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83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FIRSTCLASS
大公爵 | 2011-11-30 23:35:44

波�中心的那一滴清水.jpg
  攝影者:潘玉璽

「慈濟的生態乃與社會結合,故不可自社會出離,然其精神中心亦不可離開宗教。」與黃思賢師兄及宗教處同仁談話時,上人就慈濟「立體琉璃同心圓」的架構,指出若欲使慈濟志業流傳千古,「為佛教,為眾生」之精神砥柱永不可抹滅。


出世心情 入世型態

上人指出,「為佛教,為眾生」是以佛教為內蘊,為眾生而外行菩薩道,領眾者須有清淨無染的脫俗形象,故不能有家業情累,方能專心入世;若有介於出家僧眾與在家居士之間,心出家而身在家者,抱持終生職志投入志業,潔身自愛,與社會不脫節疏遠,就能以清淨的形象開展跨宗教、跨國界、跨種族的大愛。

為何強調「 他、你、我 」而非一般所言的「你、我、他」?上人進一步說明:「『你我』就是『我們』,先顧好『我們自己』,再去關心他人,這樣的順序是『你、我、他』;若將『他』置於『你我』之前,『我們』要先為『他』而付出,這就是『 他、你、我 』。」

「在家居士即使再如何想要投入志業,仍須先將家庭責任顧好,要先處理『有你有我』的事,就如一道牆隔閡其間。若能以『出世心情、入世形態』做事,則能將身心全然奉獻予天下眾生。而能夠善用父精母血所孕生的身體,不囿限於小家庭,為社會、為人群做大奉獻,實是善報父母恩。」

「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須內外清淨無私,方能架構起「立體琉璃同心圓」。上人再言:「一滴水滴入一泓水中,會漾起圈圈向外的漣漪;精舍永遠是那最中心的一滴水,引起第一圈波紋,才能擴展中圈、大圈、大大圈,向社會、全球而漸層擴大影響力。」

上人以其所觀察水的形態喻示,範圍廣闊的大圈圈當然重要,有大圈圈,表示慈濟大愛普遍;更重要的是中心精神理念的維護,引起波紋的那一滴清水,須點滴不斷,才能圈圈不斷地往外擴大。

上人開示於2006年4月7日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2006夏之卷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 10 感恩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歡迎大家來世界不可思議  ^_^
回覆 使用道具
gotome
區版主 | 2011-11-30 23:47:06

把家庭照顧好,就是發展志業的第一步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