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988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旖旎
王爵 | 2011-5-23 18:16:58

女子氣功是根據當代女子的生理特點、生活環境、各個時期生長發育的情況以及各種疾病產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治機理而創編的一套練功方法。它分為靜功、動功兩種功法、動功又分為兒童女子氣功、少年女子氣功、青年女子氣功、中年女子氣功和老年女子氣功等五套功法。此功法動、靜功結合,長期修練,不僅能夠防病治病,而且還能收到健康、增慧、優生優育和美化家庭的社會生活之效應,對女子健美身材,美容面目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女子練功與男子練功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由於男女的生理特點、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態的不同,其修練的功理、功法也是不一樣的。不從女同*的特點出發,是不可能收到應有效果的。比如,一般男子練功以練精化氣為首,而女子則以練血化氣為先;男子練功從下丹田著手、女子練功則應從兩乳間的膻中穴下功夫。
  女子的內臟、肢體與男女基本相同,固而女子所患的許多疾病和防治方法與男子有很多共同之處。因此,中國女子氣功的基本功法也適用於男子,如能長期修練,對男子的人體功能保健和防治疾病,也有很好的功效。但是,中國女子氣功是有其個性的,本功法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意念活動,都是根據女同*特有的生殖功能,特有的生活環境和特有的思維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疾病防治而創編的。比如女同*生殖系統功能的保健,每月行經期的保健,懷孕期的保健、產後期的保健、性生活的保健,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疾病,如月經不調、白帶多、乳腺增生、痛經、子宮脫垂、頭痛、頭暈、腰腿痛、腳後根痛等等都有明顯的療效。如長期修練此功法,對一些疑難病症效果也很好。
  女子氣功還能增進其它臟腑之氣的產生,並有疏通經絡、調整陰陽、扶正去邪之功效,對女子不孕、高低血壓、心血管病、神經衰弱、慢性腎炎、更年期綜合症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應。本文著重介紹動功中的青年女子氣功和中年女子氣功功法。
 青年女子氣功

