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我系陳智軒
鄉紳 | 2012-5-18 01:58:46

本帖最後由 我系陳智軒 於 2012-5-18 02:00 編輯

爲什麽兩岸論壇沒有關於港澳的新聞同文章啊!這樣可以加強大家的交流啊!大家唔系都系炎黃子孫嗎?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kingsaxon
騎士 | 2012-5-18 02:10:10

我系陳智軒 發表於 2012-5-18 01:58
爲什麽兩岸論壇沒有關於港澳的新聞同文章啊!這樣可以加強大家的交流啊!大家唔系都系炎黃子孫 ...

香港人啊?少見呵呵,我是大陸人。怎麽找到這麽偏的論壇來了啊?
引言 使用道具
我系陳智軒
鄉紳 | 2012-5-18 02:14:20

本帖最後由 我系陳智軒 於 2012-5-18 02:18 編輯

回覆 kingsaxon 的文章
我系在大陸上看到這個論壇的,我們那邊沒有啊。
引言 使用道具
kingsaxon
騎士 | 2012-5-18 02:22:02

我系陳智軒 發表於 2012-5-18 02:14
回覆 kingsaxon 的文章

你好啊,我系在大陸上看到這個論壇的。香港那邊沒有啊。

你不會是WOW吧衆或者龍騰衆吧{:4_419:}

夜啦睡覺吧,這個論壇火藥味很濃的,大陸人又不善于吵架,很吃虧呵呵,這里的台灣人很多都不講道理沒辦法。

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這句說得好啊,明年大陸強硬派領導人上任,會有很多好戲看的,我挺期待中共的動作呵呵。

海軍也差不多了,自主設計的航母也在制造了,衛星也一箭雙星的射上天了,巴拿馬運河從美國手中搶走了,唐級核潛艇潛伏進古巴海域用幾十支核彈對著美國了,最佳的動作真是很精彩。{:4_419:}
引言 使用道具
我系陳智軒
鄉紳 | 2012-5-18 02:32:42

不會吧,我很喜歡台灣的。去過一次台南,那裡的阿伯阿麻好好人的{:3_317:}
引言 使用道具
我系陳智軒
鄉紳 | 2012-5-18 03:38:12

剛才看了一下論壇{:3_352:}大家當我無來過。不要回覆!否則無雞雞
引言 使用道具
kai99
伯爵 | 2012-5-18 19:48:20

kingsaxon 發表於 2012-5-18 02:22
你不會是WOW吧衆或者龍騰衆吧

夜啦睡覺吧,這個論壇火藥味很濃的,大陸人又不善 ...

台灣人一向講道理,指示沒有強盜那麼不要臉
全世界都是426的,還要搶台灣國寶咧,見過不要臉的、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現在連巴拿馬運河都成426的,強阿..........
過幾天有500多顆小行星會經過地球,聽說中國會被命中的機會很大喔
這下子賺大了,台灣這麼小不夠勁啦,來搞個小行星撞大陸就爽翻了!!!

說到不講理、建議強盜回天涯台版那個強盜窩去看看,你就知道什麼叫不講理~~
qo4...............
引言 使用道具
23411432
伯爵 | 2012-5-18 20:06:34

本帖最後由 23411432 於 2012-5-18 20:14 編輯
我系陳智軒 發表於 2012-5-18 01:58
爲什麽兩岸論壇沒有關於港澳的新聞同文章啊!這樣可以加強大家的交流啊!大家唔系都系炎黃子孫 ...

邊是話!! 不可以講港澳內容的文章!!

[港事] 港人不要中聯辦治港 1.5萬人西征
http://www.jkforum.net/thread-2930257-1-1.html


[國際]大和解也是被「大河蟹」!l
http://www.jkforum.net/thread-2883093-1-1.html


[港事] 官商一體取代官商勾結
http://www.jkforum.net/thread-2883092-1-1.html


[港事]多國傳媒負面報道特首選舉
http://www.jkforum.net/thread-2880968-1-1.html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2-5-19 16:13:33

kingsaxon 發表於 2012-5-18 02:22
你不會是WOW吧衆或者龍騰衆吧

夜啦睡覺吧,這個論壇火藥味很濃的,大陸人又不善 ...

