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許鴻德
開多少、繳多少
想要知道一位車主過去的駕駛紀錄,詢問他的保險公司最清楚!汽車保險公司詳細記載保險人在保險期間的意外及出險記錄,之後根據紀錄(並比對所有保險人的事故發生率)精算出車主下一年度的保費多寡?拜最新的汽車電子與通信科技所賜,汽車保險的商業模式未來將出現全新面貌:美國數家汽車保險公司已經開始透過汽車電子系統監測駕駛人的駕駛行為與習慣,並根據所分析數據提供最精確的汽車保險費率!駕駛一輛好車的樂趣為何?就算你沒機會駕駛過Audi RS6、Porsche 997或是Ferrari Enzo之類的勁車,你應該也看了無數的試車報告而略知一二。不過擁有勁車是人生樂事,到了繳交汽車保險費或是超速罰單就令人痛苦不堪了!於是上網到處查詢便宜的汽車保險公司有之(筆者以前在歐洲求學時的回憶),打聽哪一種超速雷射警報器有之(請翻翻本刊前面的廣告)。
美國市場的汽車保險商機巨大,著名的股神巴菲特也投資了一家公司Geico從事此塊業務。 |
保險公司對汽車產業的貢獻
由於擁有大量數據,大型汽車保險公司的統計結果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甚至左右了汽車安全科技的發展。專門替保險公司研究汽車意外成因的組織──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研究院(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可說是最瞭解交通事故的機構,他們的研究結果指出ESP系統可大幅減少死亡車禍的發生機率(降低35%以上),「ESP不應該被列為選用配備」美國消費者聯盟(Consumers Union、也是著名的「Consumer Reports消費者報告」雜誌的出版機構)副總裁R David Pittle指出:「我們認為這應該是標準安全配備,ESP系統所挽回的生命數目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它幾乎與安全帶的地位一樣重要!」。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研究院副總裁Susan Ferguson也曾公開表示自己不會購買任何一款沒有搭載側邊頭部防撞氣囊與ESP這兩項裝置的新車。
隨著各種無線上網技術的進步,透過追蹤保險人的駕車里程數、平均車速和其他參數來調整保險費率成為了可能。 |
科技進步推動新保險模式
過去由於缺乏對單一駕駛人的駕駛行為數據,汽車保險公司僅能從駕駛人的外部特徵(年齡、性別、職業與過去的汽車事故紀錄)來制定其保險費率。但包括Progressive與Allstate這樣的美國汽車保險巨頭們正在推廣所謂的「使用者付費」(pay-as-you-drive)保費支付方式,透過追蹤保險人的駕車里程數、平均車速和其他參數來調整保險費率,過去那些不把速限當做一回事、一轉彎就發出刺耳噪音、喜歡長距離駕駛或是喜歡開古董車的駕駛人肯定不會喜歡這樣的新動向,反觀表現良好駕駛人卻可能會因此獲得大幅折扣。
對許多人來說,3G行動上網已經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股趨勢也逐漸向汽車產品滲透。隨著3G無線網路的逐漸完整(4G LTE網路亦開始佈建)與資費的不斷下調,許多利用3G網路技術的汽車相關應用也逐漸浮出檯面:車用3G網路音響、車用3G網路電視、雙向GPS導航系統等。而汽車保險業者也正在加速研發能讓汽車透過行動上網連線的監控系統、並透過該系統分析保險人的駕駛方式和行駛里程數(花更多時間在路上的汽車會增加交通意外的機會,所以理論上汽車保險費應與用車時間的長短成正比)。
這種新模式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允許保險公司為謹慎駕駛人精確計算保費折扣、並向衝動型駕駛人提高保費費率。「我們預估消費者會看到越來越多類似的汽車保險選擇。」Progressive保險公司「使用者付費」保險部門總經理Richard Hutchinson受訪時表示。不論是Progressive保險公司的「Snapshot」保險計畫還是State Farm Mutual保險公司的「安全駕駛省錢(Drive Safe and Save)」保險計畫都向消費者提出保證:只要他們允許保險公司即時監測駕駛資料,他們的保費就可以降低。這些保險公司強調他們會向那些電子監測數據顯示「駕駛行為良好」的駕駛人提供30%至50%的車險折扣。美國Hartford金融服務集團去年開始在美國六個州推行一項名為「TrueLane」的使用者付費計畫,Allstate保險公司的DriveWise計畫則承諾只要登記加入就可享有10%的折扣。
不論是In-Device或是Snapshot保費計畫都必須在車內安裝一個小型硬體裝置。 |