  女子青年期,即性成熟期,約 18 歲開始,歷時近 30 年,這是卵巢功能成熟的時期。此期性腺及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卵巢週期性排卵,產生性激素。乳房和生殖器官也都開始週期性地變化,為女同*生育活動最旺盛的時候,故稱為生育期。青年時期兩大轉折點,一是生理現象逐漸發育成熟,二是社會生活現象,由未婚到結婚,生兒育女。這個時候的女性身體比較健壯,精力充沛。對某些微小的疾病不重視,其實有很多疾病是在這個時期形成或潛伏下來的,所以這個時期的女子除注意生理衛生外,可練此青年女子功法,可以預防中年、老年時候,某些疾病的發生。
第一式、調陰陽之氣
  雙腳併攏,自然下垂,兩眼微閉,舌頂上顎,似笑非笑,頂天立地,好像自己在深山松柏之下。
  兩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以小指帶動兩手自兩側向上托氣,至頭頂,自百會到湧泉全身貫氣,手在頭頂停一個呼吸, ( 意念:全身病氣自湧泉排出 ) ,兩手從前面慢慢導引放鬆,至身體兩側,連續九次。
  動作效用:身體虛弱無力,陽氣不足,神經衰弱,頭暈目眩,心神不安等。
第二式、轉肩揉乳
  接上勢,兩手合掌往下導引到膻中穴處向前伸出,雙臂自然伸直,手掌從小指依次分開,變立掌, ( 掌心向前 ) 雙臂與肩同寬同平,然後以肩為軸轉動,轉動肘時,腕關節固定不動,向前轉動九次,再向後轉動九次。
  雙臂向兩側平分開,以小指帶動兩手向後轉至掌心向上,變勾手,勾尖向上,屈肘使勾尖低住兩肩肩峰,以肩為軸,向前環繞九次,再向後環繞九次。
  兩手由勾手變為掌心向上,往上方托舉,意念頂天立地,兩手再變成掌心相對,合掌十指交叉,向上翻腕,以腕關節帶動肘關節,再帶動肩關節,左右轉動九次。然後以雙臂帶動全身向上拔氣,腳尖踮地,腳跟拔起,反覆九次,意念上接天氣、下排病氣。
  兩手分開,翻掌向下,將掌中之氣沿體前導引到雙乳處,成抱乳狀, ( 少女兩手離乳房約半尺,成年婦女兩手貼住乳房 ) 兩手勞宮穴對準乳房轉動。先由外向內轉動九次,再由內向外轉動九次。
  兩手重疊,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掌心對準膻中,再慢慢下降到丹田稍候片刻,雙手分開,自然站立還原。
  動作要點:
     1 、雙臂以肩為軸轉動時,手臂向前時,意念:病氣從體內經勞宮穴向外排出。手臂向後時意念:天地之氣經勞宮穴注入體內培育正氣。
  2 、屈肘勾手至兩肩時,意念將天地之氣灌入肩部。向前環繞時意念:將天地之氣收入肩部。向後環繞時意念:將肩部病氣向外排出。
  3 、腕關節帶動肩關節左右轉動,意念:將病氣從肩部經手臂,再通過勞宮穴排出。
  4 、揉動雙乳時,意想雙乳氣血暢通。
  動作效用:通過轉肩和揉乳等動作,可治療肩部和乳房的疾病。 第三式、點穴呼吸
  兩手自然下垂於體側,全身自然放鬆,翻掌向上,向前弧形攏氣與肩平行,變中指指尖相對,然後兩手慢慢回收至膻中穴處點按膻中, ( 意念:似針尖刺透一樣 ) ,再依次點按中庭門、上腕、中腕、下腕 ( 點時吸氣,松時呼氣 ) ,再用兩大拇指向十一、十二個肋骨中間推章門穴處,然後中指相對到肚臍處點肚臍,再點按肚臍兩側的天樞穴,再依次點按氣海、陰交、關元、中極、氣沖、推足三�,反覆九次 ( 意念:推足三�時病氣入地三尺 ) ,立平姿勢,雙手重疊,右手往裡左手向外,摀住丹田部, ( 意念恢復健康 ) 兩手從右向左轉動,向右上時吸氣,向左下時呼氣,轉動 36 次,再從左向右轉動,向左上時吸氣,向右下時呼氣,轉動 36 次。然後兩手從兩側攏氣至頭頂處再往下導引到天突穴處,右手與左手重疊兩勞宮穴相對,依次向下滾揉到中極穴處止,反覆九次。
  沿帶脈手指尖向後至腰部搓腰,上吸、下呼,三十六次 ( 意念:吸入好氣,呼出病氣 ) ,收勢還原。
  動作效用:胃痛、肚脹、胃下垂、胃潰瘍、消化不良、肝氣不舒、十二指腸炎症、腎虧、腎炎、腰疼等。
 第四式、脊椎踴動
  兩腳併攏,自然站立,兩手分開,用手背貼住腰部,然後沿帶脈劃至趾骨處 ( 此時掌心向內 ) ,用十指向內按小腹,同時尾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椎腰椎段。
  兩手貼住腹部,分別向外,向上,向內劃圈至神闕處,十指向內按神闕,同時腰椎向後突出,伸展脊椎腰椎段。
兩手貼在神闕處,再作上述動作,劃圈至膻中處,十指向內按膻中,同時胸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椎腰椎段。
  兩手貼在神闕處,同上述動作劃圈至天突處,十指向內按天突,同時頸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椎頸椎段。然後再作相反動作,兩手貼住天突處,分別向外、向下、向內劃圈至膻中處,同時頸椎快速向前挺出,十指向內按住膻中,再依照上述劃圈動作自上而下,分別按住神闕,趾骨。同時依次快速向前挺出頸椎、胸椎、腰椎、尾椎。
  再依次重複上述動作共九次,兩手自然放於體側,先使脊椎尾骶部向後突出,然後收回,再使腰椎向後突出,再收回。而後胸椎向後推出,再收回,最後使頸椎向後突出,再收回。
  再從上到下,依次按上述方法活動頸椎,胸椎,腰椎,尾骶骨部,從而使整個脊椎象蛇一樣蠕動,全部動作從下到上,再從上到下為一次,共作九次。
  動作要點:
  1 、十指向內按小腹神闕、膻中、天突的同時,尾骶骨、腰椎、胸椎、頸椎向後突出 ( 意念:將天地之氣灌入上述穴位,同時將病氣向後排出 ) 。
  2 、做相反動作 ( 意念:天地之氣從背後相應部位注入,病氣從前面相應穴位排出 ) 。
  3 、向上蠕動脊椎時 ( 意念:打通脊椎,排出病氣 ) ,向下蠕動時 ( 意念:從百會到尾閭注入天地之氣 ) 。
  動作效用:三十一對脊神經自上而下蠕動,調合八對頸神經,十二對胸神經,五對腰神經,五對骶神經和一對尾神經。
 此動作可以加強各神經的功能,可治療內臟疾病,及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婦女產褥期的背部疾病等。
  第五式、骨盆蠕動
  接上式: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向體前成抱球狀,與神闕相平,中指相接成針狀,似一長針紮按氣海穴,再依次分別紮按陰交、關元、中極穴。
  兩手叉腰,先向右、向上、向左、向下方向轉動骨盆九次,再向左、向上、向右、向下方向轉動骨盆九次,再向前、向下、向後、向上轉動骨盆九次。
  動作要點:轉動骨盆時,意念:骨盆隨之蠕動,同時將骨盆內病氣排出,加強骨盆功能。
  動作效用:
  此節動作在於調理骨盆及有關器官、主治白帶、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陰道炎及子宮疾病等。
  第六式、轉腰身
  接上式:雙手插腰,右腳向左側交叉,成交叉步,同時雙臂向側平推出,與肩同高,然後以腰為軸向左轉動,雙臂隨之向左平劃圓圈,身體隨之慢慢下蹲,直至腰部向左不能轉動成歇步為止。
  再反方向向右轉動,劃圈,直至回到起始位置為一次,此節動作共作三次。
  然後換腳,將左腳斜伸至右腳右前方,雙臂向左平推出,做上述動作,共作九次。
  下肢動作:上述動作作完後,兩腿放鬆輕擡,先右後左,慢慢兩腳併攏恢復原狀。
  動作要點:
  1 、轉動時,意念手臂始終像有線牽引一樣綿綿不斷,動作要勻、慢、平、穩。
  2 、開始轉動時,意念:體內病氣由上向下排入地下極深處,反方向轉回時,意念:天地之氣由下而上灌注到體內。
動作效用:
  此節動作,主要治療婦女產褥期引起的腰腿疼、腰酸、腰肌勞損及腎臟疾病等。
中年女子氣功
         中年女子是青年到老年過渡時期,也是卵巢和生殖器官功能從旺盛狀態過度到衰退以至完全萎縮的時期,月經不規則到完全無月經。內分泌功能出現紊亂,絕大多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綜合症,隨之一些多發病、常見病如宮頸癌、子宮癌、乳腺癌等也相繼出現,所以,這個時候的女子更要堅持學練氣功,這裡需要提示一下的是,在往乳房貫氣揉乳時,可挨著乳房,有病者必加意念:病氣消散,化完病氣等。
  第一式、五方開合

