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443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1-11-4 07:45:48

                        一句話的影響       
證嚴上人說「口說好話如口吐蓮花」,期待人人正視言語的力量,不要輕易出口傷人。(攝影者:方芳春)

於晨語開示續示口業之報,除了重業報者墮地獄、餓鬼道受苦,若於畜生道受報,則為叫聲難聽的鳥類;若還能生於人道,卻有口氣難聞、所說無法取信於人、眷屬不和、常與人鬥諍的惡形惡習。上人說,世間常有因惡口引生家庭風波之事,甚至心懷不軌之人以言語影響國與國之間起衝突,正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對於口舌動作不可不慎。

脫口而出的無心惡語,阻斷孩子的語言學習

上人說起,多年前慈濟人曾接觸一個家庭,這個家庭有三、四個孩子,皆在小學階段,但是在學校卻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開口跟著老師朗讀課文或做發音練習。

老師們進行家訪,也只有阿公、阿嬤接待,孩子的母親躲著不肯出來。老人家表示,孫子孫女都是健康正常的孩子,只是不愛說話,只會簡單地回應「好」、「不要」等等。提起媳婦,老人家也說這媳婦也是正常健康,只是娶進門後就不說話,連叫人、打招呼都不會。老師因此推斷,孩子的學習障礙,問題根源可能就在母親身上。

在老師與慈濟人不斷的接觸、努力下,這個媽媽漸漸地和慈濟人熟稔,婆婆也加入慈濟會員。委員們來拜訪時會將真實的慈濟人家庭故事與她們分享,發現這個媽媽也會隨著故事的內容有悲喜反應,開始能有交談回應,於是在適當的時機問她為何平時都不說話,連孩子在校的情況也轉述給她聽。

這個媽媽就告訴慈濟人,結婚第一天和先生說話時,先生說了一句:「妳的聲音很難聽,最好不要說話。」她將這句話放在心裡,從此開始連公婆她也不叫,生了孩子之後也不和孩子說話。委員恍然大悟,孩子自襁褓至學齡之前,每天最親近的就是媽媽,若是媽媽總是不和孩子說話,他們也就喪失了學習言語的機會,難怪會有語言障礙。

對照經文所示「口業」之報,上人感嘆,此生說話無法使人歡喜,反生瞋怒,可能就是過去生中犯下口業之報;而聽人說話不歡喜,不經意地反應,脫口而出一句無心之言,竟影響整個家庭,使孩子受累。

上人指出,其實說話刺耳或悅耳,也是習慣使然。除了用心審度,將話說得合時合宜,也要培養說話優雅,才不會因說話不慎結下惡緣、造下惡業。

證嚴上人開示於2007年9月28日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7年秋之卷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