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475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herjiann
王子 | 2012-1-14 15:40:52

起大悲心,把眾生的苦當作是自己苦痛,把眾生的悲苦當作自己的悲憐,就可做濟世利行的工作。

心靈的解脫-必需修學佛法中,即在苦惱的眾生中起勇猛精進心,起慈悲心、喜捨心,受持佛法,救助苦難人,這才能獲得人生真正的意義、心靈的快樂和生命的永恆解脫!

願-我們的慈悲心永遠地散佈給每一角落的眾生,使他們像是沐浴在溫和光亮的月光下,得到清涼快樂。

有慈悲的人,就會有柔和的風度;慈悲柔和可以化解人的煩惱。

不要輕視己靈,眾生與佛有同等的智慧,同等的慈悲愛,佛能我亦能。

慈悲-是以愛人仁德為體,以誠正和睦為用。

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佛心」是四無量心-大慈、大悲、地喜、大捨;「師志」是慈濟事業-慈善、醫療、教育、文化。

時時保有快樂的心境,把快樂的氣氛帶給你四周的人,此即慈,就是喜,眾生有苦難能即時為其拔除,即是悲;而把自己所知所懂得全部教給別人,不留獨家秘方,這就是捨。

用智慧遊戲於人間,自然就不會被癡迷的感情所束縛。如果有感情的癡迷,就會心地黑暗,所以必須要有智慧,去點亮心靈上的光明,去除種種癡暗。如能把感情擴大,就不會有癡迷,因為你能擴大這份情,就是菩薩清淨的感情-覺有情了。

修習佛法並不是要學聰明,而是要學得智慧,智慧是由定而生,若心能專、念不散,從事入理,則能產生智慧。

般若就是智慧,做人做事都必須用智慧去選擇,有智慧的選擇才可成就功得到業,若能依禪定為父,般若為母,那就可以得到解脫的如來法身,亦是自己修持的功\夫。

什麼代表智慧呢?那就是仁慈善良。有仁慈、善良的人,能樂人之樂唯樂,利人人之利為利,即是真正的智慧,如果利己之利,就叫聰明。

慈悲-「無緣大悲,同體大悲」,這是佛教徒精神的中心,佛教如失去慈悲的本質,就失去推行於人間的價值。

真正的智慧人生,必定有誠意謙虛的態度,菩薩的儀態,就是柔和謙虛。講話要溫和輕柔;態度要謙誠親切,讓人人身心得到溫暖而安樂的感覺。

聰明的人,其心地常充滿熱惱,需善用智慧的淨水來沖洗,始能透徹清涼。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 10 阿彌陀佛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gotome
區版主 | 2012-1-16 21:51:07

一起學習作個慈悲喜捨的人
阿彌陀佛{:3_320:}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12 + 12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