  預備式:
  兩腳併攏,面向東方,自然站立,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舌頂上顎,雙目微閉,面帶笑容,意念:腳踩大地,頭頂青天,渾身與天地漸漸融為一體。
  雙腿微曲,身體重心下沈,左腳尖點地慢慢向左分開,與肩同寬。
  面向東方,兩掌由內向前轉動,雙臂隨之漸漸向兩側平舉,舉至頭頂上方合掌,然後,沿體前漸漸下降到膻中穴。
  兩掌向前伸出,雙臂自然伸直,沈肘墜肩,兩手弧形分開約一米,成抱球狀,然後兩手向內合攏,似壓縮一小球,指尖不相接,慢慢再拉氣,重複以上動作共三次。
  兩手合攏,雙臂漸漸向上伸至頭頂上方。再沿體前下降到膻中穴。
  南方:接上式,以右腳跟為軸,把腳尖轉向南方,然後重心移到右腿,左前腳掌點地,左腿跟上,使身體轉向南方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手姿勢動作同上。
  西方:接上式,轉身向西方站立,轉身動作與手勢動作同上。
  北方:接上式,轉向北方站立,轉身動作及手勢動作同上。
         中:接上式轉回原方向,兩手合掌漸漸伸至頭頂上方,手掌、百會、會陰成一直線,天、地、人三者合為一體,靜養一分鐘後,兩手做開合動作,開合時不超過兩耳耳尖。開合三次,兩掌合攏,沿體前慢慢下降到胸前。
  動作要求:
  1 、兩手與雙臂從體側向頭頂上方相合攏時意念將身體站立方向的天地之氣收歸於體中相應的臟腑。
  2 、抱球時,兩手向外拉氣,同時、意念,相應臟腑的病氣從指尖排出,兩手合攏時,相應方向的天地之氣通過指尖灌入相應的臟腑。
  3 、哪部分臟腑有病,就先面對相應的那個方向作動作。 動作效用:通過五個方向的開合,調理五臟六腑,補充正氣,驅除病氣,恢復健康。
  第二式、轉身揉乳
  兩手合掌向前伸出,雙臂自然垂直,手掌從小指依次分開,變立掌 ( 掌心向前 ) 雙臂與肩同寬同平,然後以肩為軸轉動、轉動時,肘腕、關節固定不動,向前轉動九次,再向後轉動九次。
  雙臂向兩側平分開,以小指帶動兩手向後轉至掌心向上,變勾手,勾尖向上,屈肘時使勾尖抵住肩峰,以肩為軸,向前環繞九次,再向後環繞九次。

