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35 | 回覆: 2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1-12-20 12:57:56

與白岩松先生談無私之愛
慈青們半蹲面帶微笑地膚慰病患,讓病患笑開懷。攝影者:邱祥山

大陸中央電視臺主播白岩松先生、製作人劉愛民先生來拜訪上人,見聞暑假期間,有許多中學、大專院校的同學們前來參與醫療志工行列,令白主播十分讚許。

「現今的孩子受盡父母寵愛與呵護,不知人間疾苦,未曾遭遇過人生的周折起伏。在醫院裡,有形形色色的個案,從中可使孩子們體知不分貴賤貧富,任何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上人例舉,病房中有年齡相仿的年輕傷患,或因喜好飆車而發生意外,傷勢嚴重,而一旁照顧的父母親盡心竭力,這樣的情景無形中啟發前往關懷的孩子,會使其自省且對父母生起感恩心。
體會苦諦,反思自省

此外,看到年老的病人,或是膝下無子,或是子女不在身旁照顧,孤苦的形貌也使孩子體會人生之苦,而他們不但因此啟發善心與正義感,能夠耐心傾聽老人家訴說生平,並能反思自己對待父母的態度。上人言,年輕人到醫院當志工,親見許多困苦境界,可體會人生真諦。

聽聞上人說自己天天都在感動中,白主播請教緣由。「因為慈濟世界天天都有感人事!」上人例舉新店慈院加護病房護理同仁黃維貞於早會時分享,其照顧的病患中,有一位阿姨沒有家屬,是慈濟長期照顧戶,而阿姨亦表明身後要捐出大體,令人既感恩又感動。

「感恩慈濟人在每個社會角落,只要發現苦難人,總是率先而行,予以長期膚慰與陪伴,見及病苦之人,立即安排妥善的照護;而醫療團隊亦予以貧病者平等的照顧,使受照顧者發願捐獻大體。不論慈濟人、醫護人員,在在展現無私的大愛,類似的故事,天天都能見聞,所以天天心中皆充滿感動。」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gotome
區版主 | 2011-12-20 12:59:57

頁 2 總共 3

無私之愛

白主播又問,佛教對於「愛」多是蘊而不顯,然而上人經常提起「大愛」、「互愛」,是否為了使現代人更容易明白?

「其實是各宗教在言詞上的表達不盡相同,強調的都是最單純的愛。如基督教、天主教談『博愛』,佛教則言『慈悲』,而『慈悲』意指最寬廣的愛,就是『大愛』。」

「慈」是予樂,希望人人快樂,故說無緣大慈;「悲」是拔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故謂同體大悲。「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雖然無血緣關係,無私的愛卻能使人視他人皆如同手足親人,互愛互助。

上人述說早會時提及的一則溫馨故事。曾經因家貧而無法繼續升學的林教練,因受到老師的資助,遂能一路完成中學、大學學業,並代表臺灣參與奧運,排名第七,到國外擔任武官多年。於後抱著回饋之心返回家鄉,因感念老師往昔的協助,遂啟發善心,在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仍主動到學校詢問是否有孩子欲學習田徑技能,他願傾囊相授。

一次偶然的機緣,他在學校遇到經常受到酗酒父親毆打的聖豪,其母親因受不了淩虐而離家,缺乏母愛,父親又疏於照顧,聖豪時常逃學,到處閒晃、打架滋事。

在林教練眼中,聖豪雖然調皮搗蛋,但頗具潛力,故在徵得聖豪家人同意後便辦理領養,並予以田徑訓練,而聖豪也不負所望,從此專心練習而不再四處打架鬧事。

某日,教練帶聖豪到臺北參加比賽,於車站看到一個孩子,津津有味地吃著發黑長蟲的便當,聖豪與之本是舊識,遂又告訴林教練一段辛酸的人生故事。孟秋於出生後即被親生父母送人收養,但養父母並未負起教養責任,鮮少關心,動輒打罵。曾經,孟秋因為玩打火機,不小心燒掉整排機車,當時只覺得好玩,完全不知道闖了大禍。

孟秋寧可到處流浪,晚上夜宿墓園、車站,忍受蚊蟲叮咬,也不願回到缺乏溫暖的家,他從玉裡流浪到臺北,四處撿拾餿水食用。林教練不忍心孩子受苦,又於徵得孟秋家人同意後,領養他、教他練田徑。