原來你是故意來搞笑的所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00:25:35

鳳山ㄟ啦 發表於 2012-5-18 20:11
香港人自古就是南島百越民族,不是炎黃子孫,你只不過是被洗腦而認契丹賊作父的無知衰仔而已~~~~
...

無知不是罪
無知而拿出來給人見則是十惡不赦

香 港 人 百 分 之 九 十 以 上 是 廣 東 人 ,  廣 東 人 的 出 現 是 因 為 逃 避 皇 帝 萬 裡 追 殺 , 而 這 逃 難 的 一百 三 十 三 姓 , 就 成 為 廣 東 人 的 始 祖 。

    建炎三年(1129年),隆�太后率部分官吏士民進入江西,曾在嶺北的虔州停留一年。隆�太后返回臨安時,跟隨她逃亡的官員既不能同去臨安又不能回到已被金兵占領的中原地方去,只好越過大庾嶺尋找安身之地。嶺南是金兵鐵蹄未曾到過的地區,但是前路茫茫,他們又不敢貿然深入“南蠻煙瘴之地”,故而從梅關下來之後,就在南雄境內古驛道旁的沙水村暫住下來。這些人因戰亂被迫離鄉背井,對中原故土眷戀不忘,有人就把老家開封府祥符縣珠璣巷的名稱用來稱呼新居留地,於是便有了南雄珠璣巷。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珠璣巷》載:“吾廣故家望族,其先多從南雄珠璣巷而來。蓋祥符有珠璣巷,宋南渡時,諸朝臣從駕入嶺,至止南雄,不忘 榆所自,亦號其地為珠璣巷,如漢之新豐,以志故鄉之思也。”

    南宋時,定居珠璣巷的中原人又有多次南遷。相傳度宗胡妃因為奸臣賈似道陷害被逐出宮,流落江湖,走到錢塘江畔恰遇珠璣巷商人黃貯萬,兩人定下終身回到珠璣巷生活。事隔多年家僕對黃貯萬不滿,到官府告發,朝廷詔令血洗珠璣巷,捉拿胡妃問罪,眾鄉鄰為逃胡妃之禍,大批南遷。珠璣巷最大規模的一次移民發生在南宋末年。德�二年(1276年),元軍揮戈南下,元將呂師夔攻陷南雄、韶州,宋守將曾逢龍、熊飛先後戰死。為避兵燹,那些於北宋末年及以後移居南雄的北方士民又於宋末元初繼續順北江南遷珠江三角洲。

    不知經過多少次“中原→珠璣巷→珠三角”的反覆,中原人通過珠璣巷源源不斷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帶。嘉靖《廣東省志》引《南雄府圖經》說:“嶺上古有珠璣巷……今南海衣冠多其子孫。”乾隆《南雄府志》說:“廣州故家巨族,多由此遷居。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01:00:02

本帖最後由 麥兜 於 2012-5-20 01:00 編輯

回覆 鳳山ㄟ啦 的文章

同你D on9佬冇野好講 !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01:36:03

本帖最後由 麥兜 於 2012-5-20 01:36 編輯

回覆 鳳山ㄟ啦 的文章

乜你有鳩咩? 屎忽鬼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01:41:47

回覆 鳳山ㄟ啦 的文章

除左翻兜, 爆粗, 你重識D乜野?! 又冇料又口臭 !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01:46:48

回覆 鳳山ㄟ啦 的文章

你把口臭過屎坑...

