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xman2006
勳爵士 | 2012-5-4 15:35:03

《青年參考》記者在日本采訪時,很多日本工程師表示,日本經濟持續低迷,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因此,與其苦苦在國內困境中看行業發展“臉色”行事,不如投入急需技術力量的中國市場謀發展。

“我想在中國開啓屬于我自己未來的門”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越來越多日本高技術人才流向中國市場,這一現象引起了英國路透社的高度關注。

該報4月18日一篇名爲《“日本制造”的高技術人才在中國獲第二春》的文章稱,那些高齡高技術人才曾經讓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産業巨頭所向披靡,而現在,成千上萬上了年紀的日本高技術人才,在日益繁榮的中國重獲新生。

4月19日,被譽爲“日本最大的中國消息站點”的日本Record China網站,以《英媒報道稱:日本高齡高技術人才在中國獲第二春 培養他們技術力量的日本企業完全不吃虧》爲題,翻譯、轉載報道了該消息。

現年59歲的相田先生說:“像我掌握的這些專業技術,在日本已無用武之地,沒有單位願意要我。”他曾在東京的公司從事模具制作業長達30多年,10年前,剛過完50歲生日后,他便毅然來到位于珠江三角洲制造業中心的東莞落腳,並一直在此工作。

在采訪中,路透社記者發現,對于相田先生這樣擁有專業技術的人才,之所以選擇去中國就業,主要出于兩個原因:一是他們還未達日本法定的領取養老金年齡,無法忍受數年間無收入生活;第二,相田制作的産品模具是玩具、耳機以及咖啡機等,他解釋道:“日本不會再在本土生産這些産品了,我想向年輕一代傳授我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岡富夫,一名專門制作像移動電話那樣,要求部件模具精確到一毫米的萬分之一的工程師,于1998年辭去松下集團的工作,目前受聘東莞一家台資企業。他說:“當時,我所有家人都反對。因爲松下是一家聲譽很好的公司,我有著穩定收入。有一段時間,老婆甚至提出離婚。”岡富夫回憶起當初發生的事時,做了個鬼臉,“但我想在中國開啓屬于我自己未來的門,我並不想過著他人安排好的生活。”

“對培養我們的日本公司而言,我們並沒有負疚感”

據日本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僅在東莞這個有著800萬人口的城市里,就有2800名日本移民。越來越多擁有高精尖技術的日本工程師,在中國開始“第二次人生”的現狀,對日本企業而言意味著什麽呢?

路透社的文章稱,日本經濟産業省知識産權局的主管石塚安司說:“從日本的角度來看,新興國家正在獲取我們創造的諸多利益,所以,這確實是個問題。”

還有日本分析家稱,從長遠來看,日本企業將受到慘重打擊——長年累月培養出自己的技術力量,現在卻被中國企業輕易獲得。

分析者稱,很多在中國獲得事業第二春的日籍高科技人才,目前還未提供可能會壓倒日本公司的尖端技術。但是,長期的影響是嚴峻的,因爲他們很可能將向中國制造商提供那些技術,從而有效生産高質量産品。

相田先生反駁了上述觀點。“我第一次來中國時,一件産品只要不會散架,就被認爲是好産品。然而,從那時起中國人便開始奮起直追。”相田表示,現在中國制造業公司的技術水平,比十年前大有飛躍。他說:“來中國工作的這件事,對于培養我們的日本公司而言,我們並沒有負疚感,爲給予自己工作的人勞動,難道有什麽錯嗎?”

如今,在日本很多商店、超市里,售賣的采訪機、電動剃須刀等商品雖然商標爲索尼、日立等,但産地卻標注爲“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在日常生活中,比如日本人喜歡泡澡,浴缸是日本制造,而水龍頭卻是“中國制造”。對此,接受《青年參考》記者采訪的一位日本友人半開玩笑地表示,“呀,很遺憾,就是在日本的日本人想買到日本制造的産品,也很難了!”

“這對日本工程師和中國而言,是雙贏的策略”

北海道負責經濟事務的市政府工作人員川邊愛女士告訴《青年參考》,她很理解那些去中國工作的高技術人才的選擇。

她表示,直到現在,日本還沒有從經濟停滯狀態中擺脫出來——4兆億日元的貿易赤字、10萬億日元的國債、出生人口持續減少、日本支柱企業成百上千億的財政赤字以及大量裁員……從這些現象來看,那些技術人才還將繼續流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

川邊愛女士說,“去中國的這些工程師沒有錯。與其讓那些技術爛在手里,不如讓工程師發揮作用,到需要這些技術的地方謀發展,以提高我們整體的生活水平,也讓他們學有所用,這是好事。”

誠如川邊愛女士所言,很多日本頂尖企業的發展情況不容樂觀。據《朝日新聞》4月18日報道,爲減少2013年度的財政支出,索尼將該年度實際招收人數縮減爲原計劃的35%。即只能招收180人。

因爲電視機等産業持續不振,今年3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索尼的損失已增至曆年之最的5200億日元。爲控制工資支出,不得不采取縮減錄用人員人數的方式。這也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錄用人數最少的一年。

川邊愛認爲,那些不被日企錄用的技術人員,與其等候企業發展行情行事,不如去急需其技術力量的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發展,“這對日本工程師和中國而言,是雙贏的策略”。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