教練認為孩子本性乖巧善良,適時給予愛的教育及耐心引導,都有無限的成長空間。因此,他不僅教孩子跑步,還擬定生活作息表,訓練技能之外,也扶正偏差行為及生活觀念。如今,聖豪與孟秋會幫忙做家事、煮晚餐,樂於上學,還會自動溫習功課。三個家人相互關心依賴,體諒包容。而家中掛滿的獎狀與獎牌,是三人南征北討得來的佳績,聖豪還連續二年榮獲國際馬拉松青少年組冠軍。

緣於教練打臨時工維生,收入僅能維持基本開銷,但二個孩子正值發育期,生活用度捉襟見肘,去年三月間,經孟秋的導師通報慈濟,在慈濟人伸手相援及持續關懷下,孩子力爭上遊,如今也知恩報恩,會利用假日至環保站幫忙,寒暑假則到玉裡分院當志工。去年底發生海嘯災難,慈濟人推動「大愛進南亞」救災募款,孩子在玉裡分院看到醫護同仁到街頭做勸募,也捧著愛心箱一起去。

聖豪將來要成為運動員,而曾玩火而引發火災的孟秋則立志當消防隊員,上人欣慰地說,這就是愛的循環,他們彼此之間沒有血緣親緣,但因為「大慈」──老師期待孩子能成功、幸福,往正面的人生方向走,所以無私地付出。林教練的老師幫助他繼續學業,而林教練成功後,也立願回饋鄉里,又發現了這二個孩子,將愛往下傳衍。

「慈濟人去幫助他們,亦是無所求而付出,唯期待孩子能專心用功,有朝一日做一個有用的人,對人間社會有所貢獻。」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gotome
區版主 | 2011-12-20 13:00:19

頁 3 總共 3

「三間」合一,行在當下

白主播再提問:「一般人對於佛教的看法,大多是自我修行為主,而上人帶領的慈濟人,遍佈於全球各社會階層,救援的範圍廣闊,是上人所說的『人間菩薩』;眾所認定慈濟所為乃履踐『人間佛教』思想,請教該如何理解『人間』的意涵?一天當中跟這麼多人互動,上人是否藉此思索事理?」

上人表示,於時間與空間的交會,人與人之間互動,是謂「人間」。「我常告訴慈濟人,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莫輕易放掉當下的因緣,當面前有人需要幫助,即要好好把握,起而行動,否則因緣稍縱即逝。」

「在某個空間,把握時間,善盡個人本分為人間付出,就是『三間合一』。」上人進一步說明,因為日日都把握當下去做,所以不會去計畫未來拓展的範疇,把握現在,做對的事,亦不曾想過受助者將來會如何回報。

「慈濟人懷抱感恩心,以尊重與愛付出。因為受到苦難人示現苦難的啟發,方知自己有能力付出是幸福,所以要感恩。」上人說,知福才能知足,不會有貪婪的心態,在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以「感恩、尊重、愛」修持己心。

「其實我也沒有空餘的時間可思考許多事。我的空間來自於四面八方,佔用了大部分的時間,若說要想到什麼,只是深感面積大、事務多,實是『來不及』,時間匆促而逝,且四十年一路走來,眼界日廣,瞭解的事務日增,知道需要援助的地方仍然很多。」

「也有許多愛心人,等待『教富濟貧』,甚或『濟貧教富』。我期待使物資生活富有者,能進一步富有愛心,成為『富中之富』;同時更要致力啟發貧中之富者,雖然生活匱乏,但他們心中也有愛。」

上人解釋,如南非約翰尼斯堡慈濟人,持續六年來關懷一盲人聚會所,每月定期前往發放日常生活用品,而志工為海嘯賑災發起募款時,盲人們卻毫不遲疑地掏出身上僅有的零錢投入勸募箱,也唱聖歌悼念海嘯中的罹難者,心意誠屬難能可貴,不論是斯里蘭卡或印尼亞齊的大愛屋,都有他們捐輸的涓滴愛心,這就是「貧中之富」,雖然生活很清貧,但是心靈受啟發,實為富有!

「如何能做到『普天三無』?是不是很難?」白主播問。

「其實很簡單,只要懷有感恩心,普天下就沒有我不愛、不信任、不原諒的人。我常告訴大家,不要怕被磨,被磨的石頭會發亮,磨人者卻是會耗損。人生沒有誰是誰的敵人,僅是觀念不同而已,何須斤斤計較?不計較,就沒有可恨的人,既無可恨之人,則見人人都可愛,所以沒有我不愛的人。」

「信己無私,倘若有『無私的自信』,就會相信人人有愛,還有什麼不能原諒、不能相信?只要觀念一轉,世間就是如此地平靜、可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