大概你亞媽生你嗰陣唔覺意跌左你落屎坑...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01:56:40

本帖最後由 麥兜 於 2012-5-20 01:58 編輯

回覆 鳳山ㄟ啦 的文章

來來去去得嗰幾句

你唔悶我都眼瞓

真係冇鳩用
引言 使用道具
23411432
伯爵 | 2012-5-20 22:47:22

本帖最後由 23411432 於 2012-5-20 22:49 編輯
麥兜 發表於 2012-5-20 00:25
無知不是罪
無知而拿出來給人見則是十惡不赦

香 港 人 百 分 之 九 十 以 上 是 廣 東 人 ,  廣 東 人 的 出 現 是 因 為 逃 避 皇 帝 萬 裡 追 殺 , 而 這 逃 難 的 一百 三 十 三 姓 , 就 成 為 廣 東 人 的 始 祖 。

    建炎三年(1129年),隆锴太后率部分官吏士民進入江西,曾在嶺北的虔州停留一年。隆锴太后返回臨安時,跟隨她逃亡的官員既不能同去臨安又不能回到已被金兵占領的中原地方去,只好越過大庾嶺尋找安身之地。嶺南是金兵鐵蹄未曾到過的地區,但是前路茫茫,他們又不敢貿然深入“南蠻煙瘴之地”,故而從梅關下來之後,就在南雄境內古驛道旁的沙水村暫住下來。這些人因戰亂被迫離鄉背井,對中原故土眷戀不忘,有人就把老家開封府祥符縣珠璣巷的名稱用來稱呼新居留地,於是便有了南雄珠璣巷。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珠璣巷》載:“吾廣故家望族,其先多從南雄珠璣巷而來。蓋祥符有珠璣巷,宋南渡時,諸朝臣從駕入嶺,至止南雄,不忘 榆所自,亦號其地為珠璣巷,如漢之新豐,以志故鄉之思也。”

    南宋時,定居珠璣巷的中原人又有多次南遷。相傳度宗胡妃因為奸臣賈似道陷害被逐出宮,流落江湖,走到錢塘江畔恰遇珠璣巷商人黃貯萬,兩人定下終身回到珠璣巷生活。事隔多年家僕對黃貯萬不滿,到官府告發,朝廷詔令血洗珠璣巷,捉拿胡妃問罪,眾鄉鄰為逃胡妃之禍,大批南遷。珠璣巷最大規模的一次移民發生在南宋末年。德锴二年(1276年),元軍揮戈南下,元將呂師夔攻陷南雄、韶州,宋守將曾逢龍、熊飛先後戰死。為避兵燹,那些於北宋末年及以後移居南雄的北方士民又於宋末元初繼續順北江南遷珠江三角洲。

    不知經過多少次“中原→珠璣巷→珠三角”的反覆,中原人通過珠璣巷源源不斷地移居到珠江三角洲一帶。嘉靖《廣東省志》引《南雄府圖經》說:“嶺上古有珠璣巷……今南海衣冠多其子孫。”乾隆《南雄府志》說:“廣州故家巨族,多由此遷居。

您講笑話吧!!



根是什麼?!
根就是您生在哪 [根就長在哪�]

中國人是中國人
Chinese

臺灣人是臺灣人
Taiwanese

華人是華人[頂多就是亞裔/華裔]
American Chinese / American Taiwanese / I from Hong Kong / Asian
British Chinese / British Taiwanese / I from Hong Kong / Asian

您跟他們多講兩句!!對父母/朋友都是講
I am not Chinese, I am an American citizen.

香港人也一樣
英國統治香港157年
中國統治已過15年

香港人一直以香港為光榮
香港人一直以香港人自稱


這就有如
您知道南美洲有多少的國家用
西班牙文為[母語]
[難道他們都要回歸/接受--西班牙的統治]

美國, 加拿大,澳洲, 紐西蘭, 新加坡, 印度
都用英文為[母語]
[難道他們都要回歸/接受--英國人的統治]


這些國家的人民們
他們的祖先移民前都住在歐洲/非洲

難道都還要他們用
非洲/歐洲國名/地區民族來[自我相稱]
我是XX人
我是X國人
來自我否定自己的出生地?!


您生在哪就是什麼是人
[這與人種一點關係都沒有~_~!]


