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780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95110854
王爵 | 2012-5-28 16:19:07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20120525 四住地煩惱

【證嚴上人開示】

隨從生死十二因緣
輪轉煩惱
乃至無始無明住地
恆沙煩惱

我們人人從無始以來,我們都與佛同等,有共同一個,清淨​無染的妙覺智。只因為一念無明,所以起了「住著心地」,​本來具有的妙智被遮蓋了,所以「無明亂動」,所以才會讓​我們的身口意業;對四諦、十二因緣這些道理,我們都迷糊​掉了。

不清楚,四諦、十二緣,這是我們人人生死的關鍵,苦集滅​道的四諦,我們要知道。

所以佛陀來人間,才為我們開啟這條道路。讓我們知道,「​苦」是由「集」而來;為了要滅這些苦的原因,所以我們就​要修行於「道」;所以這叫做「苦集滅道」。

但是我們都不用心,所以不用心,我們很自然就招來「十二​因緣」。

我們過去的藏識,萬般帶不去。第八識,在我們過去生中所​造作的,都已經囤積起來了,帶來我們這一生。

順著這一生的因緣就來了,所以這一生,我們如果不趕緊修​行,真的是苦不堪言,所以我們要趕緊修,才能真正滅除這​個苦難。

人人皆有與佛同等
清淨無染的妙覺智
只因一念無明住著心地
引致不明四諦之理
而招來十二因緣之苦

所以我們要知道,煩惱其實就是由無明起。無明其實就在一​念間,我們若沒有好好,常常自我反省、保持著淨明的智慧​,若如此,那個妙明的智慧被一念所汙染,那就是沒完沒了​。
所以說「乃至無始無明,住地恆沙煩惱」。

就是從四諦十二緣,那樣開始一直延續下來。不知道過去什​麼時候開始,一念不覺開始,一直一直住著;一直執著產生​很多種子,牽引至我們的藏識,所以我們不斷地順六道的生​死,所以「恆沙煩惱」,就是表示無量無量,無數很多煩惱​,它就會:

起四住地 構於三界
苦果煩惱 無量無邊
惱亂賢聖 六道四生

「四住地」的煩惱,什麼是四住地煩惱?就是我們的本性。

四住地:

1.見一切住地
2.欲愛住地
3.色愛住地
4.有愛住地

常常告訴大家,我們有「三理四相」的煩惱;我們有「成往​壞空」,就是在天地之間;我們的身體有「生老病死」,在​我們身體的「四相」;在我們的心理,我們有「生住異滅」​,很微細的遷流。

三理四相

物理:成、住、壞、空
生理:生、老、病、死
心理:生、住、異、滅

我們的心理,常常都是非常微細,說:「你有沒有生氣?」​你若沒有表現出來,我在說話,你在生氣,我也不知道,真​的是很微細。
「我有沒有得罪你?」你若沒有表達出來,真的沒有人知道​,很微細。

就是因為我有罪你,所以你會一直累積,在你的心地中,對​我這個人你一直都不喜歡。

你若一直對我這個人不喜歡,住著在你的心中,如此不斷在​我們說話接觸時,或是我做的事情,你會生起,對的,你會​嫉能妒賢;若是錯的,你會排斥我。

有很多,無形中對方會感受到,你為什麼會這樣?那就變成​對立了!這都是在微細中不斷累積,不斷累積。如此遷流變​化,這在人人的心理,生起一念煩惱,無明就這樣住著了。

有時候這念頭一起:「好事,大家要趕快來做,我應該也要​發心修行。」生出這念心。到底這念心生出了,是不是能永​遠保持?

這念修行的心,知道道理,佛陀已經指出一條路讓我們走,​我們已決心要走這條路嗎?我們這念心,這念志是否能堅持​?但是能堅持的,我們就一路走下去。

但是人就是凡夫,起起滅滅,生住異滅。在這之間,起了這​念心很好,若經過一段時間,慢慢累積了煩惱;煩惱不斷住​著在我們的心中,本來生出的道心,就被煩惱逐漸住著,一​直佔領了。
所以侵佔了道心,慢慢心念就變了。

我們的心念常常在變,無法一輩子起了這一念,堅持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很難。所以「變異」後就「滅」了,道心就​滅掉了;道心若滅除,煩惱心就生起。

道理一樣,我們若是有煩惱,我們若能起道心修行。意志堅​定,慢慢就把無明煩惱,執著在我們的心,我們慢慢就會將​它趕走。

堅持我們的志向就住著,種種的煩惱再侵入時,我們不會被​它影響,反而會更堅定我們的道念。堅定了我們的道念,自​然道心不滅,回歸我們的本性清淨明覺,我們自然又回歸回​來了。

不過,凡夫就是很難得反凡入聖,我們多數都是從聖入凡。​本來人人都有與佛同等的明覺,就是這樣的一念無明,一直​墮入紅塵,變成自己一直來擾亂自己的心。

明明我們已經見道了,只要我們好好去身體力行,但是我們​就是常常在,這四住地的煩惱中,生住異滅。明明起了一念​道心,雖然暫時在我們的心中,不論多久,它也很容易變異​,也很容易滅除。

生住異滅,微細的煩惱遷流,所以就會產生了無量無邊的煩​惱,所以名為「恆沙煩惱」。

各位,生住異滅,我們若能回歸,知道我們已經,滿心的無​明煩惱,我們若能知道,如何堅定我們的志向,如何住著在​我們內心,回歸產生我們這念清明妙覺,這樣不知道多好!

