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uo123
大公爵 | 2011-8-24 19:18:00

 外匯市場感覺上莫測高深,說穿了還是回到中央銀行常說的「供需問題」,當大家搶著一種貨幣,該貨幣升值的機率通常沒有100%也有80%;反之,市場如果都不想持有某種貨幣,該貨幣九成九會落入貶值的命運。
 今年市場最搶手的商品,應該非人民幣莫屬,從日前中國大陸財政部在香港發行200億元人民幣,引發超額認購,便是證明;至於美元則一路被唱衰,包括美債問題、經濟疑慮和聯準會可能推出的QE3,都被解讀為美元長期不振的訊號。
 人民幣當紅,美元則被視為打入冷宮的弱勢貨幣,在國際資金進退下,誰會升值、誰會貶值,這個問題不必勞駕經濟學家,就連家庭主婦可能都答得出來,進出口廠商自然不會「無感」,更因此提出要政府儘速推動人民幣清算的訴求。
 對廠商要以人民幣結算,央行的回答明確簡單,1是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已經在談,下半年也會談判;2是廠商希望以人民幣結算是本於對人民幣可能升值的預期心理,且除非只採用新台幣,否則不論用什麼貨幣,最後還是會有匯兌風險。
 央行的話,可以說對,也可以說不對。以理論來看,貨幣升貶值趨勢一直在變,廠商就算持有人民幣,如果未來人民幣對台幣貶值,在換回台幣還是會有匯兌損失,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
 但是拿到實務上,首先是廠商現在和對岸往來,要先拿新台幣換美元、美元再換人民幣,等於是花兩道功夫,如果可以直接用新台幣換人民幣,單是程序就省了一道,也有助減少手續費和價差支出。
 再者,對廠商而言,能完全去除風險當然最好,起碼也要儘可能降低風險,用人民幣結算自然比要經過美元轉手好;更別說央行理論建構在廠商持有的外幣要換回新台幣,但若台商買賣對象都是陸企,收人民幣、付人民幣,何來風險。
 廠商當然也可以透過現有工具如人民幣NDF或NDO避險,但要這些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時都需要檢付實質交易證明,並不是廠商預期人民幣半年後升值,想買多少就買多少;隨實質交易一筆一筆避險,又會面臨成本持續墊高的難題。
 換句話來說,採用人民幣結算,看起來是最簡單且對廠商成本最低的避險方式,中小企業也不必為了額外支出辦理NDF和NDO等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高額費用而煩惱。只是很可惜,是不是採用人民幣結算,決定權並不完全在我方主管機關。
 要記得,在市場一面看好的情況下,人民幣對美元升幅所以被「控制」,就是因為人民幣有外匯管制,不是自由流通貨幣;但這也讓人民幣和美元不同,要用人民幣結算先要建立貨幣清算機制,建立時間則涉及人行,不是央行說了算。
 隨著人民幣升值趨勢確立,央行近一年對建立清算機制態度愈來愈積極,主要考量便是台商在中國大陸往來金額愈來愈大,如果匯價劇烈波動,台商匯兌風險過大,甚至可能影響經營,也就是廠商的考量,央行其實都有想到。
 只是講到底,不論人民幣是否升值,還是要不要和台灣簽署清算協議,進而以人民幣結算,廠商要看的其實是人行而非央行的臉色,在貨幣清算機制沒建置前,用人民幣結算「此路不通」,企業只能自立自強,不能全指望央行。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ukf + 10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