再說多一小小亦不怕您見怪?!
[反正知道後理解後就見不怪]


我反而不希望現時的中國在太過強大

因為
飽讀歷史專科的我知道
一個[一黨一族一人獨裁專制]的政權/國家
牠軍事的力量越強大,人民追求民主的路上!
相對性必要付出更加多的鮮血靈魂與時間!


引言 使用道具
sunyi0015
子爵 | 2012-5-20 22:49:29

11樓有重點啊{:4_382:}
其實也不對  崖山之后無中國才是真谛{:4_382:}
引言 使用道具
sunyi0015
子爵 | 2012-5-20 22:52:24

崖山海戰,又稱崖門戰役,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興二年)中國宋朝軍隊與元朝軍隊在崖山(今廣東新會南崖門鎮)進行的大規模海戰。這場戰役直接關系到南宋的興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這場戰役以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告終。它意味著南宋殘余勢力的徹底滅亡,也標志元朝最終統一中國。但日本方面有些史學家認爲這場戰役的結果標志著古典意義中華文明的衰敗與隕落,因此有“崖山之后無中國”這一說法。
引言 使用道具
sunyi0015
子爵 | 2012-5-20 22:55:31

蒙古來襲”,日本方面又稱之爲“元寇來襲”,我國史學界或者就沿用日本方面的稱呼或者稱其爲“第一次忽必烈侵日(文永之役)”和“第二次忽必烈侵日(弘安之役)”。這是日本本土首次遭遇到大規模的外來入侵的威脅。
由于某些偶然和必然的原因,蒙古軍的兩次(第一次是蒙古、高麗聯軍,第二次是蒙古、高麗、漢人聯軍,因爲是蒙古人指揮的,所以姑且簡稱爲蒙古軍)攻擊都慘敗而歸,最后連精心準備了二十余年的第三次攻擊也胎死腹中了。
第一次征日蒙古軍的前鋒于十九日在博多灣西面的今津登陸,其作戰線路是計劃沿主船寺、松原、祖原,然后攻占赤坂,最后途經水城,自逼太宰府。
高麗軍的一支部隊于第二天在博多灣以西的百道原登陸,計劃沿著祖原、鳥飼一線,從不同的方向攻擊太宰府。
同日,擔任陽動的一支別動隊與博多灣以東的箱崎登陸,南下攻擊大野城,迂回包抄太宰府。稍后,蒙古軍主力在博多正中的息濱登陸,這是途徑水城攻擊太宰府的一條捷徑。
當時的蒙古軍兵分三路,圍攻太宰府,其中赤坂方面的西路軍約四千五百人,箱崎方面的東路軍約五千四百人,博多的主力部隊約有一萬一千人。
當時日本軍的配置也是兵分三路,分別抵擋蒙古軍的進攻。西路軍共一千三百余騎在赤坂防禦,東路箱崎地區有一千騎兵,中部的博多對抗蒙古主力的是三千騎。
可見,蒙古與日本雙方的實力是相差懸殊的。
雖然蒙古的輕騎兵在日本守軍的弓箭攻擊之下損失慘重,但是其集團沖鋒戰術卻使得日本軍大吃苦頭。盡管在“刀伊入寇”事件之后,日本方面重視了針對集團作戰的訓練,但是日本軍方面仍然十分難以適應。蒙古軍得以順利南下,自逼太宰府的門戶--水城。
幕府軍考慮到水城必然會成爲決戰的戰場,故而很早就加強了水城的防禦,並且儲藏了豐富的糧食物資,決定拼死一搏。
日本年號文永十一年(1274),蒙古和高麗聯軍共二萬八千人,外加水手等一萬五千人從朝鮮半島的合浦港出發,輕而易舉地攻占了對馬壹岐這些沿海島嶼之后,湧向博多灣,並且于十月二十日在博多登陸。在此期間,偏師襲擊了平戶和鷹島,粉碎了松浦黨武士團的防禦。
