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18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steven88z
大公爵 | 2011-7-10 05:39:47



89歲高齡的諾貝爾得主楊振寧日前偕夫人翁帆出席南開大學為他舉行的「望九之壽」,他在祝賀會中表示,「我在80歲以後,能有這樣的精神和身體,翁帆是有大功勞的,她把我照顧得很好,總是扣緊手指跟我走路,日子過得很舒坦。」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是楊振寧十分喜歡的詩詞。作者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表達了與「老夫聊發少年狂」相同的心志。


據新華網報導,2011年6月18日,南開大學為楊振寧賀「望九之壽」。上午,他在理論物理學術前沿研討會上作報告,回答南開學子提出的問題。下午,他出席陳省身夫婦墓碑揭幕儀式並發表講話。晚上,楊振寧偕35歲的夫人翁帆出席「望九之壽」祝賀會。


來自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十幾所大學和科研院所的著名科學家、教授,紛紛向他表達祝賀,讚揚他最大的貢獻就是──讓中國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有信心!在他的影響下,一大批青年才子走上物理研究道路。


他說,能有這樣的幸運,也與我做人的哲學和處世方法有關係。他出過一本書《曙光集》,是翁帆幫著編譯的,還在寫一本書,寫一生為人做事的態度等等。他在80歲以後,能有這樣的精神和身體,翁帆是有大功勞的。


當天新華網記者跟隨著楊振寧的腳步,看著他忙碌的身影,做學術報告、與學生交流、參加揭幕式等一個又一個的活動,發表講話和感言……他頭腦清晰侃侃而談,機智的語言中流露著幽默。感嘆這是一位89歲高齡者的行程安排!特別做了一項專訪,談他的養生之道。


健康長壽 因為基因好


記者問:跟隨了您一天的活動,您的精氣神兒真棒!89歲了,身體還這麼好,請您給讀者傳授點兒養生之道好嗎?


楊振寧:我聽陳省身先生說,曾經有記者問他的長壽之道。他說,第一不運動;第二吃肥肉。他吃肥肉血脂也不高。我以前也吃肥肉,後來不吃了。


我能這麼健康,跟我有很好的基因有關。小時候我吃奶吃到兩歲。我跟媽媽的感情非常好。4歲時,媽媽開始教我認字,1年多的時間認識了3000個字。我6歲的時候,父親從美國回來,問我念書了沒有?我說念過了。我就背誦《龍文鞭影》。父親問我書上講的是什麼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釋。不過,父親還是獎了我一支鋼筆。因為先天條件好,我到60歲也沒老花眼,也沒有牙齒的問題。


記者問:您身體的先天條件好,後天條件也很好,補得足,母乳是最好的營養品,您真是很幸運。


楊振寧:確實我很幸運,生活在戰亂與饑餓的年代,與我同齡的人,許許多多的人,不是餓死就是面對痛苦的生活。我很幸運,那時候家�的條件還是蠻好的,吃飯穿衣不用愁。沒有受到物質上和心理上的極端壓力,這麼年來我一直很好。後來碰到翁帆,她把我照顧得很好,日子過得很舒坦。


我的身體好,還因為趕上了現代醫藥科技的發達。1997年,我在美國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很成功。前年我在北京協和醫院做MRI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發現12年前心臟搭的4個橋很好。


有顆年輕的心 愛探索


記者問:以您的經驗,您認為,健康長壽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楊振寧:我剛才說過,人的年紀與身體的狀況有關係,可是,也與精神有關係。而且,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八十多歲了,但我身上有許多年輕人的精神,對很多事物都感興趣。每天都在關注新的東西,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未知的事物對我有很強的吸引力,我喜歡聽音樂、喜歡讀書看評論,別人推薦了什麼好書,我會讀讀看。翁帆也常給我推薦她喜歡的書。然後,我們交流看法。我還寫作,還搞研究,大腦一直在鍛煉,天天在做大腦保健操。關鍵是我的頭腦還可以做。


記者問:您確實有一顆年輕人的心。您宣布3天後要去賀蘭山,讓全場人激動,您是怎樣保持年輕心態的?


楊振寧:年輕時我常有夢想,一些夢想實現了,心�就高興。去賀蘭山,就是實現一個夢想。我跟翁帆說,請她跟我一起實現這個夢想,她很高興。我沒有什麼特別的長壽之道,只喜歡坐著喝茶看書,還有就是生活比較有規律,吃飯也沒有特別的講究。


我喜歡走路和旅行,年輕時,每到一個城市,我是以步行去認識這個城市的。記得在台北,我從火車站走到台灣大學,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很明白,雖然愛走路,年紀大了,要謹慎不要跌倒。翁帆總是扣緊手指跟我走路。她給我安全感。


人的健康,和精神和心態有很大的關係。生活富有情趣才有意思。我對雕塑很感興趣。日本有個雕塑園,我去過兩次。台灣有個雕塑家叫朱銘,在台北有個朱銘雕塑公園,我很喜歡看。每到一個地方旅行,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美術館和博物館。


長壽目標108歲


記者問:香港邵逸夫獎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您是邵逸夫獎的評審團主席,每年都在頒獎禮上與邵逸夫會面。您的長壽目標應該超過邵老吧?


楊振寧:去年10月,我們和他見過面。103歲,狀態還是很好。在頒獎儀式上,他走30米長的路頒獎,之後,和我們一起吃兩個鐘頭的飯,完全沒有問題。


去年,清華大學為我賀88歲壽誕。我說10年以後、20年以後還跟大家見面。馮友蘭88歲那年寫給同齡好友金嶽霖兩句話:「何止於米,相期以茶。」我念了這兩句話表達心志,88歲,中國人稱為「米壽」。 因為「米」字上下兩個八字,中間一個十字,所以是八十八。「茶」字上面是二十八,下面是八十,兩者相加,就是一百零八。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