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關係�和諧相處,就必須打開自己的心, 同時看見別人的心; 滿足自己的心,同時滿足別人的心。
最難的修行,不是在深山獨處,與人世隔絕; 不是在禪坐中,掉入某個境界。
最難的修行,是在關係�。
想在關係�和諧相處,就必須打開自己的心,
同時看見別人的心; 滿足自己的心,同時滿足別人的心。
我們在關係�,就如同背影和正面, 你只能猜測正面是怎樣,並不知道正面的真相。 但是我們經常用猜測代替真實,所以會升起煩惱。
可是人們的心靈飽受創傷, 有那麼多的情愫和寂寞想要隱藏, 有那麼多的秘密希望埋葬。
心靈的軌道是:所有想要隱藏的 都會自動在心外去尋找填補, 所有被埋葬的都會被借助外界的力量而回憶起來。
在心靈中,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被隱藏和埋葬。 我們會把一切被壓抑的自動投射到外界, 而自己根本毫無覺察。
我們可能會把壓抑的母愛投射到女友身上, 把壓抑的夫妻情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不小心轉變了自己和女友、 孩子的關係,而自己根本毫無覺察。
我們只能騙騙自己不去看因果。
誰能夠自如的打開自己的心,誰能夠處理好滿足 自己的心、滿足別人的心之間的關係?
如果做到了,那就是維摩詰居士的“不二禪心”了。
世間的關係,總是由親近而開始,以淡漠而結束。
心和心的距離,在一個呼吸間變幻莫測。
近和遠,都產生於一個念頭的力量。而人們並不知道, 這個決定性的念頭何時出現。
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刻,就是因果業力當下的顯現。
這個念頭出現的當下,能不能空掉,就是能不能覺悟了。
在諸多關係�,親密關係最難解脫。
因為我們是因愛來到這個世界,最終也因愛最難解脫。
因愛存在,所以有了關心、照顧、分擔、包容、幫助。
也因愛存在,所以有了抱怨、佔有、要求、 傷害、排斥、淡漠......
世界最近的距離,最遠的距離,都是因愛產生。
佛經說:八地菩薩,不退菩提。那麼在世間修行, 讓八地以下菩薩最容易退轉的,恐怕就是這個“愛”字了!
這個最難解脫的親密關係,可能是夫妻、可能是父女、 可能是男女朋友、可能是師徒,也可能是某個親近的人!
這個關係,不是來報恩的,就是來討債的。
這個關係,是讓你的心“有所住”的最大的果。
這個關係,即是煩惱,又是菩提的所緣。
所以佛說:煩惱即菩提!不要逃避煩惱,去求菩提。
《維摩詰經》說:不斷煩惱而入涅槃 ——
這是維摩禪的境界。
在因緣�解脫“愛”,是最徹底的。
當然,也是最難。
我想說:跳出來,做個旁觀者,不要沈陷在情緒�。
在沈陷前的一刹那,至少知道自己掉進去了, 這個“知道”, 就是培養覺性的開始。
要知道:與親密關係衝突,只是因為她沒有滿足你的需要。 不是因為對方真的錯了。
要知道:她沒有滿足你的需要,其實是 你也沒有辦法滿足他的需要。
要知道:你們想要的不一樣,不代表你是對的。
要知道:這就是你們關係的“果”,抱怨“果”
是沒用的,要去看那個“因”是怎麼製造的。
面對親密關係,做個發願解脫的勇士,
修成一個自利利他的智者
說出自己心�想的,不活在猜測對方和等待對方�;
做自己願意為對方做的,不讓行動總是停留在頭腦�;
表達自己想要的,遷就和忍耐不能減少煩惱;
和對方共同成長,不讓思想虛度在時間�, 不讓靈性消沈在欲望�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心,是維摩禪的菩薩心。
願世間多一些菩薩,戰勝輪回和業力。
願世間多一些菩薩,在親密關係�成就不退菩提。
感謝【柴柴】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