幕府急令九州禦家人向博多一帶集結並構築工事等待援軍,同時四國、本州的軍隊也向九州前線征調。以鎮西奉行少貳資能和大友賴泰爲首領的九州禦家人已經此戰中,幕府軍不僅僅是在人數上處于劣勢,也不僅僅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其作戰思想上的落后程度更是離譜。前面說過,日本方面雖然極力的強調集團作戰,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可是這種努力取得的效果卻非常的有限。日本武士仍舊希望是通過一騎打的方式建立功勳。于是單槍匹馬跑到蒙古軍駐地外面挑戰的人層出不窮,而迎接他們的當然只有從營中射出的如雨般的箭矢或者鐵炮。
但是日本人也發明了魚鱗陣是鐮倉武士特有的陣法,是后來的魚鱗陣的雛形,他的出現表明在戰爭開始之后,日本幕府軍已經很快適應了蒙古人的集團戰法,而且已經開始創立了自己的一套集團戰法理論,是日本戰爭史上一次巨大的進步。
激戰進行了一整天,雙方基本形成了僵持局面,蒙古軍擔心熟悉當地地形的日本軍夜間偷襲,于是便退回了停在海邊的船上。可是他們絕對想不到這一本來是十分謹慎的行動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蒙古軍擔心會遭到幕府軍的夜襲,于是幾乎全部都撤回到了密密麻麻停靠在海邊的大船上,準備的二天繼續進攻,一舉攻占太宰府,只是留了少部分兵力在海灘上擔任夜間戒備人物。但是他們往往沒有想到,他們反而遭到了更大的失敗,他們被襲擊並且遭受了慘敗,但是讓他們慘敗的不是他們所預料的敵人幕府軍,而是夜里的一場暴風雨。本來的所有的軍船就是密密麻麻的挨擠在一起的,一遇到稍微大一點的波浪就會相互碰撞。在暴風雨所引起的海嘯中艦船之間的碰撞必然十分強烈。這些船全部是由木板鉚接在一起的,在強力的沖擊下非常容易解體,而此時的所有船只都滿載著兵士和軍用物資,更是加重了船的負擔。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讓這些船不出事故顯然是不可能的。
根據日本方面的史料《勘仲記》所載:“或人云,去比,凶賊船數萬艘,浮海上,而俄逆風吹來,吹歸本國。”而在《西大赦谥興正菩薩行實年譜》中,也記載到:“十一月五日亥時,猛風吹,蒙古大船百余艘,沈沒海中。”
遭受到這樣的失敗,損失自然是驚人的。但是元朝方面的官修史書卻幾乎對失敗的損失語焉不詳,只是說到“至元十一年冬十月,入其國敗之。而官軍不整。又矢盡。惟擄掠四境而歸”,于是我們對于此戰的一些具體的東西只有參考朝鮮方面和日本方面的資料了。根據《高麗史》記載:“(十一月二十七日),東征師還還合浦,遣同知樞密院事張益勞之軍,不還者無慮萬三千五百余人。”這是高麗方面的損失,而蒙古方面的損失卻似乎無從考證了,只是可以清楚地推測其損失絕對不下半數。在那夜的暴風雨中,很多落水的蒙古軍士兵被飄流到了附近的島上,缺衣少糧,有的甚至連飲用的淡水都沒有,景況十分悲慘。戰后,幕府軍又乘勝肅清沿海島嶼上的殘留蒙古軍,志賀島上的二百余名蒙古軍全部被俘虜。總之,文永之役對于蒙古高麗聯軍來說,是一次慘重的失敗。
可是有一個人他不這幺認爲,不僅如此,他還認爲他達到了他的目的——向日本方面示威。于是第二年,他又向日本派出了以禮部侍郎杜世忠爲首的招谕使團。使團的最后命運無疑是悲慘的——當時日本的掌權者北條時宗(就是今年日本正在播放的時代劇<北條時宗>的主角啦)將他們不由分說全部在鐮倉的龍口斬首。他們這樣做無疑是向其國內外表示他們將采取最強硬的立場來對待蒙古方面。必然的,盛怒的忽必烈再次向日本發布了討伐令。
日本朝野認爲是神風天佑,全國范圍內展開
了大規模的祈神活動,當時不僅天皇在祈神,幕府的實權者北條時宗也在祈神。同時,
爲了防禦元軍再次入侵,鐮倉幕府執政北條時宗大力加強備戰:一是加強長門守護所的
力量,任命胞弟北條宗賴爲長門守護,防衛中國西部;二是增派北條實政去鎮西主持九
州方面的備戰工作;三是費時五年,由藤原經資負責築起一條西起今津,東至箱崎的高
