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40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ffgggy
威爾斯親王 | 2012-9-30 10:00:11

減肥並不一定能減掉體脂肪,而減掉體脂肪的關鍵是在飯後30分鐘開始;原因何在?這30分鐘又該做些什麼,才能有效降低體脂肪?陳先生並沒有躲過這次流行性感冒的侵襲,高燒之後體重掉了許多,而且陳先生看起來臉色憔悴、毫無精神,那是因為水分流失,肌肉和脂肪一起衰減。但是雖然瘦了,並沒有能減肥,因為只要回到原來的生活,體重一恢復,脂肪會比肌肉更容易增加。為什麼?這和節食失敗的狀況一樣,減肥→恢復→減肥→恢復,這種體重持續增減的狀態,稱為「溜溜球現象」。這種現象往往會讓身體的肌肉減少,相對地脂肪的比例就會增加,漸漸變成不易瘦下來的體質。這就是大家必須注意體脂肪的原因。最近在醫學上測量肥胖不再只用體重,而是用脂肪佔體重的比例,一般的標準是用男性體脂肪率25%,女性30%。所以有人就算是體重超重許多,但體脂肪率只有20%,並不能稱為肥胖;反之若體重在標準以下,但體脂肪率在30%以上,也可以稱為肥胖。
                       碳水化合物也要節制
 體脂肪是吃下去的油、碳水化合物囤積而形成。
油變成脂肪很容易理解,但是碳水化合物呢?碳水化合物經過小腸分解之後,最終會變成葡萄糖進入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變成身體能量來源。但是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就是血糖濃度一升高,胰島素就開始分泌,胰島素是開啟脂肪細胞大門的鑰匙。胰島素可將葡萄糖從血液中運至脂肪細胞,使它們變大。就算在飲食中不吃脂肪,飲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也會讓脂肪細胞變大,讓身體肥胖。反之,若沒有胰島素,脂肪細胞的大門不會打開,葡萄糖不會進入脂肪細胞,脂肪細胞不會變大,人也不會肥胖。
                         脂肪是慢性病元兇?
 在腰部附近所抓起來的肥肉,雖然是看得見的胖,但在健康上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問題出在內臟脂肪。內臟脂肪附著在腹部胃腸周圍的腸系膜(為了固定腸子位置的薄膜),內臟脂肪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原因之一。因為脂肪細胞一變大,會分泌導致高血壓、高血脂症、糖尿病的物質,如讓血壓上升的高壓素原(angiotensinogen)及形成血拴,成為狹心症的PA-1等。
                            30分鐘決定一切
 大家都知道減肥的重要性,只不過一想到減肥馬上就想到節食和運動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1
FB分享
[ 義大犀牛加油!義大犀牛萬歲!義大犀牛一定要奪冠 ] !!!

取自∼真 好 笑∼名言
回覆 使用道具
lonesome_999
大公爵 | 2012-9-30 12:59:09

好帖就要回覆支持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