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Ferrari大多是跑車車型,想要有機會駕駛Ferrari這般的性能車款,除了在賽道上盡情發揮之外,一般道路行駛就像貼著封印般的彆手彆腳,萬一遇上尖峰時間,駕駛Ferrari可不是一件輕鬆事。
雖然我不是一位超級Tifosi,卻也默默的試過好幾輛Ferrari,只要國內有的Ferrari剛好都有機會親眼看過與體驗,從80年代的328到眼前的這輛FF,義大利造車工藝仍然是堅持的特色,那種無法以筆墨形容的”人味”,也是Ferrari品牌迷人之處,除了Ferrari 412、612 Scaglietti、456GT,其他車款屬性皆偏雙座性能跑車,雙門四座車款一直不是Ferrari強勢產品,筆者始終認為Ferrari車款並不適合國內這種越野拉力賽等級的路面,就算高速公路巡航也必須”封印”在時速110km/h以內,擁有滿身功力的性能車款卻沒有地方可以發揮,那真是蠻可惜的事情,而在國外賽道上試駕458 Italia經驗,新世代車款的程度又向上翻了好幾等,令人驚艷的車體剛性韌度,操控極限早已超出筆者駕駛能耐,也因此對新世代發表的FF充滿著期待,雖然不是在國外的賽道駕駛,FF是否適合國內每日使用,這是筆者最期待的部分。
關於FF的驅動方式
先將FF的外觀造型設計擺一邊,能讓Ferrari捨棄以數字命名肯定值得好好介紹,這裡的FF並非指傳統汽車用語的前置引擎前輪驅動(Front Engine-Front Wheel Drive ),而是指Ferrari Four,Four同時代表著四輪驅動與四座椅的設計。而這套已申請專利的4RM四輪驅動系統技術概念便源自參與F1賽事運動的經驗,整合了F1 Trac+E-Diff+PTU(Power Transfer Unit)動力傳輸控制功能,能夠主動針對四輪進行較精確的動力傳送,不過前輪軸只會占全部引擎輸出約20%的動力,另外檔位五檔以上時,多數為高速巡航的駕駛環境,因此會解除四輪傳動模式,提升高速巡航時的燃油效率。
4RM最特別的就是PTU設計機構,與傳統前置引擎的四輪驅動系統不同,V12引擎可保有中前置引擎的重心配置,除了與後置變速箱相連的傳動軸,前傳動軸以PTU機構獨立負責傳輸前輪動力,前後獨立的動力傳輸設計與舊式傳動軸相比可以減少約50%重量,低重心、輕量化完全符合Ferrari操控方面的核心價值,不僅如此,PTU系統還具有左右輪扭力差的調節功能,輔助激烈操價動態穩定性。
方向盤功能鍵位置雖然堅持Ferrari位置,與其他車款都不同,而這樣的功能按鍵操作卻很容易適應。 |
空氣力學外型效應
Ferrari FF外型設計受到V12引擎體積的限制,長車頭造型會是多數人第一印象,近年來因為要追求燃油效率的提升,多數車廠皆開始將研發資源投入於空氣力學的研發,希望突破傳統封阻係數(Cd值0.329)迷思的同時,夠藉由空氣力學的特性,從空氣阻力的動力流失轉換成向前的空氣動力,委託Pinifarina汽車工作室設計的FF造型,可以明顯感受到車輛外型設計也越來越科技化,過去簡單幾個線條勾勒輪廓,現在卻有許多增進空氣穿透性的線條,就連引擎室內的各零件也需考慮空氣力學的設計,減少過去較不受重視的內部空氣阻力。
來自多年F1參賽經驗,車尾所產生的氣流交會區,如果能夠減少渦流的產生,便能夠提升高速時的車尾穩定性,Ferrari FF類似掀背車的造型經過空氣力學的計算而成,試駕當天天氣狀況並不佳,路面潮濕甚至有些積水,車尾與後擋風玻璃理應會累積不少地面捲起的砂石塵土,經過一整天的試駕後,後廂尾門也只有下半部附著了些許沙塵,後車窗與車頂也只有幾滴水珠附著,由此可知空氣力學效應並非只有理論。
選配項目:後座影音娛樂系統...這是???
Ferrari FF幾個月前曾出現在大鵬灣舉辦駕駛訓練活動,不過當時試駕的車款為458 Italia,此次也終於可以慢慢欣賞這輛新世代Ferrari的內裝陳設,而這等級的車款內裝,內裝材質風格完全依照每位車主的需求量身定製,試駕車款內裝選配了碳纖維儀表板、紅色車縫線、真皮車頂篷、Daytona式樣座椅等基礎大項目配備,黑色皮椅紅色縫線搭配碳纖維飾板,這樣的組合視覺方面略嫌保守,Daytona式樣座椅帶出些許復古感,長期與義大利知名品牌Poltrona Frau合作的內裝皮革質感,皮革的選擇用料其實沒什麼好挑剔,畢竟連座椅造型設計也是由雙方合作的獨立團隊負責,不過後座影音娛樂系統竟然會是Ferrari產品選配清單項目之一,就算後座空間再怎麼寬敞,畢竟這仍是一輛Ferrari,多少車迷夢寐以求的目標,真不知會有多少車主會勾選這樣配備,駕駛Ferrari的同時後座乘客在享受影音設備,這是什麼樣的畫面?