  兩手變勾手為掌心向上托舉,頂天立地,兩手再轉成掌心相對,合掌,十指交叉,向上翻腕,以腕關節帶動肘關節,再帶動肩關節左右轉動九次。
  兩手分開,翻掌向下,將掌中之氣沿體前下降到雙乳處,成抱乳狀,雙手貼住乳房,兩手勞宮穴對準乳房轉動,先由外向內轉動九次,再由內向外轉動九次。
  兩手相貼,左手在外,右手在內,掌心對準膻中穴,再慢慢下降到丹田,稍候片刻,兩手分開,自然站立,還原。
  動作要點:
  1 、雙臂以肩為軸轉動時,手臂向前,意念病氣從體內經勞宮穴排出,手臂向後轉時,意念天地之氣經勞宮穴注入體內,培育元氣。
  2 、屈肘勾手至兩肩時,意念將天地之氣灌注於肩部。向前環繞時將天地之氣收入肩部,向後環繞時將肩部病氣向外排出。
  3 、腕關節帶動肘、肩關節左右轉動時,意念將病氣從肩部經手臂,再通過勞宮穴排出。
  4 、揉動雙乳時,成年婦女意念將乳變得豐美健康。
  動作效用:
  通過轉肩揉乳動作,可治療肩部和乳房疾病。
  第三式、調合陰陽
  兩手掌自兩側轉掌,兩手從體前向上漸漸托氣 ( 掌心向上 ) ,然後兩掌向兩側分開,托氣二分鐘,雙臂放鬆,沿體側弧形慢慢下垂,兩手從體前向上托起,重複上述動作,共作九次。
  雙臂沿體側漸漸向上平舉 ( 掌心向上 ) 到頭頂上方,兩手翻掌向下,十指相對,從體前慢慢下落到體側,再重複上述動作,共作九次。第九次從頭頂下落時,兩手降至丹田處自然相貼,左手放於右手上,放於丹田處,意守丹田片刻,自然放鬆,還原。
  動作要點:
  1 、兩手從體前上托時,意念用氣將自身慢慢擡浮到天上,似坐在漂浮於空中的蓮花之中,怡然自得,慢慢和虛空融為一體。兩手下落時,意念,全身放鬆,自身又漸漸回到人間。
  2 、雙臂沿體側平舉至頭頂,再翻掌下降時,意念:清涼無比的甘露,從頭頂向下灌注全身,舒暢無比。
         動作效用:
  1 、第一個動作主要治療低血壓。
  2 、第二個動作主要治療高血壓及中風。