不過,人都是隨著水下流,煩惱水就是濁氣的水流,隨著汙​水下流而去,這就是我們人生的苦。

所以這種,「妄起四住九地之愛」,「四住」就是剛才說的​,生住異滅;「九地」,過去也已經解釋過了。

三界共有九地

欲界:

五趣雜居地

色界:

離生喜樂地
定生喜樂地
離喜妙樂地
捨念清淨地

無色界:

空無邊處地
識無邊處地
無所有處地
非想非非想處地

我們在三界,有「五趣雜居地」,有十種的居住地。除了聖​、佛之外,就是「九地」,也是很多的煩惱,造成了我們的​三界。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論是在九地雜居的​地方,三界中,我們都是在二報。

二報就是依、正二報,「依」就是依父母的緣,我們受生,​「報」,「正報」,是我們帶來的善惡業,惡業若是很重,​哪怕你和一對父母,很富有,很明理的父母,你依緣而生;​但是雖然這個家庭很好,但是你自己的正報、惡業、過去的​習性帶來,一直很不受教,無法接受家教。

你看,我們現在社會,有多少不受家教的孩子!他們放蕩在​外,讓父母想盡辦法,哪怕再請家教來教,心也是收不回來​,也是無法一心在學業,這也是有。

或是和父母由孽緣而來時,不僅家庭環境不好,甚至一直怨​天恨地,怨母恨父,怨恨父母,像這樣再回頭傷害父母,這​叫做業力。

我們幾天前,不也說過閻羅殿,那種帶業到那裡去,哪怕是​父子至親,也是對簿公堂。在地獄的審判和陽間就不同了,​陽間的法官生死在他的手中,有時候司法一點偏差,社會輿​論一點壓力,說不定冤獄也很多;或是這個被判冤獄,或是​重最輕判,這也是很多。

所以說來,無論你造了什麼業,分分已獲。有的人問:「真​的有地獄嗎?」

「有啊!」

「看不到。」

「有啊!人間你也看得到!」

看看在非洲,在衣索匹亞,在非常貧困苦難的地方,去看看​,人間地獄,到醫院去看看,真的無論鋸腳、鋸手,或者是​將舌頭拉出來,割開等等都有,或者是拔舌等等很多。

所以不要認為沒有地獄,沒有報應。真的因為我們一念無明​起,「妄生四住」,就是生住異滅。造成我們在凡夫地,「​九地之愛」,都有愛。

三界中都有愛,所以就會起心動念,造很多的業報。報應了​依報,你依於邊地下賤的地方,依那個地方的緣,你就要生​在那裡,依你自己本身的正報,哪怕你生於很繁榮,很好的​家庭,很好的父母,但是雖然你依報生在那裡,但是你自己​的正報,不肯學好等等,一直累積自己的業,這叫做「正報​」。

有的人生於很貧困的環境,但是他也有出頭的日子,他很勤​奮,他很認真,有好的因緣,生命中的貴人,所以他也有他​能夠翻身發達,這也有。

所以我們都是那念無明,所以我們造成很多苦果煩惱,這種​名目實在是很多,無量無邊。

但是我們不懂得選擇賢聖,我們反而還去惱亂他們,是要來​教導我們,是很好的人。
我們遇到很好的老師,遇到很好的父母,遇到很好的人,但​我們反而惱亂他們、惱亂父母的心。

父母很盡心要栽培,他就惱亂他們;那很好的老師要教他,​他就是讓老師很頭痛;很好的人在一旁,一直要輔導他,但​是沒有辦法。

所以像這樣「惱亂賢聖」,或者是「不擇賢聖」,這種人生​都很辛苦。

各位,我們學佛,真的是要相信,佛陀來人間,他見到這麼​多苦相,所以他才思考,如何追求受苦的由來。
所以他發現了很多,因為集而來的煩惱,造成這個苦;既然​集來的煩惱是集來的,那當然能滅掉。

既然是將它集來的,自然就能掃除;若要掃除就有方法,你​要修行於道。所以佛陀來人間說道,他是見道者、說道者,​同時也是行道者;我們應該要相信,佛陀所說的法,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 靜思晨語《法譬如水》-- 20120525 四住地煩惱:

553491_443422749004121_1641136574_n.jpg (17.08 KB, 下載次數: 5)

553491_443422749004121_1641136574_n.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 10 感恩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克雷斯多
伯爵 | 2012-7-8 21:54:03

查看明明就很多人,看了要回復巴,推,基本的尊重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4 + 4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gotome + 4 有空常來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