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liuxueqing
準男爵 | 2011-11-18 08:16:51

醉時同交歡,醒時各分散

隨著中國打開國門,國內一些大學與研究部門的教師和學者來到歐洲,也有一些國內來的訪問學者,他們來自祖國的大江南北,有的來自一個城市。他們一般到法國來的時間並不長,多則一年,少則數月,可是遠遊異鄉的花香難以填補情感的暫時孤寂,他們當中于是有的人便半公開半隱秘地過起了"臨時夫妻"生活。訪問結束之日,夫妻雙雙把家還之時,他們是形同陌路,還是暗度陳倉?人們就不得而知了。

還有一些人,近幾年從國內以旅遊的方式到此滯留不歸,他們多半是國內下崗職工階層。這些同胞到法之后因爲語言不通、工作難找,生活更加困難,十幾個人住在一套屋子里,俗稱搭鋪。搭鋪的人中男的打工賣苦力,有的铤而走險做起黑道的行當。女人在華僑家庭里當保姆,有的也下海賣淫,各自工作結束之后回家一起過"臨時夫妻"生活。這些同胞們在國內多半有家庭,中國人又好面子,每每給家中報喜不報憂,只描述歐洲的花花世界,美麗天堂,但絕口不提海外的辛酸苦辣、難言之隱,中國同胞在海外的各自情形,真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海外中國“臨時夫妻”的樣式不盡相同,結局也各種各樣,有的從“臨時”變成了“終身”,有的自“留守者”成爲“望夫(妻)崖”,有的"一紙婚姻"存在,兩人“各自表述”,有的水流千遭,終于回歸大海......"臨時夫妻"雖然在海外華人中比例不高,但是造成的影響可不小,他們不屬于合法夫妻和事實婚姻,只是同居關系,短暫伴侶,海外“臨時夫妻”現象是海外華人生活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怎樣才使“雁雙飛”的希冀不化作"鴛鴦冢"?唯一的辦法可能只有一條:夫妻在考慮出國時,一定要了解真正的“國外”,考慮美好憧憬少一些,未知困難多一些,三思而慎行。 

留學生“臨時夫妻”案例

家在天津的徐先生五年前以探親名義獨自赴美,太太與五歲的兒子都留在中國大陸,由于經濟與感情因素,在紐約待了半年以后,就與同樣來自大陸的吳小姐開始公開的同居生活。在紐約攻讀MBA的吳小姐在大陸也有家庭,因此兩人達成協議,任一方的家屬申請到美,就立刻結束同居關系。來自北京的徐先生也有相同經曆,但結局卻大不相同。他陸續與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女士同居,並堅持不肯離婚,結果在北京的妻子卻因距離造成的隔閡主動提出分手,雙方各自在美國與中國與同居的對象成婚。

在南卡羅萊那州工作的吳小姐也是因爲精神與經濟雙重需求,與來自廣州的訪問學者程先生同居,雙方在同居前就挑明了講,各人的另一半來美團聚,就各回各位,不過卻因爲好事者向各自的伴侶揭發,導致兩人最后分別與另一伴分道揚镳,彼此最終也並未有情人成眷屬。

中國大陸專家表示,婚姻的最大敵人是顛沛流離。過去因爲戰亂、饑荒造成夫妻分離,最后勞燕分飛的悲劇不知凡幾;現代社會卻因爲人口流動,造成離婚率不斷高揚的社會問題,就像旅美中國人圈中興起的“臨時夫妻”現象,比例雖不高,但是造成的影響卻不小,可說正在顛覆大陸傳統的愛情與婚姻觀念。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