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73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SOC31A
見習騎士 | 2011-6-24 19:47:22

過去一直以“簡、便、驗、廉”面目示於人的中藥材,近期以來漲勢洶洶,被網民驚呼“藥你命”,坊間甚至流傳,有藥廠爲了降低原料成本,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更是引起市場焦慮。

此輪漲價到底因何而起?原因衆說紛纭:自然災害、供需失衡、中間流通環節過多、遊資炒作……記者深入多地采訪發現,多重原因共同助推中藥材“漲”聲一片,而深層次原因則是我國中藥材行業發展長期以來存在信息不對稱、缺乏國家指導價格、流通渠道混亂等。而這次藥價上漲,似乎是一個“沒有贏家”的迷局。

老百姓:看得起病,可藥貴得“要命”

“就一個月工夫,怎麽貴了這麽多?”杭州市民張女士到藥店買川貝,打算用來炖梨治療咳嗽,卻發現1克川貝已經漲到了5元多,一般炖梨需要5克川貝,炖一次光川貝就得花上近30元。

“藥不像水果,貴了可以不吃,這些中藥是不得不買的。現在一個療程的中藥漲價在10多元到20多元,翻了一番。” 杭州百年老號方回春堂館長汪立流對近期中藥材漲價感到擔憂。“拿川貝來說,一個月就漲了500元/公斤,這是很罕見的”。

中藥每一張處方往往含有十多種藥,每種藥的用量雖然不多,但是老百姓也能感知。以川貝爲例,汪立流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一劑藥里川貝用量是3到5克,每克川貝漲了0.5元多,一劑藥方光川貝就得漲2元多,一般7劑藥一個療程,僅這一味藥就漲了10多元。

而實際上,除了川貝每公斤價格一個月飙升500元外,其他常用中藥材也是“漲”聲一片。記者從方回春堂了解到,去年3月份黃芪進貨價格爲每公斤30元,今年上漲到88元;太子參進價從每公斤70元漲到700元,一年翻了10倍;三七進價從每公斤70元上漲到300元。

據中國中藥協會采自全國300多個站點的數據顯示,今年5月與去年同期相比,所監測的537種中藥材中,有371個品種價格上漲,占總量約69%。其中漲幅超過100%的品種占總漲價品種的12%。

“中藥本來比西藥劃算,我們也吃得起”,張女士家里還有老人,一直也靠中藥調理,她很擔心中藥再漲下去,家里就“看得起病,吃不起藥”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原料藥材漲了,傷害還不僅僅是消費者,一些經銷商和藥廠也開始盤算以次充好甚至制假售假。

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副主任中藥師王森泉告訴記者,添加原料已經開始在源頭上成爲中藥材市場“潛規則”。“我們原來加工一斤人參需要5斤鮮人參,現在只要2.5斤。因爲在人參産地,原來是蒸人參,現在是用糖水煮人參,讓人參吃重,分量一下子上去了。”他說。

不但是名貴中藥,就算是價格低廉的枳殼,也有人打起了造假的主意。過去8元每公斤的枳殼,原産地在湖南沅江一帶,目前漲到了18元。記者在盛産胡柚的浙江衢州了解到,因枳殼外形與僵死的小胡柚相似,已有不少采購商到浙江衢州收購小胡柚,混雜在枳殼中出賣。

“無論是蘋果皮冒充板藍根,還是胡柚冒充枳殼,只要吃不死人就混點兒賣呗”,一位知情人士說,中成藥售價必須遵循國家指導價格,可原料價格一直漲,零售價格又上不去,一些企業怕虧本,就打起了替換原料的主意。“這也說明中藥材漲價漲得太厲害了,否則造假連路費都賺不回來。”

藥農、中間商:不知誰在炒,虧了硬抗著

49歲的陳友德坐在田頭,望著腳下一大片浙貝母種植地,深深歎了口氣。他所在的浙江省磐安縣新渥鎮是浙貝母的主産地,陳友德就在這片土地上種了大半輩子中藥。

“現在每公斤貝母是比年初貴了30多元,也才不過90元左右,早幾年還漲到過300多元呢”,陳友德說,這些年西藥漲了多少?中藥卻一直是“地板價”。可這些年不但化肥農藥漲價,連臨時雇工工資也從每天50塊漲到了100塊,如果藥價再不漲,農民就是越種越虧了,而今年就算漲了點,也還不夠以前虧的。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分析說,此輪中藥材漲價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供需失衡:隨著近年來社會對中醫藥的重視程度提高,導致中藥材的需求量上升,而近年來自然災害增加,洪澇、地震、干旱等都造成中藥材減産。二是因爲中藥材儲存時間長,也存在部分藥農和中間商人爲囤積。三是缺乏完善的藥材儲備,市場調控難度大。

