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87030
侯爵 | 2012-6-30 14:19:21

六月二十二日一樁震驚台灣科技圈的併購案上演了,而跌破市場眼鏡的,兩位主角竟是向來被視為死對頭的聯發科與晨星;尤其當聯發科董座蔡明介與晨星大家長梁公偉握手之際,更是被媒體驚呼為不可能的一刻。但當多數人都對這場敵人變兄弟間的戲碼拍手叫好、媒體與外資圈一面吹捧之際,不禁讓人想問,聯發科花了一千多億台幣代價換來了什麼?

許一個美好的未來?

簡單來說,聯發科現在的問題就是「未來在哪裡」?難道併購了晨星就能替聯發科的未來指引一盞明燈嗎?

剖析這樁台灣IC設計圈最貴的併購案,是基於市場面的考量,主要可提升新聯發科於手機晶片和電視晶片的市占率,加上稍稍紓緩本土廠商價格惡性競爭的壓力;而聯發科瞬間坐大的是電視晶片市場絕非手機晶片,雖然未來聯發科可以靠電視晶片營收有所成長,但對聯發科來說,那畢竟只是個可以溫飽的基本盤,而不足以許給蔡明介甚至整個聯發科一個「美好的未來」。

如果要說,誰能從這樁併購案中獲利,那就只有晨星了。因為聯發科的大方,給了晨星原始大股東與經營團隊一個最漂亮的退場機制。

至於聯發科併了晨星後,對它的手機發展有多大的幫助呢?很諷刺的,聯發科併晨星後的新聯發科,在其與高通、博通甚至展訊等競爭上,其實並沒有多大幫助,頂多是避免當聯發科正面迎戰高通時,晨星在背後以降價的方式扯聯發科後腿而已,就是讓聯發科不會被高通和晨星夾殺成為夾心餅乾;而全球手機晶片產業的競爭態勢,更不會因新聯發科的成立而有所改變,依舊是各據山頭,各自為政。

尤其若當大家知道這樁超過千億元的併購,竟然是在短短兩周內倉促敲下的「急就章」,就多少能感受到向來獨霸台灣IC設計圈的蔡明介,心中對於未來有多麼的恐慌和無助了。

三星意外成最後一根稻草

小M晨星上市至今紛擾不斷,其原始股東與經營團隊也數度傳出有意出售持股的消息,而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初,晨星的原始大股東又找人詢問蔡明介是否有意願吃下晨星,當時蔡明介連想都沒想就回絕,並指稱,雙方產品線過度重疊,聯發科併購晨星沒有道理,而且一點意願都沒有。

但今年第二季的一場意外,卻成為壓垮蔡明介的最後一根稻草!聯發科今年將重心都押注在大陸品牌的3G智慧型手機市場中,甚至希望藉由大陸市場再成功跨向國際品牌,尤其在TD端,因為不需面對高通的強大壓力,更被蔡明介視為一定得攻下來的灘頭堡。

聯發科內部尤其認為,盼了一年的三星TD訂單一定會是囊中物,無奈,三星最後並沒有以研發實力為最後取決點,反而基於展訊為大陸官方重點扶植企業,將訂單下給展訊,有利於三星在大陸的手機布局為由,在今年四、五月份將訂單正式下給了展訊。

這個敗仗,不單重挫聯發科內部的氣勢、讓蔡明介輸得不甘不願,也讓蔡明介清楚感受到,聯發科在3G智慧型手機晶片上有多無助。對聯發科來說,大陸市場似乎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尤其過去簡單就可以手到擒來的大陸市場,現在好像不一樣了。他更深刻體會到,想藉由躋身國際手機品牌大廠供應鏈來洗刷山寨王之名有多困難了。也因此,在聯發科痛失三星的TD大單後,反而是蔡明介主動找上梁公偉,釋出有意收購晨星的訊息,也願意給一個好價錢;就這樣雙方一拍即合,更在兩周內就完成議價並將此事拍板定案,不單保密到家,且速度快到讓兩家公司的董監都很意外。

聯發科穩居二世代霸主

回顧聯發科成立至今的十五個年頭,恰好歷經了全球電子產業的三個主流高峰期,二○○○年網際網路崛起,桌上型電腦風行,當下諸多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開始成為家庭與個人必備;在那個年代裡,聯發科以DVD晶片龍頭的角色,在IC設計圈裡首度稱王,十分風光。

二○○四年,Wifi崛起,電子產品的可攜性越來越重要,更造就了筆記型電腦時代的來臨,這個時代裡面的電子產品,個人化的概念並不強,多半是標準化的產品,也因此,當時的手機也僅止於Feature Phone的功能性手機,這種封閉的大環境與電子產品生態系統,造就出聯發科以生產手機公板成為大陸手機山寨王的地位。

只是○九年到一○年間,蘋果電腦以iPhone智慧型手機與iPad平板電腦,風靡且顛覆整個攜帶性電子產品業界,這種新世代的行動裝置十分重視個人化,尤其蘋果更打破昔日半導體供應鏈中標準化與規格化的生產模式,蘋果先自行開發出一套全新的系統,研發出新軟體iTune,然後請三星替自家客製化了核心晶片,就是大家耳熟能響的A4、A5等核心處理器。

