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時曾有機會到布拉格參訪,當時筆者對於Skoda這個品牌就跟一般讀者一樣陌生,尤其剛加入VW集團後的Skoda,產品設計尚未擁有主導權,實在很難想像東歐會是如何的民情文化。多年之後再度有機會參訪原廠,近期Skoda原廠新世代產品的外型設計與那種獨特的線條,在共產主義解放之後,布拉格會有如何的改變?這點令人非常期待。
波西米亞風格??
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多數人的印象是所謂波西米亞風格的服飾,不過到底該如何形容所謂的波希米亞風?
除了混搭,筆者不是服裝這方面的專家,還真想不出來有什麼好的具體形容,雖然同樣屬於歐洲地區,東歐與西歐的美感就是不同,如果巴黎居民擅長以名牌搭配出的美感,布拉格就是以非名牌的美感為擅長,或許這跟人民所得收入有關,但在布拉格的街道上,除了名品購物街週圍,傳統市集當中很難看到奢華的裝扮,再加上環境乾淨(筆者個人參訪經驗,法國、義大利等國家其實還蠻髒亂),整體感覺非常舒適,共產主義解放之後的布拉格依然保有古時候的建築,尤其古城區道路仍以石塊鋪設,翻修維護也是盡量與原貌相同,整體氛圍頗具特色,只是車輛底盤懸吊機構負荷肯定會相當吃重,坐在車內的乘客也會減少些許的舒適感,畢竟柏油路鋪設的道路表面,平整度肯定比石塊鋪設平整許多。
而到底何謂波西米亞風格?筆者已經第二次參訪,依然無法找出一個適合形容的詞彙,布拉格的美我想只有身歷其境,才能感受如何美好。
布拉格街景與當地人的穿著搭配所呈現的份圍景象,唯有到現場親身感受體驗,才能意味當中的美景奧妙之處。 |
小型車再度受重視
VW集團於2011年法蘭克福車展推出了這款三生車車型,或許車輛及民生物價上漲的緣故,雖然定位為集團產品中最入門小車,卻意外成為車迷關心後續發展的焦點產品,尤其國內市場近年車價也是不斷上漲,入門車款這級距似乎沒有太多的選擇,約十年前多數進口入門購車預算大約60萬元,多年後因為產品定位關係,70萬元內的進口小車選擇並不多,只是國產車製造成本上漲影響末端價格,消費者想要選購最入門的車款時,國產與進口的價差縮小,也讓國內消費者更有意願嘗試選購進口車,畢竟歐洲車款較安全的大眾印象,也漸漸的改變國內購車族群評估的重點。
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中還請來著名DJ Tiesto表演站台,為了塑造Skoda Citigo獨特年輕自我特質。 |
第一階段推出的車款規格為三門手排設定,這樣的規格尺寸僅適合歐陸市場,手排車在歐洲國家並不是影響產品銷售好壞的關鍵,但在國內市場,五門自排車型才是多數人消費者喜好,終於在今年日內瓦車展推出五門自排車型,我們關心的當然是何時引進國內?
