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583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weiyiyu
王子 | 2011-6-10 19:52:20

        大學同學二十年聚會,從握手、擁抱開始,到再一次依依不舍,揮淚分別,聚談、會餐、唱歌、跳舞、合影、留言、去母校回訪、在住過的宿舍里尋蹤,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原以爲充斥的歡樂里插不進憂傷,純真的回憶會沖淡世事的滄桑,不曾想,二十年對於人生來說,已經是消費不起的奢侈,有的人華發早早爬上額頭,有的人疾病悄悄駐入骨骼,有的人甘苦默默貯滿心靈,甜蜜的苦澀、相對無語的尴尬和欲說還休的感慨,忽如突然闖進的陌客,讓人領略到些許陌生人之間才有的隔閡。相互的問候聲中,三句話不離個人的經濟和地位,原來無話不說的朋友,由於物質支配上的懸殊和生活境遇上的差異,使這聚會變得局促難耐。無聊中除了探討各自的獲取和擁有,誰也沒有耐心再聽你在大家面前訴說平淡,也沒有人再願意和你這一介布衣去尋找一個寂寞的角落促膝長談,打斷你的那一聲聲贊歎和惋惜,讓你認識到,過去同學間的平等已然不再,平凡成了平凡者的痛楚,風光成了風光者的榮耀。
  人的一生,面臨無數選擇,失落,得意,成功,失敗,健康,疾病,沒有哪一種選擇能夠真正歸屬自己。因而,我們總是懷著更多的欲望,企圖更多地占有,並將這種占有美化,尋找出種種借口,比如有追求,上進心強等等。以爲自己擁有的越多,就會離幸福越近。許多人不管自己的駕馭能力有多大,也不管自己的消化功能是不是健全,得隴望蜀,貪多嚼不爛,這山望著那山高,諸般心態不一而足。即使占有的東西原本沒什麽大用,我們也不願舍棄;即使心靈已經很累,也不怕再增加沈重的負擔。我們全部的錯誤,更多的時候只源於一種虛榮。至於虛榮背後的失望,失望中的無奈,無奈中的堅持,堅持中的無助,許多人甯肯痛著也不願從心底放棄。
  人總是對本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充滿欲望。好多人都說金錢名利是身外之物,卻沒有幾人能將其真正置之度外。“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面對種種誘惑,積極爭取者有之,不擇手段者有之,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更是大有人在。如此而言,退而求其次,不予不奪,該得到的別讓它流失,該抛棄的及時撒手,中庸一些倒也不失爲一種好的選擇。這讓我想起《論語·里仁篇第四》里孔子說過的話:“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去之,不去也。”意思是說:發財與做官,這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去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貧窮與下賤,這是人人所厭惡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去擺脫它,君子是受而不避的。連聖人都有這樣現實的態度,我們何不現實著做這樣的君子呢?雖然孔子說到的君子,並非普通市井俗民。但如果撇開封建社會高低貴賤的等級觀念和消極的處世態度不談,就是在現代社會,這些樸素的思想,對指導我們做人,依然閃爍著熠熠的光輝。而這句話用一句簡練的話說出來,那就是: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擁有,更要學會如何放棄。
  從出生到長大,我們耳邊總是塞滿父母以及親朋好友的囑托和規勸:刻苦學習,力求上進,爲擁有令人羨慕的事業而奮鬥;學會做人,處事圓潤,不出風頭,爲擁有幸福和諧的人生而拼搏。仿佛未來是個大容器,只是用來盛滿那些令人心動的宏大目標。這些目標對於學子,就是清華北大,甚至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對於上班一族就是“領錢領到手抽筋,睡覺睡到自然醒”,工作清閑而薪金多多;對於無業人士,就是自己做自己的老板,做不了比爾·蓋茨,也要做李嘉誠。不管這些目標是否切合實際,是否能夠企及,幾乎所有的長輩總是在諄諄告誡我們,擁有知識,擁有財富,擁有愛,擁有……甚至擁有自私。在紛繁複雜的大千世界,仿佛我們需要什麽,就會擁有什麽。問題是,那些奇妙的令我們心曠神怡的夢想,往往讓我們無所適從。究竟哪些蛋糕更適合我們的胃口,哪些美麗的花朵更適合我們去欣賞或采摘,在私利膨脹的社會風情面前,沒有人告訴我們正確的道路,更沒有人能替我們做出決定。當理性不在,如何得到你應該得到的、你能夠得到的,什麽方法是高效的、正當的,如何擺脫你應該擺脫的、你必須擺脫的,什麽選擇是正確的、切實可行的,對於這一切,只會指手畫腳的人們,浮躁著不去了解你以及你的處境,因而他們誰也給不了你救命的稻草。所以,我們僅僅學會擁有是不夠的,僅僅學會擁有也是不現實的,還必須學會放棄。只有學會放棄,才可能更好地擁有。
  放棄其實就是一種選擇。面對一道數學題,你必須學會放棄錯誤的思路;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須學會放棄不適合自己的道路;面對失敗,你必須學會放棄懦弱;面對成功,你必須學會放棄驕傲;面對公共利益,你必須學會放棄私欲,堅決維護;面對老弱病殘,你必須學會放棄冷漠,實施救助……我們只有在困境中放棄沈重的負擔,才會擁有必勝的信念。放棄我們必須放棄的、應該放棄的,我們才可能更多的擁有。因爲只有虛懷若谷,才可能呼風喚雨,吞雲吐霧;只有浩瀚如海,才可能不擇江河,千古風流。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說,學會放棄,甚至比擁有更重要。
