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Toyota在節能科技的發展,一般人的印象大都會想到它是Hybrid油電複合動力的先驅與領導者,事實上Toyota早在1971年就已開始研發電動車技術,迄今擁有40年的悠久歷史。
石油危機的轉機
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發全球對於石化燃料的使用疑慮,也因此Toyota於當時便開始投入電動車的研發,並以自家的巴士進行改裝,由於電池續電力的問題,在當時所打造出的電動巴士僅提供員工自公司到火車站間的接駁,而投入電動車研發的Toyota很快就發現到,電動車仍有許多待克服的技術問題。
1997年嘗試採用RAV4打造的電動車款,展現多年累積下來的電力研發基礎。 |
從EV啟蒙Hybrid
於20世紀的7、80年代,Toyota在電動車的研發上發現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問題與市場的配套措施而已,不論硬體或軟體還有很多東西無法跟上這樣劇烈的技術革命,像是電動車無法擁有良好的續航力,或者說停車位無法具備足夠的充電環境,都是讓Toyota將EV車研發比重轉移至Hybrid發展的原因。
Prius Hybrid優異的節能表現,發表迄今擁有亮眼的銷售表現。 |
早在1997年Toyota便推出了第一代的Prius,雖然在當時造型略顯詭譎並不算太過討喜,但劃時代的Hybrid設計讓Prius達成了低耗油和低碳排放的目標,著實令人刮目相看,發展至今不僅衍生出多款複合動力車型,就連Lexus旗下的 CT200h、GS450 h、RX450h和LS600hL等Hybrid車款也可說是因而發荏。
Plug-in Hybrid是近期現的產品,在Hybrid系統中增加了充電功藉此能提昇蓄電效果。 |
而就在Hybrid的技術普遍成熟之下,國內Toyota總代理和泰汽車也將在明年二月開始進行Camry Hybrid的國產化,成為台灣的第一輛國產Hybrid,在未來國人也能夠選購更貼近生活的混合動力車,藉著降低汽油消耗減少碳排量,為節能環保盡一份心力。
明年將投入市場的Camry Hybrid將成為第一個國產油電車款。 |
全電輸出EV發進!
就由於Toyota對於電力輔助動力及純電輸出皆有相當深厚的根基,針對EV車款正式上路所可能面臨的環境狀態,也可以相對勇於嘗鮮的用車市場為實驗對象,因此早在1997年問世的第一代RAV4,便生產了大約1484部的純電車款於美國、日本等地試運行,直至目前仍有750輛正常使用中。
動力表現令人驚奇!姑且不論起始反應的強勁,若油門操縱得宜RAV4 EV的動力表現可說是游刃有餘。 |
而由於和泰汽車將「綠能環保、節能減碳」設定為2012年的重點經營策略,更與新北市共同推動Toyota綠能電動車試營運計劃,適逢全新Toyota RAV4 EV明年將在美國正式量產,為了讓消費者一睹綠能環保新科技,特此引進RAV4 EV 原型車(prototype)讓台灣民眾在台北車展中親賭EV車的風采,至於展前這段時間,當然得讓媒體搶先體驗一下這款高科技車型的厲害之處。
電氣化的設計便將加油孔蓋改成充電插座,並將座椅開關上的圖案也改成插座圖樣。 |
電能化設計
在讓人迫不及待的漫長產品說明會後,和泰人員的帶領之下媒體們總算與今天的主角RAV4 EV正式見面。在進行攝影的同時,我們可以發現RAV4 EV為了突顯綠能科技的識別度,重新設計了前保險桿與水箱護罩造型,並搭配前衛動感的LED前霧燈,同時也重新設計了車身Logo藉以強調其EV純電動力的獨特血統。
LED前霧燈可說是RAV4 EV較據圖騰象徵的造型設計之一。 |
前大燈及後車燈與一般RAV4的設計如出一轍。 |
內裝幾乎保留了RAV4原先的鋪陳配置,僅在一些細部進行修正,像原先的轉速錶換裝成為電能輸出錶,並且將原來的溫度錶改為充電錶,整體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氛圍體驗,另外在排檔座的部分也取消了排檔桿的配置,採用按鈕式的換檔機制,於中控台中央更有一顆紅色斷電按鈕,中央銀幕在沒有使用影音設備的情況下,則是採用電子羅盤顯示,整體設計相當別緻。
中控台仍採用較為貼近原車款設計的造型。 |
緊急斷電按鈕位於靠近駕駛座的右手側,便於事故發生斷電使用。 |
渾身是勁
RAV4 Ev顧名思義是以現行汽油車款為基礎進行開發,但配備了美國Tesla電動汽車公司所設計的電池模組及能源監理系統,並結合Tesla具創新及領先全球的電動技術,打造出保有原本汽油車款實用空間的全電動力車。
動力表現方面,經過Tesla電力監理系統整合下,最大可輸出約250kw動力,換算馬力竟可達到約368hp的驚人數據,最高極速也有140km/h,最佳綜合行駛里程則約190~210公里,且可使用一般家用200~240V充電,僅需5~7小時即可充滿電池,對一輛電動休旅車來說這樣的表現已然相當成熟。
將引擎蓋打開後映入眼簾的電力模組,是與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共同打造的。 |
而RAV4 EV在換上了整套電能驅動系統後,雖然整體重量增加了約100多公斤,但透過底盤、懸吊的重新設計和調校,讓該車在操控駕馭的性能表現絕不亞於汽油車型。
底盤下方為電池模組安置之所在,減少車室空間的浪費同時擁有相當大的電容量。 |
排檔採用按鈕式設計操作上相當便利,具有誤觸防護的安全機制。 |
優異表現值得期待
在台灣,能夠見到甚至接觸純電動力的EV車款是一種相當難得的經驗,對於民眾來說更是相當具有教育意義,雖然目前整體環境還沒有完全能夠讓EV車普及化的條件,但在政府漸漸改變態度的推廣以及配套措施的擴展下,我們還是希望讓這類純電動力車款能夠更普及,最終達到家家戶戶〝0〞碳排的終極目標。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