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泰國清萊機場,便見到滿街Pick-up,這類車型在當地如此受歡迎,除了稅制考量外,多功能用途以及惡劣地形的適應力也是另一項重要因素。
看到此番景象,大概也不難想像此行的目的,我們此次即是為了Ford最新的全球化Pick-up ─ Ranger而來,既稱為全球車,顧名思義就是要兼顧有如歐洲市場高速行駛環境的所注重的操控與穩定性,以及部分亞洲地區的Off-Road需求及載重能力,而鄰近泰北帶有神秘色彩的金三角地帶,涵蓋了高架路段、綿延山道與崎區地形的清萊府,正是測試All New Ranger的好地點,且看看它將展現何等全球車的深厚實力。
Le Meridien飯店一隅,屋頂帶有濃厚泰式風格。 |
Ranger在國內的數量頗為稀少,除非你熱愛Pick-up,不然我們假設各位對他不甚熟悉,因此在出發前先簡單了解一下該車背景。
Ranger車系長久以來分為北美與國際版本,以因應不同地區的需求,而台灣即將引進的即屬於國際版本;這款全新Pick-up由Ford位於澳洲的全球設計團隊研發,為了符合全球車款定位,原型車也送往澳洲、杜拜、泰國、巴西、瑞典、南美等15國進行測試,以了解在不同地型與天候嚴苛考驗下車輛表現。
而為了因應各地的用車狀況,Ford於全球提供多種車款,若查看原廠規格表會發現頗為複雜,不過簡單規納一下,也就是不同引擎、傳動方式以及座艙型式等的組合變化。
首先引擎方面有柴油2.2 TDCi Turbo、3.2 TDCi Turbo以及2.5 Duratec汽油系列,傳動方式有二驅與四驅兩類,車廂可分為Single Cab(單廂雙座)、Open Cab(雙座對開式車門)以及Double Cab(四座四門)三種型式,若依配備等級來區分,則有貨車版的XL系列、豪華版XLT系列以及運動版的 Wildtrak系列。
至於台灣地區考量國內用車習慣,較可能引進的是3.2升柴油四驅Double Cab配上6速手自排變速箱的Wildtrak頂級車型。另外在產地方面,Ranger工廠分散於泰國、南非與阿根廷,而泰國生產基地負責供應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市場,這也是本次試駕選在泰國進行的因素之一。
新硬派作風
週六一早,首先由廠方工程及設計人員為我們解說New Ranger的特色與設計理念,並說明接下來的試車路線,在詳細的介紹後,一行人移往飯店廣場,眼前已有一整排各型各色的Ranger等著我們。
台灣即將引進的基本上會是4座4門的3.2Wildtrak車型。 |
Pick-up在國內也可算是稀有車了,難得見到如此陣仗,自非得好好端詳一番。霸氣、強捍、可靠是Pick-up給人的第一印象,身為Ford第一款全球Pick-up,除了保有美系車的粗曠形象,在外觀細微處也施以圓潤的曲線以迎合各地喜好。
新款Ranger在剛毅的基礎下,添加些許都會風情,有著更高的腰線、前檔變的低斜、後車門更加寬闊,配合誇大的輪拱,加上貨斗與座艙結合的更為自然,讓整體變線條流暢許多,力量與美感兼具的造型理應能廣為大眾所接受。
Open Cab車款採對開式車門,前後門關閉後形成牢固的B柱。 |
除了呈現硬派美學傳統,新車在設計時也特別注重空氣力學表現,例如後擋板增加的擾流設計,加上流線的線條讓風阻係數較前一代進步,對於油耗有正面的幫助。
至於前述關於Single Cab、Double Cab等車型,在外觀上除了車側線條差異,運動版Wildtrak系列與另外兩款較大的分別在於Wildtrak保桿與水箱罩以及後視鏡部分採黑色處理,其他版本則是鍍鉻式樣,另外多出的車頂架與貨斗上擾流裝置也是辨識的方式。
後座空間足夠容下2名彪型大漢。 |
座椅上下翻折後皆有實用的置物空間。 |
