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46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95110854
王爵 | 2011-7-1 09:11:06

一般人常忽視舉手之勞的小善,認為做那一點點善事沒有什麼,不肯去做,而沒想到累積小善才能成就眾善。相反地,卻常認為微小的惡事做了無妨,因而恣意作為,不知道小惡不斷,終成大惡。

記得幾年前,有位老菩薩帶著七、八歲剛上小學的孫子,來精舍見我。老菩薩告訴我,她的孫子年齡雖小,卻很懂做人的道理,為她上了一課。

孫子平時在家裡常常問她:「阿嬤!您怎麼不會講國語呢?」

老菩薩心想:「我活到這一大把年紀,還常常讓孫子說不會講國語,實在很不好意思……。」於是她決定去上課,從最基本的注音開始學起。

但是老人的記性較差,有時會忘了怎麼念,因此常常請教孫子。

尊師重道 虛心學習

有一次,她又忘了怎麼念,於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叫喊著孫子:「來!來!小不點!」結果孫子只看了她一眼,卻不肯過去。

老菩薩又再次叫他,結果這回他連頭也不擡一下,完全不理她。

老菩薩就走過去問道:「為什麼阿嬤叫你,你都不回答?」

「您叫誰啊?」

「當然是叫你啊!你怎麼不過來一下呢?」

「阿嬤!我不叫『小不點』!這樣稱呼別人是不尊重的,而且,您要我教您讀書,那我就是老師,您這樣稱呼我,那我講的話您怎麼會記得呢?學校老師說過要『尊師重道』呀!」

老菩薩嚇了一跳,心想:「我的乖孫子真的很棒、真像個小老師耶!」於是她牽著孫子的手說:「謝謝你,小老師,為阿嬤上了一課!」

雖然這個小孩子才讀小學一年級,可是因為他謹記老師的教誨,所以他講的話,連阿嬤都覺得很有道理。

細微之處更應謹慎

的確,我們待人處事應遵循「理」,像這對祖孫確實明理啊!現在這位老菩薩國語講得朗朗上口,是因為她很細心,不論多微小的事都非常注意,即使是孫子所講的話,也謹記奉行,因此能夠學有所成。

平常一般人都生活在「麤淺事相」(註)之中,例如言語、行動;很少關心微細的事物,比如自己的「心念」。其實言行舉止皆由心念而生,心念正確,言行才能正確。所以,日常生活中須隨時注意自己的心念

有否偏差,不論講話、做事,甚至走路、吃飯,一切都應謹慎如儀;這就是精進向道,時時刻刻沐浴在佛法清流之中。

反之,若一念懈怠,或貪、瞋、癡念生起,則易惹來很多麻煩,那怕只是一句無心的話,也會帶來誤人誤己的後果。所以日常生活雖多是麤淺的形態,但也要注意細微之處。

總之,「一念之差,步步行錯」。麤相的行動出於微細的心念,微細的心念是我們最應注意的,切莫因事小而無戒慎警惕之心,一切都應從細微之處做起;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處處用心啊!

註:麤,音「ㄘㄨ」,粗疏、不精細之意。

證嚴上人講於1991年06月11日
本文摘自:《慈濟道侶》361期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750615 + 8 + 8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librabook
公爵 | 2011-7-1 09:30:20

謝謝你的分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 + 2 感恩善知識的到來~~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284jo42j4zj
子爵 | 2011-7-5 01:46:19

這位老菩薩的精神值得敬重
但這位小朋友卻還需要教育
尊師他是了解,但重道他卻沒做到
雖然聞道有先後,達者為師是錯不了
但世間道都不能遵守何來重道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小孩子當鼓勵則鼓勵當教育則教育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10 + 10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