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81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steven88z
大公爵 | 2011-5-28 13:11:53

項羽失敗的因素 雖然韓信 陳平 也是失敗因素之醫不過還不至於讓項羽失去整個天下 原因應該是項羽的個性衝動而易怒,不能冷靜的分析,其易怒,導致了人格的偏差;其思慮不夠縝密,使他喪失了天然的地利。項羽遇事,不知冷靜考量、自我反省,一味的增加情緒的氾濫,是他失去了人和。史記 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從這一段文字可以發現,項羽年少時,就已出現三種個性:「不耐煩、善辯、無毅力」。學書不成,轉而學劍亦不成,然後又說出了一篇大道理來:要學就要學萬人敵。一旦開始教他可以萬人敵的兵法,項羽又不能有始有終的把兵法學完全。通常不耐煩的人,大多具有一些小聰明,也因為如此,他們往往會覺得耐煩的是傻子。為了要說明自己並非不耐煩,所以自然就會善辯;當然,不耐煩的人多半是不會具有毅力的。所以說,司馬遷在項羽的出場描述中,其實已在隱示項羽的個性,和日後的烏江自刎,是有密切的關係。項羽會有這樣的個性大概與其才力有關,「史記 項羽本紀」中記載:「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上天給項羽的優越條件,反而成了他自身最大的挑戰!以此而言,也不禁令人聯想:上天實在是公平的,祂賦予項羽才力,卻不賜給他堅持和毅力的智慧,除非項羽能夠超越自己,否則上天給予的優點,最終將成為他的致命傷。
項羽,他剛愎自用,相信自己的才能,輕忽屬下的建議,就算身旁一度擁有範增、陳平、韓信等人,也無法相信和重用他們。項梁起兵反秦經過淮陰時,韓信北渡淮河投奔,項梁陣亡後,歸屬項羽,任郎中。韓信多次向項羽獻策,都未被採用。漢王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結果韓信成了日後項羽的大患。同樣的,陳平擅長謀略,但是項羽聽信流言,使得陳平離開項營。另外,範增雖被項羽尊為亞父,但是項羽無法完全相信他,以致於陳平使出反間計離間項羽和範增。而項伯與劉營勾結,項羽卻始終相信項伯,只因為他是項氏一族,這實在是很諷刺。
反觀以貴族身份起義的項羽卻不知爭取民心,大肆殺戮,入鹹陽而焚燒阿房宮,三月大火不盡,屠殺秦民及士卒二十萬,自招秦人反感,更使戰敗者不敢向其投降,如彭城之戰中(西元前205年),漢軍情願投水溺弊也不肯投降。敗卒不投項羽,人心也不歸附,埋下劉成項敗的伏線。
項羽
楚漢相爭初期,西楚軍在軍事方面較為優勝,但項羽所重用的,似乎都只是西楚軍,且其根據地位於南方,而劉邦的地盤大都為北方之地(當時南方的人口、經濟等都不及北方)。項羽也未曾善用所攻佔之地的資源,故劉邦在後援力量方面實遠勝項羽。楚漢相爭五年後,項羽的軍事和經濟力量已大不如前,劉邦卻能夠具強大軍事和經濟實力,無怪乎劉成項敗。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unrise17011
伯爵 | 2011-6-2 01:39:23

路過看看...推一下...
推!是為了讓你分享更多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