車尾斗大的載貨區也是外觀最醒目的部分,同時也是Pick-up有別於一般休旅車,能提供強大載貨、休閒多用途的重要利器。Ranger的載運量依車型略有不同,容量最大的為Single Cab車型,載貨區擁有1.82m3的容積,Open Cab則有1.45 m3的表現,而即便是Double Cab 1.21 m3的容積,要放入ATV(四輪沙灘車)與衝浪板也是綽綽有餘。至於實際載重能力上,各車款在二輪驅動模式下的載重量可超過1,400公斤。
Ranger於二驅模式下將有1,400公斤以上的載重能力。 |
鐵漢也柔情
開門進入車內,前座空間表現無庸置疑,後排同樣寬裕,足以讓兩名180公分大漢安然入座,比較特別的是Ranger不論操作介面或配備皆與房車雷同,舉凡自動感應頭燈與雨刷、iPod整合系統及MP3連接插槽、語音控制藍牙功能,以及可由後視鏡監看之倒車攝影系統等,各項配備讓人有種駕駛轎車般的熟悉感。
身為一輛硬派Pick-up,內裝自是不會以特別華麗的方式鋪張,Ranger的內裝設計靈感來自於卡西歐G-Shock系列手錶,具有外觀牢固、操作簡單同時具人性化的特色,環繞於儀表板上的類金屬飾條呼應外觀堅固的形象,中控台或座椅等用料都是以耐用耐髒作為考量,但質感方面以商用車而言已超乎水準以上。
雖說Ranger內裝像極房車,但因應越野需要,在空間設計上還是多所考量,特別在置物空間的安排上,例如我們一開始所駕駛的Double Cab車款,將後座向上翻起後所預留之空間,可以放置工具、手套、四驅拖車繩等物品,若將座椅往下翻折,則有千斤頂、輪胎打氣機、備用油桶與急救箱等儲物空間。
車內其他置物空間也是king size級的設定,如門板可容納1.5L的大罐飲料,前後中央置杯架也設計為能裝下600ml的飲料瓶,中央扶手最多可放置6瓶罐裝飲料,並導入冷氣出風口提供冷卻效果,另外大尺寸的門板置物處也方便放置地圖、手電筒等野外必需品。
電子加力箱位於排檔座上,110km/h以下可於2H與4H間切換,若欲使用4L模式需先排入空檔。 |
在安全配備方面同樣沒有被忽視,除了ESP系統,側邊、胸部與前座氣囊外,Ranger 還有一項防側翻功能(Roll-Over Mitigation),系統會監控車輛的車速、橫向加速度、偏航動作以及轉向角度,並辨識可能會導致側翻的潛在危險,在意外發生之前,電子穩定程式會預先干預,控制車輛的速度與車輪轉速以恢復車身平衡。
另外為了擁有更佳的載重能力,Ranger還具有自主式負載控制功能 (ALC),能夠根據載重量調節車輛穩定性,並根據車輛加速度來判斷是否有載重情形,同時對ESP設置進行相應調整,預防ESP過早或過晚介入。
道路實戰
依照規劃行駛路線,共有五個路段,首先以2.2升柴油車進行高架道路體驗。Ranger在操控上除了較高的乘坐姿勢外,基本上是仍是偏向房車的操控感。在警車開道下,一路上幾乎以100至120km/h左右的速度前進,2.2升柴油引擎帳面輸出數據為150hp / 3700rpm、38kgm / 1500~2500rpm,本身力量較為和緩,要跟上3.2升的前車得用更積極的方式駕駛,每每速度減慢再重新加速時,需大腳油門方能跟上,至於車內的肅靜性與乘座舒適性則是讓人印象深刻,高速奔馳下,幾無惱人風切或引擎噪音,若轉換至台灣高速公路相信也會有同樣優秀的表現。
TDCi柴油引擎採共軌直噴渦輪技術,3.2車型則首度採用5缸設計。 |
接著進入多彎道路,即便重心較高,過彎時並不令人感到不安,比起許多SUV過於軟調設定造成的不穩定感,Ranger算是頗為出色,一路上車速不慢,在彎中也能如房車般從容。
中午短暫休息後,準備進入山區,此時路段明顯變的狹小,狹窄的彎道以及右駕限制加上對向車道不時同樣有貨卡駛來,考驗著Ranger在擁擠環境下的適應性,所幸方向盤轉向比調校如房車般容易操控,整體視線也並未帶來太多壓迫,基本上仍能靈活的奔馳於山道,此段路面也開始出現一些較大的坑洞,刻意碾壓下,發覺Ranger對於彈跳處理算頗為精緻,以它的設定當然不會像高級房車那樣船過水無痕,但明顯感受到懸吊作動不惱人,沒有令人不快的晃動,車體也頗為紮實的特性。經過約莫20km路程後,轉往Doi Chaang咖啡稍事休息,看著廣場上正在日曬的咖啡豆與一整排Ranger,伴著涼風,泰北山區風光與Ranger完美融合,這不但是一輛工作好夥伴,也可以是一起上山下海的玩伴。