至少筆者無法理解,每個車款都有不同的特色,應該去感受他的優點,而不是讓汽車成為一個交通工具。
Ferrari FF中控儀表與列為台灣標準配備的LED引擎超轉指示燈功能方向盤,密密麻麻的按鍵與功能選單感覺複雜卻非常容易上手,方向盤功能件也與一般車輛習慣位置不同,三點與九點鐘位置為左右方向燈開關按鍵,喇叭位於兩點與十點鐘位置,雨刷開關與速度調整按鍵則設置於三點鐘位置,方向盤後的空間為換檔撥片專屬,與眾不同的設計就是要讓駕駛者適應,這就是所謂Ferrari規矩。
新世代Ferrari已將所有資訊整合於電子系統中,取代了傳統指針式儀表。 |
可以每日駕駛的四座Ferrari
雖然天空飄著細雨,潮濕的地面讓此次試駕更需謹慎小心,畢竟駕駛座前方有顆V12引擎,全油門踩下0-100km/h可是有著3.7秒的水準,按下引擎啟動按鍵,總是能夠吸引路人目光的高頻音浪衝了一下回到怠速運轉,沒想到Ferrari FF怠速時竟如此安靜,隨著V12引擎運轉越來越順暢,踩下油門開始一日的試駕體驗。
Ferrari FF定位為頂級GT雙門跑房車,性能操控面的設計向舒適妥協不少,除了稍長的車頭需適應外,車室空間格局與其他GT車款相近,很容易找到合宜的駕駛坐姿。
方向盤上同樣源自F1科技的Evolved GT Manettino系統共有五種模式,ESC OFF循跡關閉、Sport運動、Comfort舒適、WET濕地、ICE-SNOW冰、雪路面五種模式,精密的油電子系統控制不同的動力輸出曲線,讓輪胎隨時保持最大抓地力,此次主要目的為感受Ferrari FF是否能夠勝任國內每日駕駛的需求,筆者早就切換至Comfort舒適模式,就連避震系統也切換至Comfort模式,俗話說天雨路滑,千萬不要想再在不安全的環境體驗四輪驅動的特性。
Ferrari FF希望車室空間能有分享的氛圍,副駕駛座可選配駕駛資訊顯示,有關駕駛各檔位或車輛相關資訊,皆可在手套箱上方的螢幕顯示。 |
從內湖轉進高速公路僅有一小段市區路程,而Ferrari FF的車高與動力輸出曲線,肯定能夠勝任每日駕駛的需求,擁有破千萬車價卻沒有駕駛方面的壓力,除了前方車頭距離留給車主適應外,後試鏡各視角清楚好掌握,配置的雙離合器變速箱改善了單離合器換檔頓挫特色,電腦運算邏輯應該是目前駕駛過最聰穎的自手排變速系統,未熟悉換檔時機前,手動換檔反而比自排模式還不順暢,倒不如承認義大利車廠終於推出像樣的自手排變系統,只是筆者懷疑Ferrari工程師應該還是不願意放棄性能,Comfort模式下,只要減速煞車踏板踩深一點,電腦邏輯運算判斷很樂意降檔拉高轉速,隨時保持〝戰鬥蹲姿〞的氣勢,真讓筆者甘拜下風,這頭野馬既然如此蠢蠢欲動,到了車流量稀少的環境,至少要將Evolved GT Manettino系統切換至Sport運動模式,如預期的加速能力,引擎轉速越高越好聽的連帶效應,一個不小心就超出法定速限許多,沒辦法,這裡不是德國無限速高速公路,Ferrari性能方面的能耐絕不是一般人有資格挑剔。
原來舒適也可以形容Ferrari
一個難得的駕駛體驗,卻受到環境空間的限制,無法盡情感受,可以肯定的是Ferrari FF絕對適合每日駕駛,就算後座要乘坐成人長途行駛,舒適性也絕對夠水準,至於性能或各項來自F1科技的電子配備方面的體驗,留給更安全的環境空間,因為Ferrari FF的誕生,改變了筆者對Ferrari產品的極端性能印像,原來舒適這兩個形容詞也可以用在Ferrari產品。
FF不但有行李廂,後座還可向前翻倒,這真是太神奇了。 |
關於環保這回事
近年來各車廠為了增加產品油耗數據方面的成長,紛紛將所謂停車自動熄火控制系統導入,Ferrari也發展出一套稱為HELE(High Emotions-Low Emissions )高性能低排放的Stop&Start停車熄火自動啟動監理控制系統,依據車速、煞車系統等偵測數據,會整合引擎風扇、燃油幫浦、壓縮機等功能,在熄火與啟動過程中做出最細微的控制,依據原廠測試的數據,油耗可降低至每100公里15.4公升、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360g,約略比過去V12引擎增進約25%的燃油效率。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