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布木布泰
見習騎士 | 2011-12-27 17:10:17

中新網12月27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表示,中國航天正處于高密度發射時期,“十二五”的目標是100次火箭發射,100顆衛星發射上天,100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有報道說2020年前中國航天將發射30余顆北斗導航衛星,進入了高密度發展階段。我想請問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去保證衛星發射的安全可靠和高效?”

對此,趙小津表示,中國航天正處于高密度發射時期,“十二五”的目標是100次火箭發射,100顆衛星發射上天,100顆衛星在軌穩定運行。近4至5年,中國平均每年要實施20次左右的航天發射活動。

趙小津透露,2011年中國航天已經完成了19次宇航發射,發射了21顆航天器,其中包括了3顆北斗導航衛星,當然也包括天宮一號和神州八號。在今年世界航天發射次數排名當中中國排名第二,俄羅斯是36次,中國19次,美國18次。

趙小津表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2020年前還要研制發射30余顆導航衛星。這些研制發射任務具有以下特點:一、技術難度大,研制進度要求非常緊迫;二、對産品的一致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三、要求快速組網,發射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年大概要發射7至8顆導航衛星。

趙小津指出,針對這些特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在技術和管理上均進行了創新:

一是組批生産測試,我們這次準備一批投産100發運載火箭,當然這也包括發射其他航天器的火箭。30多顆衛星我們準備分3—4批組批投産,開展多星、多箭的並行測試和試驗工作。”。

二是産品化工程,對産品的設計、工藝、狀態進行固化,對通用産品進行定型,對關鍵産品開展可靠性增長試驗,我們也進行産品生産線建設,確保産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三是流程優化,協同工作,集智攻關。我們對生産、測試、試驗和發射的流程進行優化,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個集同設計的工作環境和平台,開展設計、仿真、驗證工作,同時充分利用全國高校、科研機構的科研力量和專家資源來集智攻關。

“通過不斷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能夠高效率、高可靠按時完成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研制、發射任務。”趙小津如是說。(據中國網文字直播整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