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歐洲央行(ECB)購買債券及亞洲央行外匯儲備多樣化之賜,近月來歐元匯率備受支撐;而在美國貨幣政策可能更加寬鬆的情況下,歐元兌美元可望進一步挺升.
歐元或許會再度上探1.49美元上方的2011年高位,但投機客可能會發現只有他們在敲進歐元.
事實上,逢高出脫歐元可能是上上之策.
歐元區危機僅因官方行動而受到控制,而債務違約,甚或有國家退出歐元區,仍是切實風險,出脫歐元的理由可謂不勝枚舉.
數月來的情況就是這樣,但是每當歐元下挫,亞洲的央行似乎就會逢低買進歐元,在歐元承受最大壓力時提供支撐.
歐洲央行及亞洲央行採取行動的結果都是一樣的--他們導致押注歐元貶值的投機客即便獲利,也無法大有斬獲.
看空歐元/美元者甚至有更多的理由將放空視為徒勞無功,因為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很有可能放寬貨幣政策,以期刺激搖搖欲墜的經濟,如此一來將壓低美元匯價.
歐元/美元漲勢可能不可避免,但這或許也是歐元空頭謀求更大獲利的契機.
這是因為歐元若大幅升值的話,當前支撐歐元的主要力量可能會減弱抑或消除.
歐洲央行肯定會認為,歐元強勢表明其支撐歐元區特定資產的政策取得了成功.一旦歐元強勁上漲,也會侵蝕外銷競爭力,歐洲央行很可能會傾向於削減當前的操作力道.
面對外匯儲備虧損加大的問題,如果歐元/美元升值,亞洲各央行可能會更想讓外匯儲備多樣化.但是,就像任何的投資人一樣,亞洲各央行會希望以最有利的價格進行交易.亞洲央行傾向在今年幾波跌勢中敲進歐元/美元,由此可見一斑.
歐元勁揚可能會導致央行減少,而非增加分散外匯儲備的操作.
最後,美聯儲倘若進一步放寬政策,則其對美元產生的部份影響,將會反映到歐元/美元的漲勢上.
從另一方面來說,所有導致投機客及投資人規避歐元的負面因素,可能仍需加以考慮.
在上述因素已然支撐歐元/美元匯價的情況下,美聯儲若祭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則歐元或將大漲,重探1.4940美元的2011年高位.
鑒於這項策略的悲觀想法,企圖藉由歐元/美元的初步漲勢獲利,或許並不明智.從歐元/美元近期急劇波動看來,作多現匯確實存在相當高的風險.
然而,在其上漲前採取行動,但伺機逢高出脫,則可望大為降低成本.
舉例而言,買進六個月期歐元/美元賣權,履約價在1.4900美元,觸碰生效價在1.4900美元,將使得買家的成本僅為1.75%(現匯參考價為1.4240美元).
買家僅取得歐元兌美元漲至1.4900時出脫的權力,但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內,則有以17,500歐元的低成本拋售100萬歐元的權力.由於期權的成本是一開始就約定好的,因此透過期權操作的方式,就毋需再設定停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