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賽車運動本身就是一項極為燒錢的不歸路,但是如今真想要在比賽場上拿到好成績,似乎除了駕駛本身要有基本操控實力外,砸下更多的資金強化周邊硬體早已成為比賽場上各車隊無形之間的金錢競賽,而這股燒錢行為在全球各項賽車比賽中早已成為不可逆的事實。為了追求最原始的操控理念,作為台灣知名國際車手之一的陳文閣,面對台灣即將誕生一座國際級賽道的條件下,毅然決定致力推動以操控技術為本位的賽事運動,因此先前曾在大鵬灣賽車場開幕中短暫出現的Vitabusa則是本文後續介紹的主角。由於本身擁有豐富國際賽事參賽經驗並曾獲取的優勢優異成績下,對於國際間大小賽事更是有其獨到見解,為了避免比賽過程淪為名副其實的金錢競賽,特別從日本引進以統一規格為基礎的Vitabusa方程式,對於讀者來說或許可能還有些陌生,但若是提到專門打造West Racing方程式應該就有不少玩家曾有所接觸。
West Racing CarsFormula專門廠
作為國內目前即將推動的「入門」統一規格賽Vitabusa方程式,其主要車體結構是由日本專門打造方程式車體的West Racing Cars所製作,看似簡單的結構中除了完全以方程式製作過程所打造,完全採用高剛性金屬材質所製作的骨架肩負起車體必要的強度,有效減輕重量負擔的優勢下使得入門方程式可以達到更好的重量馬力比。以日本當地所推廣的Vita West為了有效降低成本與周邊消耗,因此動力採用1.5升可輸出110hp的Yaris引擎,配上原廠五速手排變速箱後確實讓可消耗的部件達到最省極致,但過於入門的動力輸出加上手排實在不太適合國內駕駛習慣的操控環境,因此陳文閣特別將引進國內的規格改以Vitabusa,藉由更為充沛的動力輸出將會是國內未來統一規格的基準。
低扁的車頭造型除了符合空氣力學與引擎冷卻系統所需,像是照明設備的大燈也都改為「HID貼紙」所取代。 |
鋼管車身高剛性
極致減重輕量化
對於這輛外觀造型與BMW Z4有些許相似度的Vitabusa,除了即將作為大鵬灣國際賽車場預定舉辦統一規格賽的比賽車輛之外,其來源可是由專門打造方程式車體的日本West Racing Cars所操刀,由於是源自於日本當地所推廣的Vita West賽事,因此就車體結構上依舊維持原廠設計,採用鋼管結構除了擁有高強度優勢外,即便全車外殼與引擎全數安裝完畢後其重量依然能控制在500kg,重量輕的優勢下即使採用小馬力引擎也能有不錯的重量馬力比。配合車體結構設計其外觀造型同樣採用與日本相同的設計,三片式FRP空力外觀肩負起空氣力學所需,但在比賽過程中難免還是會有發生差撞的可能性,為了要降低後續賽事投入的成本,目前台灣版本的Vitabusa已獲得日本原廠授權,可就地開模生廠不僅能有效降低成本,對於國內汽車相關空力外觀產業來說,只要統一規格賽能擴大舉辦多少還能促進內需的經濟成長。
採用國產性能胎與輪圈目的是希望能降低消耗支出,進而減輕參賽負擔,另外輪拱後方的大型氣流孔則是有利前置水箱撞風時能夠獲得最佳散熱效能。 |
在沒有過多燈具與電子設備需求下,其外觀就只針對引擎冷卻與空氣力學加以著重,車頭設計的氣壩完全是以水箱冷卻作為主要需求,當車量產生撞風效應時負責引擎冷卻的大水箱就能在第一時間達到最佳降溫效能,雖然外觀結構相當簡潔但其空氣力學設定依然不馬虎,所有前氣壩內產生的熱空氣都會隨著兩側超大氣流導孔迅速導出,完全不會增加額外的空氣阻力。
至於車尾方面由於作為車輛動力來源,因此在外殼包覆下僅能看到中置排氣管,就連引擎進氣管路也都巧妙隱藏,比起一般方程式習慣在駕駛座艙上方設計的強制進氣管路,Vitabusa基於車身重量平衡點設計僅在防滾籠架上方標記紅色拖吊點,這樣一來一但在賽場上遇到任何突發事故都能夠立即以拖吊方式離場。
雖然說賽車理應只需勇往直前向前衝,但是車手多少還是需要隨時關注後方可能衝出的追兵,因此簡易式後照鏡則有其必要性。 |
沒有過多而複雜的結構與功能設計,隱藏於氣壩內的只有負責冷卻的大型水箱與雙A臂結構,在維修方面能更為有效率與簡易。 |
車尾方面雖然造型相當精簡,不過可調整下壓力的尾翼加上車尾分流器還是一應俱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