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829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p7619
威爾斯親王 | 2011-9-12 21:39:03

打造新一代中國企業家
儘管經濟低迷導致了失業,但中國的精英們仍想成為企業家。

北京——在中國的最高學府之一清華大學,發展最快的學術課程是什麼?

歷屆中國畢業生主修工程和其他工科專業,因而通常都是直接進入大批招人的國有企業。也不乏有年輕人夢想投身華爾街的避險基金行業。然而,清華發展最快的學術課程卻是創新和創業。

這有別於流行於矽谷的那種帶有自由主義色彩的創業精神。相反,這種創業精神背後有著政府力量的支持。正如清華大學企業家俱樂部主管 Guang 所說:「得到了政府的支援就等於得到了全國的支持。」

很難想像耶魯(Yale)或史丹佛大學(Stanford)的學生在談及自己的創業夢想時會說出這樣的話。但在清華這個位於北京「矽谷」中關村的集大學、公司和投資者身份於一體的機構,這卻非常有道理。

清華創辦於1911年,坐落於北京西北部,在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九位政治局委員中有四位是清華出身,其中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以及前任總理朱鎔基。

清華大學企業家俱樂部的學生會員是該校不斷壯大的代表性團體中的先鋒。三年前,清華僅能為研究生開展一堂基礎的創業課程。而如今在商學院,無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都要開辦四堂課,且供不應求。為什麼會引起如此大的興趣?

清華大學創業學教授 Zhang Wei 指出,經濟現實催生了創業文化。「10年前,大多數人創業都是出於無奈,因為他們家境窘迫。而現在我們看到的創業則是因為有有利的時機。」創業與創新課程主講教師 Gao Jin 闡述了當地創業「英雄」與清華向該領域輸送的大量人才的相輔相成。

最近,我與清華大學生企業家俱樂部來自各個專業的學生進行了交談,當我聽到他們把公共(接近民族主義的)目標與自身的職業夢想聯繫在一起時,我感到非常驚訝,並且對此很感興趣(但這對我的中國同事來說可能並非如此)。較高的地位和收入從來都是中國高等學府學生的理想。但這些學生還有著一個強烈的願望,就是使中國變得更強大、更美好。

建築系 Li 同學認為,掙錢跟報效國家並不矛盾。「兩個都要做」。

企業家俱樂部會長 Todd 說,中國需要更多「像我們一樣熱愛祖國」的人。他們眼中的英雄都是中國人,如香港的億萬富豪李嘉誠(Li Ka-Shing)或風險投資人、Netscreen 聯合創始人鄧鋒。沒有一個學生會提到蓋茲(Bill Gates)、葛洛夫(Andy Grove)或謝爾蓋•布林
(Sergey Brin)
等美國代表人物。

在企業家俱樂部這些滿懷抱負的創業者當中,資訊技術並沒有受到極大的關注。不願透露身份的大一新生 Yuan 認為創辦農業公司定會充滿機遇。而 Yu 則想開一家汽車公司。大學的統計資料顯示了他們的意向:不到15%的清華畢業生的創業之路始於 IT 行業。

全球經濟低迷並沒有沖淡他們的滿腔熱情。儘管大學生的總體就業前景達到了近年來的最低谷,但每個清華畢業生一般來說仍可以收到幾份聘用書——儘管數量較過去五年有所減少,但他們仍有選擇的餘地。

企業必須向清華交納一定的費用才有權在該校舉辦校園招聘會。在全球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這一要求增強了學生的信心。Li 說:「政府會處理好這種局勢的。」的確,一切跡象都表明政府正加大力度,通過加快風險投資出資、建立創業輔導機構和直接資助科技公司來促進中國經濟活動中的創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剛剛公佈的電子行業刺激計畫(旨在使電子行業的增長較國內生產毛額快兩倍)就是這種投資的一個體現,在我的下一篇有關清華的專欄中我將闡述這方面的具體措施。

儘管對自己的國家充滿熱情,但清華的學生並不認為成功開辦公司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我遇到的這些學生中,他們都清楚地知道新開的私企要想與資金雄厚的國企展開競爭是何等困難。他們也知道,開公司還要解決很多監管問題。儘管多數人設想以後是在中國工作,但他們也認識到要建立一家真正的全球性中國企業是極其困難的。

他們公開質疑中國文化和中國經濟模式。人們的一些個人陳舊觀念——尤其是在企業理念和創建長期發展的企業方面——如果一再重複,不可能不產生爭議。

在中國打造一個本土創新基金專案需要很好地結合多個複雜因素。Gao 已經在美國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比較矽谷和128號公路地區與中國環境之間的區別。他相信,中關村和這些美國熱點地區的差距只是時間問題。

Gao 聲稱:「中國缺乏足夠的第二代或第三代企業家,也沒有成熟的中層管理人幫助他們。」但這個情況正在發生改變。Gao 補充說:「我們將在10年內擁有足夠的人才。」他表示,矽谷目前每年扶持約20000個新創企業。相反地,中關村只扶持3000個。他說,這雖然很多,但不足以形成企業家「群聚效應」。

當然,僅有時間無法確保適宜的管理文化能夠推動創業企業走向成功。許多美國社區都具備規模龐大的大學、大型市場、風險資本和時間——但只有少數成為企業家聚集中心。

中國的創業企業也必須克服其他本地障礙。其中:大型公司的權力仍然過度集中,中國的官僚主義延緩了計畫的發展,並且有時不同省份的不同規則會限制中國本地企業的規模發展。

不管中國企業家經歷什麼,清華的畢業生很可能仍然首當其衝。

——原因一:才能。在精英雲集的全國性學術系統中,這些學生能夠進入清華是因為他們在高中時就名列前茅,而不是因為他們的家庭關係(我見過的人都來自普通家庭背景)。

——原因二:網路。許多政府措施使清華的相關企業成為私營企業合夥人。

——原因三:學校需要成功。正如 Zhang 教授所說:「清華學生應該立志成為一個偉大的企業家,而不僅僅是一個富有的企業家。在中國,即便是鄉村地區的人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ukf + 10 + 10
黃志超 + 5

總評分: 名聲 + 15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黃志超
男爵 | 2011-9-12 22:05:09

感謝你的回覆
引言 使用道具
b4q4j2v59y
鄉紳 | 2011-9-14 01:28:33

引言 使用道具
gn5992534
伯爵 | 2011-9-15 13:25:49

共產制度下國家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一項政策或依項法令頒佈下來
那管你的學術課程是什麼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wukf + 5 + 5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