杭州胡慶余堂、方回春堂等中藥名店認爲,由於單個品種中藥産量少,如果有遊資要控盤價格,需要的資金最多三、五億元。但磐安縣九和堂參茸藥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定升等多位産地采購商指出,現在價格透明,中間商利潤有限,漲價主要原因是藥農在囤積。

磐安縣工商局市場規范管理科副科長陳鋼稱,對當地中藥材市場的監控顯示,近期沒有大宗中藥材的異常交易,也沒有大量囤積現象。“根本原因是供需矛盾,遊資大舉介入操縱藥材價格的可能性不大,但所有中間商預期都看漲,各自多囤一點,總量還是很可觀。”

安徽亳州中藥材采購商劉友福則告訴記者:“油費、人工費什麽都漲,今年是生意最難做的一年,但爲了維持客戶虧本也得做”。

劉友福介紹說,川貝現在拿貨價一般爲每公斤3700元到3800元,出售價格大約爲4100元到4200元。他說:“一公斤川貝運輸費大約爲5毛,稅費要200多元,還有人工費和損耗,每公斤川貝我們也就賺個70元到80元。”

磐安縣大晟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施深海也表示,經銷商與藥廠往往先簽訂供貨合同,再組織貨源,在價格先期鎖定的情況下,采購價越漲,經銷商越虧,但爲了維護信譽,明知虧本也得做。

記者了解到,在中藥材銷售環節中,零售環節加價最大,毛利率在40%左右。汪立流說,對於中藥材零售商來說,40%的利潤是屬於正常范圍,現在的中藥材漲價已經讓他們倍感壓力。“現在做的就是虧本買賣。賣出一公斤黃芪我們只能賺4元,這里面還有損耗、處方費用和人工費用。”他說。

王森泉坦言,面對此番中藥材價格飙升,即使像胡慶余堂這樣藥品年盈利達3億元的大企業也“吃不消”。他透露,紅參小抄是胡慶余堂當家品牌胃複春的主要成分,其價格上漲直接導致了今年胡慶余堂虧損將在一千萬元左右。

藥價“過山車”行情五年一輪回

“中藥材價格一般5年就有一個行情”,在采訪中,不少藥農和經銷商說,在他們看來,藥價坐上“過山車”是常情。

一些基層干部和專家指出,藥價“過山車”的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我國中藥材行業發展長期以來存在信息不對稱,流通渠道混亂、層層加價,缺乏國家指導價格等問題。

多年來,由於中藥材流通信息服務不完善,農民分散生産存在一定盲目性,同時,中間環節價高時藥農手中無貨,價低時藥賤傷農,産區和消費之間的對接存在極大信息障礙。

王森泉分析說,此輪漲價直接促使了不少藥農大范圍種植中草藥,這可能會造成下一輪藥價大跌。他預計,黃芪價格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就會回落。

但在磐安,記者隨機在田頭采訪的不少藥農認爲,下半年甚至明年,藥價還要漲。新渥鎮祠下村藥農杜賢德說,自己今年收了3000多斤貝母,過去是留30%做種子,今年準備留一半以上。“明年多種點,藥價肯定還得漲呀。”他自信地說。

此外,中藥材流通中間環節過多,損害供需雙方利益。如胡慶余堂直接向産地采購黃芪、川貝、太子參價格分別大約爲每公斤35元、3000元、240元,而記者在零售商方回春堂的進貨單上看到,這三種藥材每公斤進價分別爲88元、4300元、700元。僅在這3中藥材中,價格相差最大的接近3倍。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藥用植物研究所名譽所長肖培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藥材價格的難題就在於指導價如何定下來。因爲定價標準就需要有質量標準,但是中藥目前就缺這個,這也是一直困擾中藥材發展的命門所在。”

業內人士認爲,政府應致力於建設高效靈敏的中藥材産銷信息搜集和發布體系,及時反映産地、銷地的交易價格信息,強化對生産、市場和價格走勢的分析預警,壓縮遊資炒作空間,解決藥農獲取信息難和中藥材銷售難等問題。

“老百姓的一些錯誤消費觀念也助長某些中藥材價格,使用中藥並不是藥物越多越好或者越貴越好,中藥就是應該‘簡、便、驗、廉’。”浙江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徐偉偉說,一方面要完善産銷對接,優化物流配送,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費用;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大打擊力度,避免以次充好、制假售假、硫黃熏蒸等非法行爲,保證中藥療效和群衆用藥安全。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10 + 1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woodyzelf
騎士 | 2011-10-4 16:20:00

中草藥生長周期長,易儲藏,就容易成爲炒作對象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4 + 4 我很認同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克雷斯多
伯爵 | 2012-6-11 12:51:14

給一個讚,能分享更多。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