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車系自1991年誕生以來,至今也上市了21個年頭,跨入第四代的GS車系,於去年正式發表,而台灣總代理和泰汽車也很快的引進了這款〝非典型〞Lexus。
Lexus GS車系的定位,介於品牌旗下的ES家庭用車與LS旗艦車款之間,第一代GS有著義大利喬治亞羅工作室的加持,在當時以0.31的風阻係數、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力拼德國雙B5系列及E-Class中型主力房車,無奈由於當時日圓升值,所以也就逐漸消失於市場;第二代GS接續一代的豪華房車賣相,採用了當時車壇流行的大小眼雙圓燈,一樣找來了喬治亞羅工作室操刀,進一步的採用更為流線的車身設計使得風阻係數來到了0.30,並導入了VVT-i可變汽門正時,讓動力得以提升、油耗表現也更進步,並於小改款之後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
1997年登場的第二代GS。 |
第三代GS將短翹車尾的精神發揚光大,間接地又讓風阻係數降低為0.27,並在V8車型上搭配了八速手自排變速系統,使其加速反應及油耗表現相對提升更多,而期間GS 450h也是GS車系首次導入Hybrid的里程碑,綜合表現甚至超越純汽油車款GS 460。
2005年正式變身的第三代GS。 |
鬼斧神工之箭矢
第四代的GS車系,承襲了LF-Gh概念車的原貌,有著〝Spindle Grille紡錘型水箱護罩〞的獨特車頭造型,而這個造型也將用在未來的Lexus車款上,成為繼歐洲車廠家族化面容後第一家採取相同設計概念的日本車廠。
其實早在CT 200h身上就已有著類似的特徵,但實際見到新一代GS,那車頭具侵略性的震撼感更是讓人震懾,如果是F Sport版本,則又是另一種層次的驚嘆。而結合箭矢型的LED日間行車燈,形成GS強烈的車頭印象,讓筆者聯想到Audi車系的車頭造型,如同見燈知其車般,能夠深刻地烙印在腦海裡。
車頭造型讓GS不再只是個型男,也可以帥氣的很陽光。 |
頭燈及尾燈刻意以銳利化的箭矢造型增加視覺辨識度。 |
而車尾亦保持了原來GS家族短翹的設計,經過重新鋪陳的尾燈,類家族老大哥LS的性能化扮像雙出排氣尾管(GS 450h為隱藏尾管設計),並嵌入黑色類分流器後保桿,讓車尾也擁有與車頭並駕齊驅的完整辨識度。
後保桿下緣類分流器的造型,搭配雙出尾飾管視覺效果十分搶眼。 |
精緻、豪華、實在
在外觀的強烈衝擊感之後,進入車室不久,又一波高質感氣息強襲而來,這次的座艙設計有著與外觀相同的運動化氛圍強調,並附上駕駛導向的HMI概念,不過在此等級的車型上還是不免俗用上了大量皮革包覆及木紋飾板和少許金屬飾板點綴(F Sport車型則是用上了大量金屬飾板),並在中控部分簡化其按鈕設置,讓車艙呈現一種簡單的日式精緻風,握感優異的三輻式方向盤,也採用了皮木混搭的配置,在換檔撥片的加入後,讓駕駛人可以更專注於前方路況;而排檔座旁的新一代Remote Touch直覺操控裝置更較先前進步,除了支援更廣的點擊範圍,也取消了左側大拇指所需的Enter鍵,改以選擇鍵下壓更直覺的方式操作,實際使用起來相當方便,搭配8吋液晶螢幕(頂級車型為12.3吋),行車的各項資訊、衛星導航、多媒體娛樂、空調等功能皆可透過一指輕鬆搞定,而導航方面還可以雙畫面方式呈現,使得行車地圖更簡單明瞭。
中控台鋪陳在這代上,簡化了過多煩雜的按鍵,取而代之的是更高一層的質感享受。 |
通風座椅此功能在台灣地區顯得相當受用。 |
在實際開車上路時,發現新一代GS的中央扶手實在有夠大,雖然原廠的美意是要讓手能在72cm範圍內都能輕易靠著操作各項按鍵,但在經歷一整天的試駕及龍潭賽道的短暫體驗後,筆者發現這扶手在操駕方向盤時,會不經意的卡到以至於激烈操駕時讓方向盤轉動稍微不順,此點如能改進相信會更好。
