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控制無限制膨脹的汽車數目,中國許多都市都開始限制汽車牌照的發放數量;就實際狀況而言,由於當地採用車/照分離的政策,所以買車是一件事,但能否領牌上路又是另一件事。目前包含上海、北京等一級都會,都以限量的方式發牌;以上海為例,每個月的新車牌照發放數為8,000份,至於取得資格則要經由官方的公辦拍賣會競標。就現實而言,這個狀況就是限制有錢人才能夠開車,至於經濟能力有限的民眾,可以說根本沒有機會爭取到路權。
上海的汽車市場膨脹極為迅速,促使官方需要祭出各種控管措施。 |
根據3月17日的最新消息,上海的8,000張牌照,平均拍賣價格來到58,625人民幣(約27.3萬)的新高點,較2月分上揚了約5.37%;除此之外,號碼比較醜的最低價成交牌照,也落在58,300人民幣(約27.2萬台幣),同樣是史上最高紀錄。
據了解,這個拍賣制度從2011年初實施以來,已歷經了10次破紀錄,而這個趨勢在現在也看不到任何中止的徵兆;來自拍賣中心的資料顯示,3月份一共有24,897位民眾參與投標活動,爭取8,000張牌照額度。
快速進化的經濟結構,也將差異反映在市民的生活之上。 |
隨著市場不斷擴大,中國在2009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國,許多都會區也都因此受到交通膨脹之害;針對這個現象,北京市早在2010年就開始採用每月限量發牌的方式,以控管汽車成長,相關的措施也逐漸的被其他城市加以沿用。
短期內大幅度增加的汽車,對交通、空氣與能源都是相當大的飯擔。 |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