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標題上想了一下,要用遊行示威抗議還是街頭運動.
後來想一想,兩者的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過去台灣一有遊行示威發生,台灣當局戒慎恐懼,動用鎮暴車(上面有噴水裝置)和鎮暴警察是常態.
對付一般民眾採取"圍堵"的方式.
這是非常錯誤的,會因為路線被阻而改道,改到後來就變成雙方對峙,引發嚴重衝突.
於是乎遊行示威抗議,變成街頭運動.
其實也沒甚麼好怕,警察們個個鎮暴裝備精良,超大型盾牌能擋下任何石塊(空中掉下來的不算),比人還高的棍子,還會怕你赤手空拳的民眾嗎?更不用說鎮暴車了~
可是呢...
現場可不見的對警察完全有利喔.
因為警察是被動防守的一方,而民眾鼓譟之下,會進行衝鋒陷陣的動作.
加上鎮暴車的強力水柱下,水花四濺,在水煙霧的掩護下,不知道哪裡跑來的石塊就會趁機飛來飛去...
只有暴民丟過來嗎?不,警察也是趁機丟回來.(我就是路過的受害者之一)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街頭運動用的最貼切.
基本上,警察和暴民的對峙都是警察得勝.
尤其是有落單的,一些警察突圍衝上前,把人抓到警察圍成的後面,然後....,接著就是送醫院或者偵訊.
當暴民往前衝的時候,有時候警察也會用盾牌頓地,發出威嚇聲響,幾乎都是暴民時進時退,警察鎮守原地.
最可怕的是晚上,這個時候會發生甚麼事情都不奇怪.
有人會趁亂丟執汽油彈,不論是往警察身上扔還是往建築物,車輛扔,都會引發嚴重後果.
而丟執的人是誰?
很可能是對警察不滿的壞份子,趁此絕佳機會危害社會安寧.
這也是街頭運動最讓人不安的部分-人員無法掌控,事態發展無法預料.
雖然可能造成損傷,畢竟只有極少數壞份子.
要預防變成街頭暴力,除了抗議者要有自制外.
警察的執法態度和方針更重要.
絕不能因為害怕而採取圍堵的策略.
早期台灣會引發街頭暴動,警察在這一部份要負上一些責任.
後來警察改採疏導民眾和用鐵絲網隔開抗議民眾的策略,雙方的大規模衝突就沒再發生.
反對黨也認為和平示威才是對國家人民最有利的,自組糾察隊,一些太激動的人和不明人士,一率請他們離開.
人民真的沒有那麼可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