六尺厚一丈長十余公里的石壩。
  另一方面,由于忽必烈第一次征日的目的是想逼迫日本投降,忻都等人便利用了忽
必烈的這種心態,以“入其國,敗之”的戰績掩飾了元軍因遭受暴風雨的襲擊而敗退的
實情。
  元世祖忽必烈以爲日本受到了打擊,非常高興,立即派遣禮部侍郎杜世忠、兵部侍
郎何文著等人持國書出使日本。結果,剛愎自用的北條時宗認爲是對他的侮辱,不僅不
接受國書,而且違反兩國交兵,不斬來使的慣例,將元使一行三十余人,在鐮倉龍口處
斬。元滅南宋,統一中國后,南宋降將范文虎請以自己的名義再次遣使日本,結果又遭
殺害。忽必烈忍無可忍,決心以武力征服日本。據說,諸將向忽必烈辭行時,忽必烈囑托要齊心合力,以大局爲重,不要濫殺百姓。看來,他是想要占領日本了。
  這次征日,元軍分兵兩路。命范文虎去江南收集張世杰舊部及其他自願從軍者計十
萬人,戰船三千五百艘,組成江南軍,由范文虎統帥,從慶元(今浙江甯波市)啓航,
東渡日本。命洪茶丘至東北,招募沈陽、開原等地自願從軍者三千人,由其指揮。忻都
仍統率蒙古軍。又任命高麗將領金方慶爲征東都元帥,統率高麗軍一萬人、水手一萬五
千人,戰船九百艘,軍糧十萬石。三軍合計約四萬人,組成東路軍,取道高麗,過對馬
海峽,進攻日本。兩路元軍由元軍宿將阿刺罕統一指揮,定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六
月十五日在壹岐島會師。
  至元十八年(1281年)五月三日,東路軍從合浦啓航,開往巨濟島。五月二十一日
,進攻對馬島的世界村(上島佐賀浦)、大明浦,守島日軍雖頑強抵抗,但因重寡懸殊
,全部戰死。元軍占領對馬島后,不顧忽必烈的指示,大肆殺掠。第二次元日戰爭爆發
,日本史書稱之爲“弘安之役”。
  當日方得知元軍入侵對馬、壹岐兩島后,在鎮西奉行少貳藤原經資率領下的守護部
隊立即進入沿海石壩陣地,嚴陣以待。日軍總指揮爲藤原經資,副將大友賴泰,統率的
部隊除藤原經資的“三前二島”的禦家人武士部隊外,還有築后守護北條宗政、肥后守
護安達成宗、豐后的大友和薩摩、大隅、日向的島津久經的部隊,一線部隊總計有四萬
余人。另外,宇都宮貞綱率領約六萬中國地方的武士部隊,作爲增援軍在必要時將前往
築前。
  五月二十六日,東路軍攻入壹岐島。忻都爲爭奪頭功,無視在壹岐島同江南軍會師
的作戰部署,貿然進攻博多灣。六月六日,忻都派出一支小型艦隊,前往長門海域牽制
守軍,使其不敢救援大宰府,大部隊開往博多灣。進入博多灣后,才發覺沿海灘頭築有
石壩,難以登陸。此時,偵察部隊探知志賀島和能古島防禦薄弱,也未築石壩,遂命令
艦隊靠近志賀島錨泊。當夜,松浦黨禦家人草野次郎經永,率少數部隊偷襲元軍,縱火
燒船,給元軍造成一些損失。
  七日晨,洪茶丘率軍登陸,占領志賀島。志賀島狹長,退潮時露出的海灘可直通陸
地。爲了從側后進攻博多灣,元軍奮力搶占海灘。由于元軍擅長集團攻擊,而日軍則擅
長一騎打,在連日的海灘爭奪戰中,元軍損失慘重,被殺千余人,洪茶丘還差點兒被日
軍副指揮大友賴泰之子大友貞親斬殺。戰事不利再加上后勤供應困難,忻都等遂決定于
六月十五日率軍從志賀島撤退,駛向壹岐島,與江南軍會師。
  江南軍方面,五月時,據偵察得知日本平戶島守軍均調至大宰府,阿刺罕決定將會
師地點改爲平戶島。六月初,江南軍派出先遣艦隊前往壹岐島與東路軍聯系。藤原經資
獲知后,率部進攻壹岐,激戰兩日,日軍敗退。
  此時出現重大變故,本次征日的總指揮、元軍宿將阿刺罕突然病死,忽必烈任命阿
塔海接替指揮,但阿塔海未能及時到任。但江南軍統率范文虎認爲先遣艦隊早已發出,
不宜久等,遂在阿塔海尚未到職的情況下,令江南軍于六月十八日分批開航。當阿塔海趕
到出發地點慶元時,范文虎已率軍揚帆東渡了。
 