  3 、此節動作主要功效是調合自身,達到陰陽平衡,強身健體的目的。
  第四式、調合臟腑
  雙臂沿體側向上平舉,擡到頭頂上方時,翻掌慢慢下落,中指相接,當下降到中庭時,點按此穴一次,再依次點按上腕、中腕、下腕各一次。
  點按後兩手沿帶脈向後兩側平開,反插腰,大拇指按住章門穴,向內向下推一次。 
  推完後,兩手轉為中指相接,點按神闕,一次。
  兩手中指分開點按神闕兩側天樞穴一次。
  兩手中指再相接,依次點按氣海、陰交、關元、中極各一次。
  用兩手大拇指分別按住兩側氣衝穴向內、向下推一次。

  再用兩手大拇指分別按住雙腿的足三�穴向內向下推一次。
  重複以上全部動作,共作九次。
  動作要點:
  1 、點按中庭、上腕、中腕、下腕、神闕、天樞、氣海、陰交、關元、中極諸穴時,往內點時吸氣,不點時呼氣放鬆 ( 意念:點透 ) 。
  2 、推章門、氣沖、足三�時,意念將病氣推入地下極深處。
  動作效用:
  本式主要防治肝、心、脾、肺、腎、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等臟腑疾病,並調理全身氣血,兼治月經不調等症。
  第五式、揉腹

  接上式;雙臂沿體側向上平舉到頭頂上方翻掌向下降落,當降到天突穴時,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再下落到膻中穴處,摀住該穴位。然後掌心向上翻,再下翻,依次滾動翻轉推按胃部、腹部、直至恥骨,以上動作,重複九次。
  兩手按住腹部,先從右→上→左→下方向按揉腹部 50 次,再反方向 50 次。
  動作要點:
  1 、從胃部到腹部滾動按揉,意念內部臟器在調整,在恢復健康。
  2 、揉腹部時,向右上時吸氣,向左下時呼氣,反之左上時吸氣,右下時呼氣 ( 意念子宮等恢復健康。 )
  動作效用:
  1 、滾動推按,可治療腸胃脹氣,消化不良等。
  2 、揉按腹部時,可防治附件炎以及子宮等生殖系統疾病。

