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上擁有幾輛法拉利,單純在街上跑跑已無法滿足你的需要,不如到賽道上一圓車手夢吧!Ferrari Challenge就是這樣的一個活動,該賽事最早在1993年由348所組成,賽程以歐洲本土為主,後來漸漸拓展至美國及日本,比賽車輛也歷經F355、360、F430各代的MR車系更迭。
隨著最新458車型上市以及中國地區與日俱增的法拉利市場,2011年Ferrari Challenge也伴隨Ferrari Racing Day活動首度移師上海,捷飛車隊李勇德亦於7/23~7/24日披上戰袍代表國內車主駕駛458賽車參賽,經過激烈的廝殺後於(Pirelli Trophy)組別獲得第二名的佳績。
李勇德過去同時也有著豐富的PCCA(Porsche Carrera Cup Asia)參賽經驗,《Channel Auto汽車頻道》剛好藉此機會請他分享兩者之間的差異,並提供有意參加此項賽事的車主一些建議作為參考。
李勇德提到,Ferrari Challenge與PCCA最大的不同在於比賽性質的差異,前者是偏向車主同樂性質的賽車嘉年華會,論場面及比賽的〝舒適度〞,都很適合做為入門的賽車運動;至於PCCA的技術門檻則相對較高,也就是賽車本格意味較濃。
就純賽車面而言,PCCA賽事不論舉辦經驗與現場管理的完善度皆優於Ferrari Challenge,例如Pit Crew安排上,Ferrari Challenge隨車僅有一名Pit Crew,PCCA則配有兩位工作人員,較能滿足賽事所需要的各項調校工作。
而PCCA的職業車手多,相對競爭也更為激烈,不過本次Ferrari Challenge代班參賽,場上還是遇到前F1車手、現任Ferrari車隊測試車手Giancarlo Fisichella一同競技,過去雖也有過與高手過招的經驗,但由於車輛級別不同難以相提並論,而這次在車輛條件相當下,有更多的時間與此等超級高手近身搏鬥,李勇德分析,在比賽後期輪胎瀕臨磨耗殆盡時,會因為煞車點被迫提前而使單圈成績出現約一秒的落差,但像Fisichella這類職業高手對於煞車的掌控依然精準無比,繼續勇往直前,敢拼的程度是較明顯的差距。
而車輛方面,以往李勇德參賽時所使用的Porsche賽車並無ABS與Traction Control配備,當然冷氣設備也是付之闕如,法拉利方面則一應俱全,然而為避免引擎過熱,李勇德表示比賽中並無使用冷氣,在此情況下,由於通風設計以及法拉利中置引擎直接位於身後的關係,感覺Porsche車內比較〝涼〞一些,不過我們相信要在這些高溫的賽車內搏鬥,車手還是得歷經許多體能訓練方能承受得住。
隨著Ferrari Racing Day的活動,現場還有F1 Show Car以及FXX、599XX共襄盛舉,法拉利車主與車迷們,是該駕著愛車享受一日賽車手的時候了,當然,參賽前記得進行適當的體能訓練,畢竟長達半小時的賽程,可也不是隨便玩玩而已。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