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glee1276
騎士 | 2011-12-20 20:53:02

本帖最後由 glee1276 於 2012-1-17 05:17 編輯

人力銀行調查,國內薪情低落,高學歷人才大量出走…台灣人才素質佳,成為鄰國獵才目標,外流狀況嚴重。日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產學領袖,連署發表「人才宣言」。

宣言指出,台灣淪為高階人才輸出國,菁英人力大量流失,人才失衡問題嚴重,若政府再不正視並盡快改善,台灣十年內恐無人才可用。

人力銀行調查,七成七受訪上班族有意前往海外工作,更有三成受訪者擁有包含正職、外派、工讀等海外工作經驗,其中八成任職台商企業主要著眼拓展個人視野、發展機會/空間較大,以及當地較佳的薪資福利。

其中,博士學歷赴海外工作比例最高,其次為碩士,顯示高學歷人才「大量出走」情形確實存在;並以傳產、製造受訪者有海外工作機會的比例最高,其次為資訊、科技,及貿易、流通業,都是相對知識密集的產業,間接證明「白領人才」流失較多。

轉戰星泰 酬勞增

77年次的「兔子」,今年6月才剛從中山醫學大學畢業,去年暑假赴新加坡醫院實習二個月,結束後立即被院方延攬,祭出兩年月薪6萬元,遠超過台灣3-4萬元的起薪水準;國考通過,期滿後還有續約機會。

曾在資訊業擔任工程師的李先生,因公長期往返泰國,順利轉職至台商經營的泰國科技廠工作,從工程師一躍為經理,薪水更從台灣的4.5萬元提升到8萬元。李先生期望能以海外經驗為跳板,前往歐美地區就業,成為真正的國際人才。

擁有三年台灣工作經驗的吳小姐,五年前赴紐約攻讀行銷碩士,畢業後找到當地精品業行銷一職,因薪資待遇高於台灣二倍,不但還清留學貸款,還存下第一桶金。但吳小姐取得綠卡後返台工作,近期在台謀職卻發現,薪資待遇與預期落差太大,一個月來仍未找到理想工作。

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台灣就業市場薪資普遍低落,今年調查國內新鮮人平均起薪27,393元,鄰近國家如新加坡大學畢業生起薪6.8萬元以上,南韓約為7萬元,香港也在3.2萬以上水準,國內薪資遠落後鄰國。

肥貓條款 兩面刃

不但起薪低,更重要的是,國內訂出「肥貓」條款,高階與低階薪資差距最高13倍的限制,間接影響到高階專業人才的薪資發展,反觀國際上的高低階薪資差卻可達60倍以上,遠高於國內的薪資水準。國內長年「薪情低落」,人才歸國貢獻的意願自然大減。

此外,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擁有海外經驗者,海外薪資扣除生活支出,九成四所得高於在台灣的薪水,平均高出62.74%。但返台後僅有30.5%較赴海外工作前增加,平均增12.65%,甚至有31.36%薪水不增反減。

何啟聖分析,擁有技術先進國家的相關專業,如矽谷的工程師經驗、華爾街、倫敦或香港的金融從業歷練,對返台後薪資、職務加分的效果較高。若前往技術落後於台灣的地區,例如越南、印尼等地,海外經歷,除管理職務外,薪水增幅大多有限。

何啟聖提醒,嚮往海外工作者,需事前培養足夠的語文能力與抗壓性,更須考量自己是否能快速融入迥異的文化環境與企業,若無法適應,恐白走一遭冤枉路。

何啟聖也呼籲,企業在走向國際化的同時,應把薪資水平提升至國際水準,否則「薪不如人,如何留人」?而政府應對整體政策面通盤改革,與企業共同肩負育才責任。


國際人•國際薪

調查,博士赴海外工作比例最高,其次為碩士;傳產、製造受訪者有機會的比例最高,其次為資訊、科技,及貿易、流通業,都是相對知識密集的產業。

擁有技術先進國家的相關專業,如矽谷的工程師經驗、華爾街、倫敦或香港的金融從業歷練,對返台後薪資、職務加分的效果較高。若前往技術落後於台灣的地區,例如越南、印尼等地,海外經歷,除管理職務外,薪水增幅大多有限。

嚮往海外工作者,需事前培養足夠的語文能力與抗壓性,更須考量自己是否能快速融入迥異的文化環境與企業,若無法適應,恐白走一遭冤枉路。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oo7tourist + 8 + 8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dreamflys, 兼職, 收入, 在家工作, 創業, 加薪, 週薪, 小資, makiyo, 友寄隆輝, 錢, 網路, 無薪假, 網賺

回覆 使用道具
a82822016
男爵 | 2012-1-17 01:43:21

單就技術人員從海外再回國內應該也是蠻吃香的....{:1_218:}
引言 使用道具
anybobs
王爵 | 2012-1-16 18:09:15

海外的待遇可能比國內真的好很多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ushen6254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utcher1
勳爵士 | 2011-12-23 11:41:00

看看先,這個難
引言 使用道具
oo7tourist
威爾斯親王 | 2011-12-21 12:30:07

就業市場的人力需求
首要看的是教育方向
光教育一些沒有需求的學歷資歷的學生
是沒有前景可言
供需失衡  畢業就是失業
就業市場與所學嚴重不符
當然一直在待業
而海外需求也僅是少數
無法解決每年大量畢業之人才人力需求
我們的學子  連教育方針都沒明確與企業需求結合
不說薪資低落  連工作都難保了
哪有資格論及薪資收入呢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ushen6254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okKG
公爵 | 2011-12-21 11:35:30

人往高處,那里的待遇好,肯定往那里去咯!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ushen6254 + 6 + 6 我很認同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emiWuWu
侯爵 | 2011-12-21 11:21:58

現在每個人都在喊貧富不均, 搞得有能力的超強人才都不想待在這裡了
一味的追求均富, 最後的結果, 可能變成了均貧
雖然古有云 :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但真的變成均貧, 誰還想待下去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ushen6254 + 6 + 6 我很認同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