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uo123
大公爵 | 2011-9-11 07:45:30

如果真要對全球10大最倒楣工作列個排行榜,那麼各國央行總裁可能會高居榜單上的前幾名,因為企業和大眾對於央行職責的認知偏差,常使他們陷於父子騎驢,討好不了任何人的尷尬處境。 出口企業認為央行應該學大陸操控匯率來幫他們維持競爭力,但如果真的這樣做了,遇到輸入性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飆漲時,央行又會被罵到狗血淋頭,被控只圖利出口產業,無視民間疾苦。 日前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在半導體產業論壇上提醒政府官員重視匯率,他認為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成功,要歸功其政府的保護,而台灣科技業在匯率上就需要幫助,否則未來10年,以美元計價的產品還是會跌價。  言下之意,張忠謀看來是認為南韓央行總裁對匯率的控制為三星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據南韓財團所做的研究,卻不認為韓元繼續升值,會影響它們的出口競爭力。朝鮮日報與LG經濟研究院曾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即使韓元匯率從目前的1美元兌換1,062韓元,再升值到900韓元,南韓企業仍能保持出口競爭力。 該報告指出,雖然南韓經濟對出口的依賴度很高,但由於南韓企業一直在透過銷售市場和生產地點的多元化等方式,推進企業全球化,以減少匯率衝擊,因此,即使900韓元匯率時代到來,南韓經濟也能夠承受。 相比之下,那些認為需要靠政府幫他們挺住匯率,才能維持競爭力的企業,自己未免太不爭氣?從來也沒聽過美國企業如蘋果(Apple)或是英國的安謀(ARM)說過其政府需要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們打贏對手。 南韓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增加5.3%,如果換做是台灣,恐怕早就已經天怒人怨。國際貨幣基金(IMF)也早在6月便提醒南韓央行,要透過升息和韓元升值,來抑制通貨膨脹。南韓中央日報9月2日的評論也將南韓物價暴漲的責任,歸咎於該國央行的失職,因為央行最重要的職責在於穩定物價。然台灣的通膨率除了2010年2月為2.3%以外,這兩年一直維持在2%以下,但台灣央行卻未因此獲得任何肯定。 南韓甚至還有企業家認為,大陸未來對南韓甚至全球經濟的影響將逐漸擴大,與其把過多的焦點放在美國,更應該對大陸經濟轉型、人民幣升值和工資急速上漲等趨勢進行研究,以找到因應的對策。 台灣的出口企業是否也和南韓企業一樣,有自己的產經研究院,隨時注意全球經濟景氣的變化,對自己業務的影響?是否注意到南韓企業看到全球在歐美經濟註定短期內不會有起色的情況之下,已經更加關注大陸內需市場與新興市場做為帶動成長的動力?台灣企業是否僅想做靠壓低製造成本、壓低匯率,力保5%毛利率的「毛利小五郎」? 事實上,靠控制匯率能得到的利益有限,更何況美元的貶值是因為美國經濟基本面疲弱,以及幾輪量化寬鬆導致貨幣供給過多所致,不是靠其他任何一國的央行控制就能扭轉這個趨勢。如果強要央行讓新台幣與其他貨幣競貶,恐怕台灣的通膨很快也要和南韓一樣飆升到5%,房價更加高不可攀,而為了控制通膨不動匯率動利率,則借貸成本的增加也會讓企業喘不過氣來。 現在連大陸都已經開始加速人民幣升值的速度,台灣還要央行開倒車?企業家更應該展現遠見與雄才大志,切勿陷於匯率的迷思中,過於依賴要求央行人為控制匯率,反而應該透過強化研發能力、品牌行銷與全球布局來鞏固堅實的全球競爭力。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