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動車一辭對我們而言還很新鮮時,Tobe W'car已率先配合格上租車進入市場,希望與大台北附近景點以及捷運站結合,實現捷運搭配電動車的綠色旅遊概念。
今天我們就實際搭乘捷運至板橋車站的租賃點,接著換乘W'car EV前往三峽老街,體驗Tobe EV的表現,以及整組配套的使用感受吧!
我們開過汽油版的熊貓車,手排動力不差,自排比較辛苦,這回電動車型換算約17.8公斤米的扭力輸出進步不少,雖然起步因油門踏板刻意採偏重調校顯得並不輕快,甚至感覺有些遲鈍,不過整體而言動力輸出仍算相當順暢,如果大腳到底起步甚至能讓輪胎尖叫,當然電動車不適合如此操作,平順行駛不僅能避免電池過熱還能增加續航力,而這應該也是駕駛者最關切的部份吧?
事實上當我們開著W'car EV時,三不五時就直覺地忍不住盯著能量錶看,雖然知道滿電狀態下約擁有50公里的續航里程,但畢竟對於純電系統的使用經驗還是很少,所以難免有點神經質。
本車操作介面一如汽油車款,唯二不同在於儀錶板與換檔機構。首先在換檔機構方面,EV版本僅有如英義超跑般的N、D、R三顆按鈕,也就是空檔、前進及後退三個選項,停車時只要記得換回N檔並拉起手煞車,操作非常容易。
此外W'car EV還有一組稱為Green Level的旋鈕,可以調整動力回充系統:動力回充系統在未踩下油門狀態下、踩下煞車或行駛下坡路段,主動力馬達會替鋰電池充電,在D檔時放開油門踏板,系統也會提供部分減速動力,有如引擎煞車作用。
前述調整旋鈕即可對電池回充量進行調整,經過嘗試發現,除了在電量充足狀態下因為不需進行回充,所以無減速效果外,隨著電量越來越少,類檔煞的效果變得趨於明顯,由最大轉到最小體驗一遍,就可以知道差異之大。而關於回充量大小調整,一般建議設定在1/3處即可,若處於連續下坡或電力不足時再將其調大,加大主動力馬達對車輛的牽引力,減少煞車負擔,同時補充更多電力。
內裝除儀錶板與排檔座外,基本配置如汽油車型,全車還以亮綠色做點綴。 |
傳統引擎室已被馬達、PEU(Power Electronic Unit)以及相關散熱裝置所取代。 |
而另外一項與汽油車不同處是儀錶板顯示資訊,儀錶中央有著大大的數位時速顯示,左方是回充功率錶(顯示主動力馬達對鋰電池充電輸入功率數)、右邊是輸出功率錶(顯示鋰電池對主動力馬達輸出電能功率數);左下角為電量錶、右下方則是像是手機預估電量般的尚可行駛里程數。
有如跑車般的按鈕式換檔按鍵,以及調整主動力馬達回充電量之旋鈕。 |
數位儀錶板可顯示時速、檔位與剩餘電量等行車資訊。 |
多功能顯示幕上也有結合GPS查詢充電站位置之貼心功能。 |
就車輛本身操作而言,W'car EV已有頗為成熟的表現,然而電動車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續航力與充電方便性問題,以目前裕隆酷比與格上租車的計畫運作模式,是把電動車當作旅遊時的短程接駁用車,在台北周圍捷運大站設置租車處,而於熱門景點附近設充電站,開到目的地後把車丟到充電站,就可以開始遊玩,結束後電池也充飽,如此便能發揮電動車低汙染短程通勤的優勢。
根據格上人員經驗與車主手冊說明,W'car EV電力滿格為十格,每格約可行駛5公里,依照充電設備功率設定不同,完整充電時間約1至2小時不等,以我們當日實際測試情況,滿電狀態由板橋出發,到達三峽文化路的充電站(近老街祖師廟),約剩下四格,由剩餘四格充至九格耗費不到一小時,實際電力雖然仍足夠移動,但不充電趴趴走一整天理應無法輕易達成,倘若充電站能更為普及,使用彈性將會更高,也會讓人更放心的駕馭遨遊。
W'car EV車頭鑲有一片綠葉象徵綠色能源。 |
行李廂空間已全數被電池佔據,不過做為短程通勤用車影響不大。 |
電動車有著可愛的綠色電池造型車牌。 |
目前格上租車於新北市板橋車站設有租車站,由於現在僅此一據點,故需原地歸還,未來在南港展覽館、動物園以及淡水三處市郊捷運站還會增設營運點,以東南西北四極點建構出完整的出租電動車網絡。
至於同樣重要的充電點,目前大台北地區也建置了10個充電站(大部分位於公有停車場以及政府單位的停車場,請詳P.104說明),另有20座預計在近期內完成,而依照計畫,年底前將會有共計100個充電點成立,若能如期達成,屆時便利性將會大為提升,短租電動車旅遊的玩法也會更為成熟。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