  但放棄絕不能成爲我們困境中選擇逃避的借口,絕不能成爲事業上免除責任的托辭。魚與熊掌不能兼得時,我們要放棄;芝麻和西瓜沒有足夠的時間一起撿拾時,我們要放棄。在放棄中,我們依然要將風雨擔在肩頭,不讓正義從身邊溜走。放棄心中的塊壘,決不是放棄我們爭勝的氣魄;放棄身上的冗物,決不是放棄我們戰鬥的利刃。金錢、名譽、地位,決不系在腰間,祖國、事業、未來,時刻放進心中。所以,學會放棄,只能成爲我們避免失敗的勝算,絕不能變成懼怕失敗預設的退路。
  記得有一位大學教授曾向聖地亞神父問道。神父先是以禮相待,卻不說道。他將茶水注入這位客人的茶杯,水溢了,神父還在不斷地注入。直到這位教授忍不住提醒時,神父才停住。神父說: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讓我如何對你說道。大學教授恍然大悟。難道聖地亞神父不是在告訴我們,學會放棄才可能重新擁有嗎?事業中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有時候,放棄不僅僅需要勇氣,更需要一種智慧。時代不同了,放棄的方法,放棄的內容不盡相同。面對新的實際,需要我們在事業和生活中好好學習,好好把握。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卻到處都有需要我們繞過去的坎坷。放棄決不是一種簡單的減法,放棄甚至就不曾是減法。我們首當其沖要學會的,也許就是放棄自己仍然抱定的舊的思維模式。下棋時,前一次勝利的走法,或許就是這一次失敗的根源。誰先沖破定式,放棄定式,誰就可能贏得新的勝利,創造曆史。聶衛平在應氏杯上的失敗,固然有身體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背負中日圍棋擂台賽上勝利後公衆的期望,放不下棋聖“架子”,恐怕是真正失敗的重大原因。
  此刻,我突然想起壇經里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一起外出雲遊,走到一河邊,沒有橋,只能淌過去。河邊一美貌女子恰巧也要過河,請求老和尚幫助。老和尚沒說什麽,就順便把女子背過河。過了河,與女子分別後,兩和尚繼續趕路。過了很久,小和尚終於忍不住了,問老和尚:“師傅,佛祖說出家人不近女色,你怎麽竟然背女人過河?”老和尚笑了笑說:“我早就放下了,你還一直背著嗎?”或許,老和尚該抱就抱、該放就放的坦然,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前一陣子,高秀敏走了,傅彪也走了,他們或許就是因爲擁有的太多而不堪重負,最好導致了生命的放棄。8月20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博士生孟懿從七樓跳下自殺。他的父親孟範武說,孟懿從小學到高中畢業一直是老師公認的好學生,1997年被評爲全省優秀學生干部,還多次被評爲市級優秀學生干部,“直到現在,高中老師在教育學生時,都把他當作‘榜樣’。孟懿的女朋友正在美國留學,孟懿的感情和事業都沒有經曆過挫折。孟懿在自殺之前沒有表露出任何征兆,他選擇不歸路的原因可能是研究所科研壓力過大。”這種壓力,或許正是來自於擁有的渴望,這渴望包括輿論的贊賞和物質的回報,但這些太多的渴望又難以輕易實現。擁有的無限度追求,竟可釀成如此可怕的悲劇,讓我無比震驚。
  我們經常教育孩子,不要干這,不要干那,其實就是在教育孩子學會放棄。但輪到我們自己時,又有幾人能禁得住心底的欲望呢?縱然像李娜唱著的“女人是老虎”,許多官僚也不肯放棄包著的二奶。而對於歌唱者李娜,又何嘗不是因爲放不下眼前的欲望,最終導致了自我的毀滅。也許占有源於人的自私,所以學會放棄真的很難。哲學家薩特說過:“你要尋求財富,不如去尋求滿足,滿足是最好的財富。”而這滿足就是一種智慧的放棄。
  富與貴誰不想想擁有,但不以其道得之,我們也許將永遠無法擁有。而能夠擁有的其中一條捷徑,就是學會放棄。即便是一輛汽車,所能承載的重量也是有限的。一點也不放棄的結果,只能是被不堪承受之重壓垮,到頭來什麽也不會屬於自己。放棄那些力所不及的不切實際的幻想,放棄盲目擴張的欲望,放棄那些我們不想擁有的和那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甚至有害的東西,放棄一切該放棄的東西,瞄準自己的大目標,全力以赴,努力拼搏,才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不管昨天擁有晴朗,還是陰霾,學會放棄,你將從自己的明天,獲得更新的一輪太陽,獲得任你馳騁的更大的一片藍天!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要经常来签到
回覆 使用道具
wscheng
公爵 | 2011-6-10 21:10:47

整篇就在這句:該抱就抱、該放就放的坦然,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問題就出在這---該字,何時是該,何時是不該,該與不該成為心中的塵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