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herjiann
王子 | 2012-3-3 14:11:47

修行學佛,重要的不在於找「境界」,最主要的應是「自然」。每個人來到世間,都帶有一分很美的自然之美;只要多數人受到後天社會習氣的薰習,使得習慣變壞了。若不能順於自然,則所追求的理想常會與環境相違背;只要順於自然,就是美的境界,也就是天性。

學佛,常會聽到「反觀自性」這句話。一般人經常讓心念緣著外境奔馳忘返,不知反觀自照;若能徹底瞭解自性,便能「明心見性」,這也是修行最主要的目標。

孔子有一回帶學生到龍門瀑布郊遊。他站在低處看到急水流花從高處奔瀉而下、溪水滾滾奔流的壯觀情景時,不禁說道:「水瀉兩萬四千尺,浪花直衝四十里。」可見,龍門瀑布多麼壯觀。

孔子看那雄壯的景色不禁入神,忽然間,他發現遠處有一個人在瀑布的急流中沈浮著,便趕緊要學生準備救人。正當準備之際,水中的人卻一直遊靠過來,原來他是在遊泳。他在水面上悠哉遊哉,還逍遙自地吟詩呢!在這深廣的溪流中,湍急的浪濤對他而言,根本不構成威脅。那位泳者高興地爬上岸後,孔子好奇地問道:「你在激流之中遊得這麼逍遙自在,到底有什麼特別的道力?」

泳者簡單地回答:「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道力,只是喜歡水呀!而且我習慣在水中遊泳,並不覺得瀑布的水很湍急,這是我喜歡的自然境界呀!」孔子聽了大有所悟!

孔子對國政曾失望地說:「幫無道則隱。」也就是說,當政治混亂時,他寧願隱居起來;但是,當他看到這位泳者在激流之中仍能逍遙自在時,深深覺悟到:「在險惡、混亂的環境中,只要抱著歡喜、無爭的心態,未嘗不是很好的修養場所。」

人創造環境的美,環境卻無法塑造人的美。在醜陋的環境中,只要有一群祥和的人,環境也會變得祥和美好的。人只要有一口清新自由的空氣、呼吸順暢,就是最逍遙自在的人生。像那位在浪濤中遊泳的人,因為喜歡自然環境,因此自得逍遙,沒有人我是非的紛爭。

希望人人時刻點然心燈、反觀自性,不要讓心馳逐於外;只看到別人的錯、別人言語不好聽,而忘了自我反省。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gotome + 10 + 10 感恩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gotome
區版主 | 2012-3-3 23:21:39

「在險惡、混亂的環境中,只要抱著歡喜、無爭的心態,未嘗不是很好的修養場所。」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12 + 12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