  第六式、脊椎踴動
  兩腳併攏,自然站立,兩手分開,用手背貼住腰部,然後沿帶脈劃至恥骨處 ( 此時掌心向內 ) ,用十指按住小腹,同時尾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柱骶骨段。
  兩手貼位腹部,分別向外,向上,向內劃至神闕處,十指向內按神闕,同時腰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椎腰椎段。
  兩手貼住神闕處,同上述動作劃圈至腹中,十指向內按腹中,同時胸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椎胸椎段。
  兩手貼住膻中處,再同上述動作圈至天突處,十指向內按天突,同時,頸椎快速向後突出,伸展脊椎頸椎段。
  然後再作相反動作,兩手貼住天突處,分別向外、向下、向內劃圈至膻中處,十指向內按膻中,同時頸椎快速向前挺出。
  再依照上述動作,自上而下分別按神闕,恥骨,同時依次快速向前挺進頸椎、胸椎、腰椎、尾骨。
  再依次重複上述全部動作,共作九次。
  兩手自然放於體側,先使脊椎尾骨向後突出,然後收回,再使腰椎向後突出,再收回,使胸椎向後突出,再收回,最後使頸椎向後突出,再收回。
  再從上到下,依次按上述方法活動頸椎、胸椎、腰椎、尾骶部,從而使整個脊椎象蛇一樣蠕動、擺動。全部動作從下到上,再從上到下為一次,共作九次。
中國女子氣功(六)
  動作要點:
  1 、十指向內按小腹、神闕、膻中、天突時同時尾骶骨、腰椎、胸椎、頸椎向後突出,意念將天地之氣灌注到上述穴位。同時將病氣向後排除。
  2 、 做相反動作時,意念天地之氣從背後相應部位注入,而病氣從前面相應部位排除。
  3 、向上蠕動脊椎時,意念打通脊椎,排出病氣,向下蠕動時,意念從百會到尾閭間注入天地之氣。
  動作效用:
         因為胸腹部的臟器都和脊椎關連,蠕動脊椎,可治療內臟疾病,及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婦女產褥期的背部疾病等。
  第七式、骨盆蠕動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向體前成抱球狀,與神闕相平,中指相接成針狀,以一長針按氣海,再依次紮按陰交、關元、中極穴。
  兩手插腰,先向右→左→下方向轉動骨盆九次;再向左→上→右下方向轉動骨盆九次;由前、向下、向後,向上轉動九次。
  動作要點:
  轉動骨盆時,骨盆隨之蠕動,同時意念:將骨盆內病氣排出。加強骨盆功能。
  動作效用:
  此節動作在於調理骨盆及有關器官,主治白帶、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陰道及子宮疾病等。
  第八式、轉腰身
  兩手插腰,右腳斜伸至左腳左前方,成交叉步,同時雙臂向左側平推出,與肩同高。然後以腰為軸,向左轉動,雙臂隨之向左平劃圓圈,身體隨之慢慢下蹲直至腰部向左不能轉動成歇步為止。
  再反方向向右轉動,劃圈,身體慢慢站直,直至回到起始位置為一次,此節動作共做三次,然後換腳,即將左腳斜伸至右腳左上方,雙臂向左平推出,做上述動作共作三次。
  做此動作時,隨著腰部的轉動。身體重心慢慢上升,恢復到正常位置。
  動作要點:
  1 、轉動時,意念手臂始終像有線牽引一樣,綿綿不斷,動作要勻、慢、穩、平。
  2 、開始轉動時,意念體內病氣由上向下排入地下極深處。反方向轉回時,意念天地之氣由下而上,注入體內。
  動作效用:
  此動作主要治療腰部及腎臟疾病。
 第九式、膝部功法

  接上式:雙腿併攏、插腰,兩手沿帶脈,腹部、大腿正面向下滑動,直到膝蓋。身體同時慢慢下蹲,成抱膝狀,然後背部似頂住千斤重物慢慢上升,直至兩膝挺直,手仍扶住膝蓋不動,為一次,此動作共作三次。
  兩腿分開,比肩稍寬,兩手扶住膝蓋,由內向外揉膝蓋,同時帶動膝蓋由裡向外轉動,共作九次,再由外向裡轉動,也作九次。
  動作要點:
  1 、身體下蹲時,意念膝部和腿部病氣從湧泉排出,上頂時,意念膝部和腿部恢復健康。
  2 、轉動膝蓋時,往外轉意念膝部與腿部病氣排出,往裡轉意念膝部和腿部恢復健康。
  動作效用:
  此節動作主要防治關節炎、骨質增生、腿部麻木、腫脹等疾病。
  第十式、腿功
  右腿向前方邁出一小步,腿後跟著地,腳尖翹起,兩手沿右大腿根由上至下,輕拍大腿、小腿兩側,直拍到腳尖。再沿反方向從腳尖、小腿、大腿拍回,共拍九次。
  兩手捋住右大腿根,從上至下,沿大腿,小腿捋到腳尖。再反方向順次捋回,共做九次。
  然後換成左腿,做上述動作,共九次。

  做完雙腿動作後,輪流輕擡雙腿,大腿要擡平,共九次。
  收勢:兩腳併攏,兩手相貼於腹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雙目微閉,全身自然放鬆,靜養幾分鐘,然後緩慢深呼吸一次,搓搓手、臉、頭、頸椎,再沿胸前輕輕拂至身體兩側,慢慢睜開眼睛,動作到此結束。

  動作要求:
  1 、輕拍腿時,意念將腿拍透。
     2 、捋腿時,向下捋意念將病氣從腿部排出,向上捋,意念將天地之氣灌注入雙腿,恢復腿部健康。
  3 、輪流輕擡時,全身放鬆,意念雙腿恢復健康。
  動作效用:此節動作主治坐骨神經疼, 中風,雙腿沈重、麻木、腫疼等疾病。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