精確判斷單一駕駛人的風險
事實上保險公司研發向單一駕駛人收集數據的相關科技已經有幾年,而隨著相關科技的成本越來越低廉、數據越來越可靠,一些車廠也開始配合保險業者在新車內建用於收集駕駛資料的裝置,以方便駕駛人換用這些新型的保費計算方式。美國境內最大的汽車保險公司State Farm以四種科技形式提供「使用者付費」車險計畫(範圍遍及美國12個州),駕駛人可以透過GM集團的OnStar行車資訊技服務或Ford車廠的Sync車用影音系統向保險公司傳輸其駕駛相關數據。
根據State Farm保險公司的網站介紹,若想獲得最高50%折扣的資格,駕駛人必須同意安裝該公司的「In-Drive」通訊監控設備,除此之外駕駛人一年的駕駛里程不能超過500英哩、還要符合「非常謹慎駕駛」的駕駛風格標準。「In-Drive」通訊監控設備會自動紀錄行駛里程、行駛時間(深夜駕車可能導致高費率)、駕駛人是否經常猛然加速與緊急煞車、急轉彎或是否以超過時速80英里行駛?(這些都被視為危險駕駛行為)。以一位駕駛人平均每年行駛11000英哩(約每日行駛50公里)的里程數來推估、一般可能享受到比目前低12%的保費折扣。State Farm發言人Dick Luedke也表示,參與「使用者付費」計畫簽約的顧客平均都降低了10%的保費:「能精確評估風險的保險公司未來將會成為贏家,如果我們無法判斷哪些是真正低風險的駕駛人,那麼別的競爭對手就會把我們的顧客搶走。」
Snapshot系統的核心裝置可透過OBD診斷接口獲取行車相關數據。 A:外殼採用不同色彩的射出成型塑膠材質,與相容OBD規格組件組合後成為偵測器主體。 B:由Progressive工程師所開發的迴路晶片,在新一代設計上仍維持不變。 C:適用OBD規格的塑膠接口組件。 D:外殼組件射出塑模過程中也加入矽膠材質,提高抗滑性 E:OBD診斷接口的組成 |
全美四大保險業巨頭之一的Progressive也有類似觀點,該公司已在42個州全面推廣「Snapshot」汽車保險積分計畫,Snapshot系統的核心裝置插在位於儀錶板下端的OBD診斷接口(可透過該接口獲取行車相關數據),Progressive保險公司於2011年3月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有50萬名顧客與參與Snapshot計畫,這看來已是不小的群體、但與該公司多達1200萬名汽車保險顧客數目相比,願意以駕車訊息來換取折扣的人數看來並不算多。將Snapshot監測器安裝完成後,如果駕駛人試圖進行它判斷太冒險的動作(譬如沒有繫上安全帶就在路上倒車)該裝置就會開始發出警告聲。初次安裝約兩個月之後,駕駛人會收到Progressive保險公司的回覆(在分析駕駛人的行駛數據後所做出的結論)能得到多少保費折扣。
未來發展潛力無窮
如同所有保險產品的保險費計算方法,汽車保險費率也是基於對風險的預估,計算方式是根據單一客戶的個別情況判斷其風險,並與類似風險群體的其他客戶在同等條件下按比例精算出保費費率,而交通意外風險低的駕駛人理應少付保費。在過去的汽車保費計算機制內,大馬力車型、跑車或是年輕車主不論駕駛行為優劣、都必須支付高昂的保費。
過去保險公司僅能從較概略的特徵及歷史索賠記錄來決定保費高低,現在則能透過即時監控駕駛人來分析風險。不過保險公司強調他們不會強迫駕駛人「使用者付費」車險計畫,也不會使用監測駕駛人行駛路徑與地點的技術(以免涉及隱私問題)。有趣的是幾乎所有汽車保險公司都表示不是很多年輕駕駛人都能適應這種「使用者行為監測系統」,尤其是這些會因為急煞車和急轉彎而警告駕駛人的系統。Allstate公司新產品研發經理Nate Bryer說:「我還沒看過任何一個青少年駕駛人喜歡這種裝置」。
「使用者付費」車險計畫要多久才能從小眾市場躍昇為主流產品?這是保險公司高層們辯論的主題。2012年5月在底特律郊外舉辦的一個資訊科技會議上,Allstate保險公司預估各種透過先進科技幫助汽車保險定價的機制將在10年內佔據70%的汽車保險市場,這個預估可能太過樂觀,不過美國汽車保險業者一致認為「使用者付費」保險產品在未來5年內達到20%的市佔率是有可能的,看到美國業者的積極創新,不知道亞洲汽車保險同業何時才能跟上?
隨著越來越多人使用「使用者付費」車險計畫,駕駛人可以透過GM集團的OnStar行車資訊技術服務或Ford車廠的Sync車用影音系統向保險公司傳輸其駕駛相關數據。 |
初次安裝約兩個月之後,駕駛人會收到Progressive保險公司的回覆(在分析駕駛人的行駛數據後所做出的結論)能得到多少保費折扣。 A:透過車輛上的OBD接口取得所需的行車資訊資訊。 B:行車資訊得到保存之後,即可從網頁查詢。 C:評估過駕駛人的行車習慣,以做為調整保費的依據。 D:此系統會紀錄駕駛的加速狀況、煞車時的速度以及耗油量等相關資訊。 |
交通意外風險低的駕駛人理應少付保費,而新科技將使得這成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