過去的電子產品,以電腦為例,往往是CPU、繪圖晶片、網路晶片等一堆標準型晶片整合在一起,但蘋果的做法,卻是將自己預設的功能先定調,然後放在核心處理器中,又因為要求省電、輕薄短小,且整合度高,也要省去一些往往用不到的功能,所以就自己研發核心處理器。

至於爾後崛起的Android系統手機也是這樣,先有Android Market的出現,目前這樣的趨勢更主導了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就連三星也走上這條路,三星未來手機也會以自行開發的核心處理器為主。

換言之,智慧型手機晶片相較於過去的手機晶片,因為客製化為主流,因此出現了「質變」,這讓向來幾乎只會做標準型產品的聯發科大摔一跤,這也是聯發科推3G智慧型手機市場始終推不動的關鍵之一。

再來就得討論一下,聯發科併晨星成為新聯發科以後,與博通、高通,以及展訊間,這全球四大手機晶片業者的態勢了!簡單來說,如果認為聯發科併晨星以後就會讓它在手機晶片市場的競爭力大增,那可是會有盲點,因為這樁千億併購案,對於上述手機晶片產業的競爭態勢影響非常非常小,頂多是少掉一家無關痛癢的老五或是老六罷了!

市場少了無關痛癢的老五

首先就手機晶片霸主高通來說,新聯發科的成立絲毫無法撼動其地位,也難以拉近雙方間的差距。因為高通向來在手機晶片的研發、整合、專利權,以及客製化等部分均遙遙領先同業,高通可以替所有手機品牌廠客製化所需要的手機晶片,成功案例更是眾多,比方說,三星的前一代智慧型手機Samsung GALAXY S II,甚至宏達電新的ONE X所使用的基頻加上AP晶片,就是由高通所客製化而成。

高通挾其在手機晶片市場上的絕佳能力,不單和蘋果、三星關係佳,打入蘋果供應鏈成為其基頻晶片的供應商,更是LG、諾基亞、MOTO,或是大陸手機品牌大廠的主要手機晶片長期供應商。而且可怕的是,高通過去只吃中高階市場,但自今年起也將勢力延伸到中低階手機的市場,甚至揚言會大舉搶進大陸手機市場。

可惜,高通今年因為台積電的二八奈米產能供應不足,尤其晶片無法即時在上半年到位而受重創,為此,高通已重新調整供應鏈,並在台積電之外,也首度對聯電釋出二八奈米採購訂單,藉此降低營運風險。而今年下半年隨著諸多國際品牌大廠都會相繼推出新3G智慧型手機,高通可望上演大反攻的戲碼。

就博通方面,也是3G手機晶片的大廠之一,更推出3G智慧手機公板要搶大陸的低價市場,但博通的最強項其實是在Wifi端,尤其博通是全球第一的Wifi晶片供應商,目前檯面上幾乎多數智慧型手機,甚至平板電腦內建的Wifi晶片均取自博通。而Nvidia部分,其Tegra 3雖然至今很少聽說有被使用到手機裡面,但在現有非蘋果陣營的平板電腦中,Tegra 3是被內建AP晶片的第一名。

至於Marvell也是全球前幾大手機晶片的設計業者,去年曾靠著新的TD-SCDMA處理器晶片,成功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大陸市場中突圍,但該公司最重要的利基,是在包含智慧型手機在內的攜帶性電子產品之儲存裝置中,擁有最高的市占。

最後要提到的,是上述所有手機晶片設計業者中,研發能力落後同業的展訊。不過,展訊有幾項關鍵性的致勝武器,第一,它是大陸本土3G電信系統TD晶片的主要供應商,有地利與地主的優勢;第二,它背後有大陸官方在扶植,光是這兩點就讓聯發科在多次與它的TD晶片訂單爭奪戰中敗下陣來,而這也是無解的問題。

全球手機晶片呈五強鼎立

整合上述多家國際級手機晶片供應商,不難發現,其實每一家在手機領域的不同應用中各據山頭,Wifi一哥是博通、儲存裝置一哥是Marvell、平板一哥是Nvidia,大陸一哥是展訊,至於最關鍵的AP加上基頻晶片的龍頭是高通,而老二部分則有ST易利信、瑞薩與收購了英飛淩手機晶片研發部門的英特爾在爭奪,試問,聯發科有什麼?

就算在Wifi領域,聯發科為了補強而收購雷淩,但雷淩強的應用市場是在PC而非手機端,也因此,在這種激烈的3G智慧型手機爭奪戰中,坦白說,聯發科並沒有優勢。

或許有人會說,聯發科志不在全球,只心繫大陸的3G智慧型手機市場,但今日的大陸市場已非過去,過去因為大陸的民生經濟不佳,民眾青睞價錢低廉的山寨機,但今日大陸經濟水平大大提升、品牌意識擡頭,多的是要買蘋果、三星甚至HTC等國際大品牌手機;再者,聯發科或許想吃大陸本土手機品牌大廠的餅,但依舊被山寨盛名所累。

而大陸手機大廠中興、華為等,一來自己有手機晶片的研發團隊或本土協力廠,二來這些廠商近年來也逐漸成功走出大陸邁向國際,但也採用的是高通的晶片,類似案例不勝枚舉;加上三星最終在TD端的琵琶別抱重重傷了蔡明介的心,造就了聯發科在二周內入主晨星,只是花了千億卻買不到未來,也無助於聯發科解決當下的困境,這樣的交易倒底值不值,就留待各位看倌自行判別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