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1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Phina
威爾斯親王 | 2011-11-17 07:46:06

作者:陳雅慧

新學期新北市慈園蒙特梭利幼稚園主任林乙葶,牽著哇哇大哭的小男生,陪他換上室內鞋,摟著他走進教室。「因為哥哥從大班畢業念小學,弟弟一個人上學會害怕……」林乙葶耐心的向其他家長解釋。在慈園,幼幼班和小班的哭哭小新鮮人常常都要找「林主任」。

林乙葶具備托兒所所長證照、保育員證照、保母證照、蒙特梭利教學證照,加上超過二十四年的幼教實務經驗。光看履歷,這應該是對孩子「最有辦法」的人。但她自承,雖然兼具理論與實務,在學校裡是很有耐心的老師,但在家裡,只是個「B+媽媽」。

原來當全職媽媽這麼難

林乙葶是三個男孩的媽媽,老大高三、雙胞胎國三。生老大的時候,白天工作、晚上還要進修,因此老大二十四小時托給保母照顧。但接著的是雙胞胎,孩子三十二週就早產,找不到適合的保母。林乙葶下定決心回家照顧孩子,順便把自己一身蒙特梭利的幼教理念,在兒子身上實踐。

但是,回家後,才發現原來「當媽媽這麼難」。「那時候大家看到我帶雙胞胎出門,都會說:『好可愛喔!』但是我心裡想:『一點都不可愛,我在家哭,你們都沒有看到。』」林乙葶回憶孩子小的時候,晚上雙胞胎一個睡自己左邊、一個睡右邊。兩個寶寶的小床都分別放一本小筆記本,記錄吃奶的時間。因為早產寶寶太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餵完、拍打嗝、安撫好一個,就差不多該換另外一個,真的會忘記哪一個吃過、哪一個沒吃過。「半夜又怕吵到還要上班的先生,真的是躲在門後面哭,」林乙葶說。

最挫折的就是小孩生病。在家帶孩子的林乙葶,非常注意孩子健康和環境衛生,所有副食品都是自己動手製作。但小孩還是會生病,有一次哥哥在幼稚園感染了水痘,回到家接連傳給兩個雙胞胎弟弟。「那時真的覺得好挫折好挫折,都已經這麼注意,還會生病……」

兄弟間的爭吵也同樣讓資深老師林乙葶非常頭大,讓她深刻體會到教養的彈性。哥哥在雙胞胎弟弟出生以後,只喜歡其中一個,要媽媽把另外一個丟掉,會偷捏他,甚至捏到「黑青」。「我也知道,教育理論是要在弟弟面前稱讚哥哥好棒,建立哥哥自尊。但是,都試過,沒用的時候,就是要立刻處理、罰站!」林乙葶現在給家長建議時,都會適時提醒:「每個孩子都不同,別人適合的方式自己孩子不一定能用。」

挫折必然,完美不可能

自己帶孩子的過程中,林乙葶深切體會:身為母親,必須經歷挫折的必然,了解完美的不可能。身為幼教專業人員,她懂得找尋支持,第一個是找過來人傾談,比方說找孩子已經比較大的同學訴苦和討論;或請教長輩的意見,比方說媽媽或外婆。林乙葶記得,雙胞胎小時候一直生病,試了所有方法都沒有用。最後,試了長輩教的方法,餵一個寶寶吃藥時,也假裝餵另外一個沒有生病的寶寶吃藥,後來或許是巧合,寶寶也痊癒。「對焦頭爛額的媽媽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其他方法時,這種偏方,有時是一種心靈的支持,」林乙葶說。

林乙葶過來人的經驗是,要找朋友,但要抗拒三姑六婆無建設性、事不關己的意見。因為受過幼教的專業訓練,孩子小的時候,林乙葶希望他們有較多的大小肌肉活動機會,把家裡布置成無障礙空間,讓寶寶可以盡情爬行。但是,有些鄰居會在串門子時,給些批評建議。面對這些沒有正面幫助的鄰居,林乙葶就會拒絕繼續往來,以免增加負面情緒。

另外,每到週末,一定請先生幫忙帶寶寶,自己牽著已經上幼稚園的大兒子去菜市場逛逛,暫時擺脫奶瓶尿布的不自由。

資深B+媽媽林乙葶要跟所有媽媽分享的是:「不用因為自己的孩子和書上不同、和別人小孩不同,就感到挫折。」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遊魂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