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45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fusheng924
王子 | 2011-8-16 23:45:09

險境與智慧
臨江地方有個獵人捕到一隻可愛的小鹿,帶回畜養。將進門,一群獵狗就流著口水,翹著尾巴爭相跑向小鹿,獵人大聲喝退狗。此後,獵人每天都找時間抱著小鹿去接近那些獵狗,讓狗熟悉牠,不要再動牠的念頭;過了一些時日,又讓獵狗和鹿一塊遊戲。時日一久,獵狗都能理解獵人的意思,也果真和小鹿和善相處。獵狗雖因忌憚主人,而不得不與鹿周旋,實際上,卻仍垂涎鹿肉的鮮美。


鹿漸漸長大,由於長時間和獵狗友善親近,使牠忘記自己的身分,時常和獵狗打鬧戲耍。三年後,鹿走出家門,看見道路上聚集了多隻狗,就想走過去和牠們玩。那些狗看見鹿,迅速地撲上來圍攻,將鹿咬死,大飽一頓。鹿直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死。


這頭鹿是在獵人的愛護下犧牲了。由於牠一向處在刻意營造的和平假象中,因此看不清楚現實與事實。倘若牠曾喫過獵狗的虧,必定會對狗起警覺防衛之心,不至於搞不清楚狀況,糊里糊塗的喪命。


天下父母的心願都是一樣的,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長大,都有如蘇東坡〈洗兒詩〉的願望:「無災無難到公卿」。如果可能,每一位父母都願意竭盡心力,幫孩子搬走一生中所有可能的絆腳石,這是為人父母者相同的癡心。


但是,在成長過程中,許多經歷必須當事人親自體驗,從生活層面的浮動、跌撞中找到生命的出路,進而內化成處世智慧,這才真正屬於自己的資產。如果生活沒有零星的挫折來提醒,如何練就一身處世功夫?如果一個孩子連這些練習的機會都被剝奪,那裡再去找另外一條成長之路?


或許每一個挫折都是生命中的大石頭,但若無揮汗搬石的經驗,如何能知道以怎樣最省力的姿勢,移開面前的障礙?因此,留給孩子適度的摸索及承受壓力的空間,應是所有癡心父母該學習的「放心」處。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當初他們出賣農民  我保持沈默 我不是農民啊
他們出賣毛巾業時  我默不作聲 我不是毛巾業者
當他們出賣印刷業  我沒有抗議 我並非印刷業者

美容美髮淪陷時     我冷眼旁觀  我沒有從事美容美髮

餐廳、洗衣店都淪陷時   我仍然保持沈默  我也不是服務業

最後他們出賣了台灣  我失去了國家、退休金和健保 但已經沒有人能夠救我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