集團策略的關係,目前只有Skoda Citigo車型確定會引進,筆者於會場專訪了Skoda行銷暨業務董事Jurgen Stackmann,詢問了許多與Citigo相關問題,他表示:「Skoda Citigo確定會量產五門自排車型,不過受限原廠產能限制,正式交給全球銷售市場的車型必須等到下半年,台灣市場則希望在年底能夠完成認證相關法規,順利的話年底就開始正式銷售,售價部分則因為匯率以及配備相關因素,原廠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定價範圍,如果以現有車型售價推估,約有1000歐元的價差應屬合理範圍,另外,Skoda主打年輕追求個性化的消費族群,配備方面也特別調整,除了車色會有幾個較鮮明色系,還可設計了一套Skoda Citigo專屬車身貼紙,如果必要,甚至連內裝也可提供特別的樣式。」
Skoda行銷暨業務董事Jurgen Stackmann難得現身接受專訪,可見原廠對於台灣市場用心經營的態度,希望藉由此次訪談的機會能夠直接的了解台灣市場的需求,我們也期望此次的訪問能讓原廠了解,Skoda於國內市場的無限潛能。 |
搶〝鮮〞體驗
雖然即將引進國內的五門自排車型尚未正式量產,趁著原廠參訪的機會,也為國內媒體安排體驗Skoda Citigo 三門手排車型,而性能肯定不是這款車的重點,尤其1.0升排氣量引擎配置動力最大馬力僅55匹,筆者已好久沒有機會試駕動力性能不到百匹的車款,感覺就像回到最原點。
一輛小車的特點除了節能省油,小巧靈活的空間是多數消費者會選擇此級距的原因,當然,售價門檻高低會是影響消費者最後決定的關鍵,除了基本安全配備,其他會影響成本的配備總是需要取捨,真皮座椅或是創新的科技配備皆屬於豪華類的配備,布質座椅與傳統旋鈕式開關才是最適合的選項,方向盤也是回歸最基礎,整體內裝就是最基本的設計,而材料加工技術隨著時代演進,集團共用零組件的優勢下,整體質感還是維持不錯的水準,車門板保留與車身同色的金屬部分,則為樸實的內裝添增了色彩。
試駕車款所配置手排車型搭載1.0升三缸汽油引擎,共有兩種動力輸出設定,分別為60hp/5000rpm-6000rpm與75hp/6500rpm動力性能,體驗時間僅僅短短不到兩小時,雖然原廠人員安排到機場試駕,卻因為雪季關係,機場跑道覆滿了白雪,看著一望無盡的筆直雪白道路,只要車輛經過的地方就會留下〝痕跡〞,這真是個奇特經驗,小排氣量引擎,動力輸出足以推動這樣的小型都會用車,搭配五速手排變速箱,離合器並非像性能車款般的重腳,其實只要適應換檔的韻律,就算在市區稍微擁擠的路況也可輕鬆駕駛,而在這〝片〞雪白的機場路面,可以盡情的加速、減速、轉彎,不過這都不是這輛車應有的重點,都會環境時的便利與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節能效果,才是小型掀背車受歡迎的主要因素。
生產線參訪
結束了約兩個小時的駕駛體驗,我們參觀了Skoda M1A生產線,這條生產線主要負責Fabia車型的組裝,所有品牌量販車型組裝生產線幾乎大同小異,大致上就是從各地協力廠商運來各式零件,經由工廠管理配置規劃,在一條生產動線上完成產品組裝與檢視,Skoda獨門生產線特點則是導入機械座椅,組裝員在裝配內裝中控台或是線路配線確認階段,會坐著這個特殊設計座椅結構進入車室內,減少傳統人員進出時的體力耗費,間接增加工作效率。
而在引擎工廠中,我們則看見了三缸引擎已在組裝線上,這具引擎未來會隨著集團共用資源的分工策略下,提供集團產品需求,可以想見Skoda引擎工廠除了1.2升四缸引擎,未來1.0三缸引擎生產線將會是集團另一主要重心,引擎組裝技術品管不需質疑,原廠擔心的應該是如何滿足市場需求,尤其國內消費者已認同Skoda品牌,從等待交車期的時間可知,國內市場供需並不平衡,但這需要原廠的支援才有可能解決。
百年品牌發酵
Skoda品牌於國內接受度日漸升高,也直接的反應在消費者討論熱絡度,從旅行車Combi到小型RV Yeti,國內創造了一群務實的消費族群,Citigo目前確認將會引進五門自排車型,只要最終售價能夠符合消費族群的期望,與日系小車的價格差距縮小,依據過往經驗,歐系品牌安全方面的形象,肯定會吸引過去選擇日系品牌的消費族群。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