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48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binary35069
男爵 | 2011-12-10 14:49:45

現在全球正在尋找「最後的放款者(lender of last resort) 」也就是在危機中,能夠一柱擎天的國家。

一般來說「最後放款者」在財經學上,指的是在資金短缺時,負責應付資金需求的人。更簡單的說法,就是有錢,而且願意拿出來救急的人。

這樣的國家,當今唯一的候選人是美國,幾乎不可能有其他可能性。前一陣子有人以為中國已經「有錢」到可以取代美國當「最後的放款者」,胡錦濤到歐洲走一趟,結果變成「誤會一場,笑話一則」。天塌下來要高個兒來頂,「最後的放款者」真要有點實力才行,更重要的是這必然是個民主自由的國家』,而不是專制獨裁的非自由、非法治的國家如中國。

中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錢」?答案其實是明白的。那就是國家有錢,但人民大多數是窮的。十三億人中,有超過十二億人是達不到中產階級的水準。真正有錢的「人民」數目恐怕少於千萬人。而這些人大多數是官商勾結才賺到錢。

中國的經濟成長數字是假的,通貨膨脹率是低估的,這才是現今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主要問題。中國在世界經濟景氣調整的過程中,受傷最烈的是製造業。原因很多,不外乎中國的製造業水準太低,在景氣不好的時候首先被淘汰,全球訂單縮減;而本次全球的經貿危機過程,各國都在宏觀調控自救之道,因此許多國家都重新打造製造業,「本國製」的產品一一出爐。

在旅遊勝地過去到處都是「中國製」,現在故事變了,商品陳列架上出現「日本製」、「美國製」、「英國製」、「法國製」、「義大利製」,即使是有協同跨國產品也都是這些國家交叉混種,被排除的是「中國製」,甚至有些商家主動說明,「我們的商品,沒有中國製」。

相同的趨勢也在台灣發酵,可以看到愈來愈多的「台灣製」商品出現在市場上,可是消費者要小心,有些貼著「台灣製」的產品也有可能是「中國製」的假冒。

面對因中國製造業的崩潰所導出的經濟蕭條,香港及中國的經濟觀察家都早已警告,但是中國領導人「忠言逆耳」,當然還有一些幫辦在為中國發展黯淡的趨勢在掩飾的言論,連台灣也有這類的說法,他們把基本面不好,怪罪給「做空中國」,都是洋鬼子的錯,他們的「證據」是美國金融巨頭高盛公司建議,投資者停止對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繼續投資。事實上,自今年九月起歐美國家的資金大量從中國撤退,他們看壞中國的經濟撐不住未來更大的挑戰。

這個挑戰不是歐美日消費力萎縮,而是大家不再購買「中國製」,訂單仍然是存在,世界經濟仍然是正向,可是大家開始買自己本國製造的物品,即使是要買「外國貨」,也是找「信用可靠的買」,「中國製」在這標準之下出局。

當美元成為全球經貿金融市場的「避險工具」,也就是宣告一場世界經濟大戰,這一回合勝負已判,中國是戰敗國,台灣還要繼續跟下去嗎?還是台灣應該趕快與中國脫鉤?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馬爾濟斯
王子 | 2011-12-10 19:54:27

回覆 binary35069 的文章

我也在找
引言 使用道具
belove3020
王爵 | 2011-12-16 19:50:04

回覆 馬爾濟斯 的文章

很貼切的圖唷  真會找哩!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