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12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馬珊帆
公爵 | 2012-4-6 22:04:42

如果有人問起:如何才能修習佛教的精髓——不執著?我們可以再度引用佛陀的話,不必以自己的觀點回答。佛陀曾簡潔又完整地解釋如何修習:眼睛看到可見的對像時,只是看;耳朵聽到聲音時,只是聽;鼻子聞到氣味時,只是聞舌頭嘗到味道時,只是嘗;身體有所接觸時,只是觸;當心中生起念頭,例如情緒等時,只是清楚知道它。
  我為不曾聽過的人再說一遍:看只是看,聽只是聽,聞只是聞,嘗只是嘗,觸只是觸,起念只是覺察,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導我們:如果這樣修習,自我就不會存在,當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看只是看這三句話需要解釋:當所看的對象和眼睛接觸時,只要認清對象,知道應該如何去處理就好了,千萬別讓喜歡和討厭的念頭趁虛而入。如果你生起喜歡的念頭,就會想擁有它;如果生起討厭的念頭,就會厭棄它。如此一束,我們自己就成為那喜歡的人討厭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自我,走向自我就是走向痛苦和錯誤。所以當看東西時,保持了了分明,要有智慧遠離煩惱,清楚什麼動作是正確、適當的,如果是沒有必要的動作,就保持冷靜,不要去做它。如果想獲得某種成就,就得完全應用了了分明的心念去做,不讓自我產生,使用這種方法,你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而且心中沒有苦惱。
  這是一個最好又簡潔的修行原則:看只是看,聽只是聽,嘗只是嘗,嗅只是嗅,觸只是觸,起念只是覺察。讓一切只停留在這個層次,當下就能產生智慧,可以正確又恰當地處理一切,不會產生愛、恨的自我。如果隨著喜歡或討厭的欲望去做,自我就會生起,讓心不能自主,也就無法具足智慧了。以上是佛陀為某比丘所作的開示。
  接下來,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我們討論最易證果的修行方法時,沒有提及戒、定、慧、行善、布施等呢?實際上,這些都是輔行,而不是佛法的核心。行善、布施、持戒、修定和修慧,終究都是為了使我們成為如如不動的人,而修習看只是看、聽只是聽等等,就足以使我們成為如如不動的人——當接觸任何外境時,就不會產生自我,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轉。
  行善和布施是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為了調禦自我,修慧則為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談,而只討論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聽、鼻子要聞等等,只要守護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圓滿了,這正是修習佛法的核心。如果有人問你修行的問題,就這樣回答他。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林欣芸
王室 | 2012-5-29 15:46:40

自我是自己創造出來的,也要自己去消滅它{:3_305:}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