在品嘗完風味別具的咖啡後,換上3.2 Wildtrak車型,將電子旋鈕加力箱切入4L模式,準備深入林道進行Off Road;Ranger離地間隙237 mm,進入角(Approach Angle) 29度、離去角(Departure Angle) 20度、翻越角(Ramp Angle) 25度,懸吊系統採前雙A臂後葉片彈簧,為了因應越野需要,油箱安置高於車架位置,傳動組件也高於車架縱樑,此外變速箱、油底殼皆受車體橫樑保護,引擎、水箱及油箱也加裝防護板。
四驅車型所配置的加力箱,在四驅模式下的低速齒輪能夠提供額外的低速扭力或是下坡煞車作用力,當低速齒輪啟動時,加速反應被切換至越野模式,踏板力度變得較不靈敏,可防止因為駕駛者腳部控制不夠細膩而引發非預期加速,另外此控制模式也能改變自排變速箱的換檔時點。
除了機械結構外,Ranger的ESP車身動態穩定系統於設計時也考量越野行駛的需求,當車輛在顛簸路段行駛時,系統能夠辨識並確保行駛的穩定性與干預的及時性:在四輪驅動4H的模式下,系統可以部分關閉,在保持對煞車與輪胎摩擦力控制的同時,防止轉向不足或是轉向過度的情況發生,並減少扭力的損失,這個設定在保持車輛動能之餘,也能獲得最大抓地力,適合深沙地與極端泥濘地形;當選擇4L模式時,ESP系統會自動關閉,由駕駛者完全掌控引擎扭力輸出。
另外四驅車型也搭載了陡坡緩降控制以及上坡起步輔助功能協助於惡劣地行的行駛安全性。對於選擇二驅版本但仍經常於濕滑道路或是惡劣地形上行駛者,可選配電子鎖控後差速器(LRD),透過機械裝置將兩個後輪鎖在一起,使它們以相同的速度轉向,這個功能在當其中一個後輪遇到冰面、泥濘或脫離地面而完全失去牽引力時能協助車輛脫困。
一路上經過泥濘、碎石與砂石路段,對於Ranger高剛性的底盤與車架來說有如小菜一碟,車身剛性頗佳,加上調校得宜的懸吊,兼顧On-Road與Off-Road需求,有些越野車型為了Off-Road能力,在一般道路行駛容易產生搖頭晃腦的情形,而Ranger不論何種路況行駛舒適性或寧靜度皆讓人感到滿意,即便在路面不佳的爛路上,車身對搖晃、震動、噪音的抑制表現比先前預期的更好。
途中我們也橫越了一段攔砂壩,主辦單位特別用沙袋將水位積高以展現涉水能力,Ranger主要的電子零件、進氣口和發電機都置於引擎室內較高的位置,涉水深度可達800mm,對於這等輪胎高度般的水窪,只需含著油門握緊方向盤即可輕鬆通過。
Ranger涉水深度達800mm,橫越Huai San攔沙壩易如反掌。 |
最後一段30多公里行程,面臨下坡多彎以及高速路段,再度切回2H模式行駛,由於已熟悉車輛特性,速度再次提高,加上3.2升動力較為充足,擁有200hp / 3000rpm、48kgm / 1500~2750rpm的實力,整體與變速箱的配合也順暢許多,讓我們能盡情奔馳,而對於其如房車般的操駕感與行路性也再度留下深刻印象。
位於清萊市區近郊的Wat Rong Khun Temple(又稱為White Temple),由泰國知名藝術家Chalermchai Kositpipat所建造,由單一白色構成整座廟宇為其特色。 |
結語
全球化的考量結果通常會失去個性,但Ranger似乎不同,有別於歐系Pick-up帶有一股嬌氣或日系車款保有的矜持,Ranger自然表現一股美系粗曠魅力,這是這類車型該有的調調,但全球的思量下又融入了必要的人性設計,不再是自成一系孤芳自賞的Tough作風,而是外觀有型,體質強健,能適應不同地形不同場合的新世代車種,它成功結合了各地不同要素,滿足商用或休閒的多用途,連在台灣不常接觸Pick-up的我們,都不覺與Ranger之間有任何藩籬。
Ranger已在世界各地陸續上市,台灣方面最快預計在2012下半年能見到他的蹤影,至於價格方面,預估會比現行車款再向上調漲。
此行由於適逢當地天燈節,處處可見燈籠高掛,夜晚並有釋放天燈活動。 |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