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nin (C/2010 X1) 剛在過去的2010年12月由俄羅斯天文學家 Leonid Elenin 發現,它有一條長而扁的軌道,被認為是彗星。
NASA 資料
行星X是一顆行星古代蘇美爾人稱為“Nibiru“的,這個古老蘇美爾人的詞語字面上意思是“過境的星球。“蘇美爾人給予它這個名字,是因為每三千六百三十年行星X橫過地球的軌道。蘇美爾人計它為我們太陽系的十二顆行星,因為他們視太陽和月亮兩者為行星。然而,現代天文學家們戲稱它為行星 X,意味它是我們太陽系中的第十顆行星,“X“代表“十“。
行星X有一條高度橢圓形的軌道,而不是通常的圓形軌道上,更像一顆彗星的軌道多於行星的。它的軌道將它帶出太空,遠遠超出我們已知的太陽系,但此後每3,630年它就回到內太陽系,和穿越地球軌道。推算它的軌道距離太陽是地球距離太陽的幾千倍,這也許就是至今人們仍未發現它的原因。
1999年,基於長周期彗星運行軌道的不規則現象,路易西安納大學拉斐特分校的天文學家John Matese約翰·馬泰塞和 Daniel Whitmire 丹尼爾·惠特邁爾首次提出了第九行星Tyche存在的假設。(冥王星,是在搜尋X行星的時期被發現的,從1930年被發現至2006年8月24日止,曾被視為第九顆行星,而之後被國際天文聯會重分類為矮行星。)
和通常認為的從隨機點划過天空的看法不同,馬泰塞得出了這些點聚集的範圍偏向於黃道的結論。這種聚集現象的一種解釋是,一顆至少與木星一樣大的未知天體擾亂了彗星運行的軌道,自1898年發現的所有彗星中,有五分之一的角度比人們希望的更大。這顆天體有可能是棕矮星。這顆假設行星(或太陽的伴星)應該位於歐特雲Oort Cloud的外圍。他認為,這樣的一顆天體也許還能夠解釋外海王星天體賽德娜的奇特軌道。然而,當時他的樣本量太小而無法得出結論。因為這顆星假設是圍繞著太陽運行的,所以它的自行運動 (proper motion) 會很小,因此,傳統的自行運動調查方法將無法發現這顆星的有任何特別之處。唯有用量度視差的方法,才可以發現出這顆星。據估計,Tyche的質量可以達到木星的四倍。如果它被証實確實存在,它的身份和名字將很快得到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同意,它將成為第九大行星和最大的行星。
他們提到,假如Tyche的確存在,那麼應能在NASA的大視場紅外巡天探測者/廣域紅外探測器(WISE)望遠鏡觀測到的數據中找到它。不過一些科學家認為,NASA 已經收集到這方面的証據。
惠特邁爾表示,他認為Tyche可能主要由氫和氦構成,擁有像木星一樣的大氣,並有斑點、環和雲團。她說:“它還有可能存在衛星。所有帶外行星都有衛星。”他認為這顆行星非常大,它形成后的溫度比冥王星等其他行星的溫度更高,因為“這麼大的天體變涼需要更長時間”。如果Tyche確實存在,它也將會驅逐奧爾特雲內部距離它較近的彗星。
Tyche的軌道還未可以計算出來,但她的使者Elenin 己經被証實。
歐特雲(Oort cloud)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佈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距離太陽約50,000至100,000個天文單位,差不多等於一光年,即太陽與比鄰星距離的四分一。1932年,愛沙尼亞的天文學家恩斯特·奧匹克(Ernst Opik)提出彗星是來自太陽系的外層邊緣的雲團。但在1950年1月,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指出 Opik 推論有矛盾的地方,一個彗星不停來回太陽系內部與外部,終會被多種因素所摧毀,其生命周期決不會如太陽系的年齡長。他指出,並沒有任何一個已觀測的彗星的軌道顯示彗星是來自星際空間,而長周期彗星的遠日點一般在50,000 AU,並且軌道傾角各有不同。他由此認為彗星來源於一個在太陽系邊界的雲中。後來此理論以他的名字命名,叫作歐特雲(Oort cloud)。