前座椅支援10向(頂級則為18向)電動調整,支撐及舒適性皆相當優異。 |
在車室整體質感隔音靜肅性提升後,車體在這次也有著略微的增加,車高及車寬較上一代分別增長了30mm與20mm,頭部空間也相對得到提升,而後廂置物空間也提升到了530公升的境界(GS 450h因電池配置為465公升),據原廠表示此空間足夠放入四套高爾夫球袋,讓實用機能也同步大幅提升。
走自己的路
這次試駕車型為最入門的GS 250,所以這邊就先不探討GS 350及GS 450h的輸出表現了,GS 250搭載的是一具2500c.c.的V6自然進氣引擎,沒有踏入主流的增壓世界,其自然進氣算是久違的清新派,有著209hp/6400rpm的最大馬力及25.8kgm/4800rpm扭力輸出,搭載六速手自排變速箱,有著8.6秒破百的成績,極速更可直上230km/h。
2.5升V6引擎加上聲浪響鳴器後,全力驅策起來感官刺激大於實際操駕所帶來的刺激。 |
就帳面上看來似乎沒有特別的強,不過一般用車狀況下確實也已夠用,饒富運動化的GS雖然在動力上沒有猛爆的輸出,不過其他地方則適度增加了行車時的熱血感受,在進氣歧管中間加入了聲浪響鳴器後,每當轉速超過3500rpm時,一陣雄厚的吸氣聲浪便會從前方傳來,伴隨而來腎上腺素隨之升高。
而為了提供更豐富的駕駛樂趣,這次GS大改款加入了多重駕駛模式旋鈕於排檔座後方,可隨駕駛依路況選擇自己所要的車輛性格,一般豪華版僅三模式可切換,分別是ECO(節能)、Normal(一般)及Sport(運動),如果是高一階的頂級版本或是F Sport版還會多一個更熱血設定的Sport+模式,此模式不同於Sport,僅會延後換檔和保持低檔位,還會連動相關的轉向系統並讓TRC較晚介入,同時還會改變懸吊阻尼硬度等。
透過排檔座後方的切換鈕,駕駛可依路況切換不同的行車模式。 |
賽道見真章
而在動態表現方面,這次總代理大手筆的找來了從一代起就鎖定的對手,分別是BMW 530i及M.Benz E300,而Lexus則是派出了GS 350 F Sport來應戰,到龍潭賽車場來了場〝競品試駕〞,並規劃了三種不同屬性的關卡來體驗這三台的動態表現,分別是繞錐緊急換道、S型繞錐與慢速U型路面,而試駕當日恰巧遇上暴雨及濃霧,使得〝競品試駕〞體驗增加了一些困難度,也還好三車體質優異,在短暫的幾圈接觸下,實際體驗到了三車不同的調性表現。
GS 350 F Sport膽敢挑戰夙負盛名的雙B,必有其厲害之處,F Sport車型獨家的LDH智慧型動態操控系統,在整合了DRS後輪主動轉向、VGRS可變齒比轉向、EPS電動輔助方向盤,讓繞錐項目顯得更輕鬆容易;至於其他兩車表現如何?BMW車系始終以操控樂趣見長,所以面對濕滑路面,在同樣都是Sport+模式下,車尾動態顯得更加積極活潑,而需要謹慎的來處理、M.Benz算是三車中最穩定的車款,面對大雨滂沱的路面,其車輛動態仍然可以保持在正常的線內,而主角GS 350 F Sport拜LDH系統所賜,彎道繞錐表現如魚得水,穩定性也相當夠,即使面對來勢洶洶的兩大競品,也尚能夠對抗應付。
GS 350 F Sport在加入了LDH系統後,試駕當天即使面對相當濕滑的賽道,仍能保持相當優異的穩定性及樂趣。 |
原廠人員特別強調三車皆以出廠所配胎圈進行比拚,在輪胎等級上也都屬同一級,但由於GS 350 F Sport採前後配的的胎圈配置,稍微利於賽道上的表現,當然,除卻動態表現,從售價方面來看,GS 350 F Sport僅299萬元的售價,確實可以吸引到這個層級的消費者,而GS 250的223萬元售價,更是此級房車最超值的選擇之一,至於全新GS是否真正能夠一戰成名,就讓咱們一同拭目以待吧!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