  七月,范文虎、李庭率江南軍十余萬人,戰船三千五百艘,到達次能、志賀二島,
與忻都、洪茶丘所部會師。七月二十七日,元軍在開往鷹島途中,先頭部隊遭日本水軍
攻擊,激戰至天明,日軍撤退。兩路大軍會師后,軍勢大振,本應立即進攻大宰府,卻
遲疑不發,估計是因爲天氣惡劣。元軍兩路統帥均無航海常識。只有江南軍張禧所部和
也速得(“角”加上“得”的右半部)兒所部才將戰船疏開(相隔五十步)錨泊,以避
免萬一遭到台風,戰船互相碰撞。
  八月一日,台風襲來,元軍船毀人溺,師喪大半。江南軍張禧所部和也速得(“角”加上“得”的右半部)兒所部由于事先做了準備,損失不大。台風過后,張禧和也速
得(“角”加上“得”的右半部)兒
率部救援落難元軍,落水的范文虎被張禧救起。張禧立即向范文虎建議:江南軍士卒未
溺死者尚有半數,而且都年輕力壯,如果將他們組織起來,強行登陸,作背水一戰,置
之死地而后生,也許能登陸成功。但范文虎貪生怕死(剛剛才被救起來),要立刻班師

  此時,平戶島尚有被救起士卒四千人無船可乘,范文虎命棄之不顧。張禧不忍,將
船上的七十五匹戰馬棄于島上,載四千士卒回國。另外,被遺棄在日本海島上的元軍士
卒尚有三萬余人,大部分戰死,被俘者中,除少數被留作奴隸外,其余大部慘遭殺害。
  第二次元日戰爭最終也遭遇台風而失敗。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中途易帥,
無人指揮。在當時通信工具極不發達的條件下,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渡海登陸作戰,沒有
主帥親臨指揮,豈有不失敗之理!二是兩路大軍各行其是,沒有嚴密的協同作戰。三是
統率畏懼不前,貪生怕死。四是不熟悉戰區的水文氣象條件。
  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均以失敗告終,但他仍一意孤行,準備第三次征日。結果因爲
忙于鎮壓人民起義和大臣的勸谏,未能實現。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正月,元世祖忽
必烈逝世,征日計劃也就隨之中止了。
引言 使用道具
麥兜
公爵 | 2012-5-20 23:35:50

回覆 23411432 的文章

嗰串咁既不倫不類文字貼過幾百次?!

悶唔悶D呀!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