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83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uteten10
威爾斯親王 | 2011-12-6 10:59:04

手機輻射會損害健康嗎?過去的10多年�出現過種種聳人聽聞的消息,但科學家卻遲遲沒有定論。

  一直以來,人們在猜測中爭論不止,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一個越來越大的謎團。5月31日,世衛組織首次確認,手機射頻電磁場可能致癌。

  5月31日,世衛組織(WHO)網站如平日一樣更新了一條來自下屬研究機構的新聞,然而這條消息卻立刻受到了各方的關注。

  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ARC)在此間宣布,腦膠質瘤可能與包括手機在內的無線通訊設備所產生的射頻電磁場相關。腦膠質瘤是公認的一種轉移性的惡性腫瘤,也就是說,手機輻射可能致癌。

  來自WHO官方的權威聲音不啻於一聲驚天旱雷,手機是否致癌的真相是否就此大白於天下?

  “手機輻射可能和手機使用者得癌症有因果關係”

  5月24日至31日,一個由來自14個國家(包括美國在內)的31名科學家團隊在法國里昂聚會。

  在8天的時間�,他們對過去若干項研究的數據進行審查,最後對研究結果作出這樣的描述:“基於腦膠質瘤的發生率與手機使用具備正相關的證據,WHO將射頻電磁場視為人類的可能致癌物。”

  手機輻射致癌研究項目負責人巴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將手機輻射致癌性定義為2類B組,意思就是說,我們認為手機輻射可能和手機使用者得癌症有因果關係。”

  國際腫瘤研究機構將致癌物按照危險程度分為四個等級,依次為人體致癌物、可能致癌物、致癌作用尚不明確物質、對人體基本無致癌作用物質。

  第二類中又分為,致癌可能性較大物質2A類和致癌可能性較小物質2B類。手機射頻電磁場則屬2B類物質,同屬該類的還有二噁烷、汽油和硬幣中的金屬鎳。

  同時,WHO還特別強調,其研究結論“僅限於膠質瘤和聽覺神經瘤,對其他腫瘤則沒有獲取充足的證據”。

  消息稱,這項研究“上溯到2004年”,對於“連續10年以上、每天使用手機打電話30分鐘以上”的“重量級”用戶,患上這兩類腫瘤的風險比其他人高出40%。

  這是WHO自1996年設立國際電磁場計劃(EMF)以來,首次就電磁場對健康產生可能不良影響這一問題表明立場。按照該計劃,2012年,世衛組織還將對射頻場暴露的健康風險作正式評估。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