歐特雲(Oort cloud)可能包含數以兆計的彗星。可是由於彗星太小,距離地球太遠, 所以尚未發現直接證據證明歐特雲的存在。該雲團所受的太陽幅射較弱,非常穩定,存在數百萬顆以上的彗星核,可以不停產生新彗星,去取代被摧毀的。另外人們相信,所有歐特雲彗星的總質量,會是地球的5至100倍。
Tyche在經過歐特雲帶時,干擾了彗星的軌道,使本來不應該被觀察到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更增加了與地球發生碰撞的機會。Tyche的引力更會令奧爾特雲中的巨型冰塊如彗星般撞向行星。
Richard A. Muller 最先提出太陽可能存在伴星的理論,因他發現地球上出現大滅絕的時間是有週期性的,約二千六百萬年有一次,太陽伴星使數以百萬計的彗星進入內太陽系。2010年,堪薩斯大學和華盛頓史密森學院的研究人員為了更準確計算太陽伴星的軌道,重新檢查了過去5億年的滅絕事件數據,發現每過27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規模巨大的滅絕事件,置信度99%。但是考慮到過去5億年中與太陽近距離相遇的恆星的影響,太陽伴星的軌道會發生變化,因此滅絕周期也應該隨之改變,而不是如此精確。
Matese和Whitman雖然提出了第九行星Tyche存在,卻指出週期性大滅絕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太陽存在伴星,並提出可能是因為太陽系在銀河系平面上下擺動,並會攝動歐特雲,其影響與伴星存在的假設相似,但其上下擺動週期仍有待觀測。
第九行星Tyche存在的雖然還不是事實,但Elenin已經來到太陽系。Elenin 將在2011年10月8日凌晨在夜空中最靠近45P/Honda-Mrkos-Pajdušakova,並且在10月15日經過火星前方。這顆彗星以在3月14日在與太陽相距178°之處衝,並且在11月22日在距太陽175°處再一次衝;而彗星與太陽的距角最小是在9月26日 (1.9°),在7月28日至10月10日之間的距角則小於45°。
當彗星Elenin首次在2010年十二月被發現,它被計算在8.8AU掠過(我們與太陽之間的8.8倍距離);但現在這些計算已再一次改變,今天軌道的計算降下到0.24Au, 初步預測指出,彗星Elenin會進入地球4,2oo萬哩內,現在我們將在2011年10月底或11月看到一顆壯觀的彗星。彗星Elenin將會依著軌道非常接近地在太陽和地球之間經過,地球將沐浴在彗星的離子尾中,我們可能臨到壯觀的天空,而之後就可能是世界末日,
可能出現的末日是因為電宇宙科學家在過去幾年已動搖天文科學,彗星不衹是髒的雪球,彗星是高度帶負電荷的物體。有38,000年週期意味著這顆彗星Elenin具有極大的負電荷,我們的太陽是正電荷物體會和這顆彗星互動。這可能是為什麼太陽最近一直在拋射紀錄性的日冕物質。2010-2011年的強烈地震(27-2-2010 智利 , 3-9-2010 新西蘭 , 11-3-2011 日本)已經是Elenin的遠距離反應。隨著彗星Elenin經過我們的地球,我們可能面臨全球性的電力中斷。想想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印刷電路板正被震擊至無用.....好幾天....好幾個月....需要新的替代品。和這些全都在我們的手機、我們的汽車、我們的工廠...總電力中斷。
不要忘記,Tyche可能就躲在它的後面。Tyche不錯是比較遠,但不要忘記她的質量。Tyche 由於質量不足其內部產生核聚變反應,不自發光 , 而且從 ecliptic plane 南方上來, 除了從南極觀察站, 一般地面很難發現 。
全球能掌50000Au 觀察能力的機構,都把消息封鎖了,一般平民難以知道真相 。大家不要抱怨,Elenin 或Tyche未必能帶來未日,但恐慌卻可以。多做準備,你會比其他人更易生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