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763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123123pppp
男爵 | 2012-9-30 13:43:10

一.潛艇

  潛艇是海上作戰的殺手,它不僅具有隱密性、機動性,而且可攻、可守。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擁有多的潛艇,一些弱小國家也紛紛購置潛艇。台灣出于對抗祖國大陸、抗拒統一的目的,也夢想建立一支潛艇作戰部隊。但台灣本身無力建造技術要求高、研究開發經費龐大的潛艇。于是,只能企求于向西方國家采購。然而,武器的銷售與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緊密相連,中國擁有台灣領土主權、反對他國干涉中國內政,使那些欲賣潛艇等武器的國家不得不顧及維持與中國友好關系的事實,它們不願在武器銷售問題上得罪中國,失去中國這個合作夥伴,特別是在具有攻擊力的潛艇問題上顯得格外謹慎。因此,台灣除了40年代從美國接收的二艘潛艇和80年代從荷蘭購得的二艘潛艇之外,再也無法采購到更多的潛艇。不過,國民黨當局在處處碰壁的情況下,仍不放棄購置潛艇的計劃,並將采購潛艇列癲“軍事外交”中重點的重點。

  台灣現有4艘潛艇,分別是“旗魚”級的“海龍”號、“海虎”號和“古比級”的“海獅”號、“海豹”。國民黨擁有4艘潛艇,應該說數目不算少,但潛艇最具有威懾力的導彈發射功能卻缺乏,加上有2艘面臨退設,台灣潛艇除了近距離防衛之外,不具備攻擊作戰能力。

  “旗魚”級潛艇是台灣80年代從荷蘭購買的常規動力潛艇,共有2艘,定名“海龍”號和“海虎”號。其水面排水量2376噸,水下2660噸,主尺度66.9×8.4×6.7米,主機3部柴油機,4050馬力,一部電動機5100馬力,單軸。航速水面12節,水下20節,水面續航能力以9節速度可行10000海里,編制67人。裝有6個艇首魚雷發射管,備有SUT線導魚雷28枚,及SinbadsM型作戰系統、荷蘭SignaaI公司ZW06對海搜索雷達、SIAA-Z型艇殼聲納,可同時跟蹤8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的3個。

  “古比”級潛艇共有2艘,定名“海獅”、“海豹”,分別是于1945年和1946年制造,是台灣1973年從美國購買的淘汰潛艇,主要用于反潛訓練。其水下排水量2420噸,主尺度93.7×8.3×5.5米,3部柴油機,4800馬力,2部電動機5400馬力,雙軸,水面航速18節,水下15節,續航能力以12節可達8000海里,艇員75名。美國曾將艇上的10個魚雷管封死,但后來台灣封,並裝上MK37或SUT魚雷。艇上還裝有EDOBOR2B型艇殼聲納。

  二、水面作戰艦艇

  台灣水面作戰艦艇主要有護衛艦、驅逐艦、掃雷艦、登陸艦、導彈快艇、補給運輸艦等。其中護衛艦最多,共50多艘,但有10多艘“山”字號與“海鴉”級護衛艦役超過40年,面臨退役,另外40多艘是90年代以后購置的所謂“第二代艦艇”,包括“佩里級”、“拉斐特”級、“諾克斯”級。驅逐艦是50年代從美國接受的艦艇,同樣同臨淘汰問題,但國民黨當避自70年代開始進行改裝,期以延長其使用壽命。掃雷艦分“三夥伴”級、“永”字號、“進取”級,導彈快艇有“海鷗”級導彈艇和“沃斯珀”型海岸巡邏艇兩種,登陸艦有“中”字坦克登陸艦、“合”字號通用登陸艇、“新港”級登陸艦等,下面對這些艦艇作分別介紹。

  “佩里”級護衛艦:又稱“成功”級護衛艦。1989年台灣提出了淘汰“陽”字驅逐艦的“光華一號”計劃,即仿照美國“佩里”級護衛艦建8艘(后改12艘)大型護衛艦,預定分兩批建造,于1999全部完成。首艦“成功”號已于1992年3月下水。該艦裝有二座4聯裝“雄風”Ⅱ型反艦導彈、“標準”Ⅰ型艦空導彈、一座76毫米炮、二座40毫米炮、一座密集陣炮、二座MK-32三聯裝魚雷發射管、1-2架S-70反潛直升機、SPS-49(V)5對空雷達、SPS-55對海雷達、AN/SQS-56聲納和拖曳線列陣。1994年下水的第二批“佩里”級護衛艦可發射“標準”Ⅱ型或台灣自制的“天弓”防空導彈,並裝備先進的作戰指揮系統。“佩里”級護衛艦至1998年底建成7艘后停建。

  “拉斐特”級護衛艦:90年代,台灣制定了替代“山”字號護衛艦的“光華二號”計劃,即購買16艘法國“拉斐特”級輕型護衛艦,加裝台灣自制武器系統。這是法國最先進的輕型護衛艦,滿載排水量3500噸,艦長125米,寬15.4米,吃水4米,艦上可載一架大型反潛直升機,具有一定的隱身功能。至1998年底已有6艘服役。

  “諾克斯”級護衛艦:是台灣海軍向美租借的退役護衛艦,計劃先租再買,共16艘。滿載排水量4260噸,可載1架直升機。艦上除了“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和“密集陣”武器系統外,還裝有SQS—26聲納。

  “山”字號護衛艦:其有9艘,服役已40多年,面臨淘汰。艦上反艦武器裝備以火炮主,有2座單聯127毫米火炮及4-6座“博福斯”40毫米與56毫米火炮,台灣還在艦上加了二座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管,另在3艘艦上加裝了“小桷樹”艦空導彈。該艦還被作晲裝運輸艦使用,外島駐軍運送物資。

  “海鴉”級輕型護衛艦,屬美制,台灣現有3艘,服役期近50年,面臨退役。艦上掃雷設備被拆除,加裝上MK32反潛魚雷發射管,艦上還有2座76毫米火炮,4座40毫米與56毫米火炮和4座“奧里康”20毫米火炮。

  “陽”字號驅逐艦:共有24艘,原裝有M32型三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一座八聯霍尼韋爾“阿斯洛克”式反潛導彈發射器,現已分別進行“武進一號”、“武進二號”、“武進三號”現代化改裝計劃。“武進一號”于70年代開始改裝,裝有AN/SPS搜索雷達、AN/SPS-10對海搜索雷達、HR76C跟蹤雷達、MK35光電瞄準儀、127毫米火炮、意大利“奧托”76毫米艦炮、“雄風”Ⅰ型艦艦導彈、“標準”導彈,可同時跟蹤8個水面目標,並攻擊其中3個。“武進二號”于80年代開始改裝,裝有AN/SPS-29對空透過雷達、EL/M-2208多用途雷達、RTN-10X跟蹤雷達、AN/SQS-23艦殼聲納、意大利“奧托”76毫米艦炮、“雄風”Ⅰ反艦導彈、瑞典“博福斯”40毫米火炮、一座六聯裝“小桷樹”艦空導彈,作戰指揮系統以色列的RESHET型,可同時跟蹤12個目標,並攻擊其中3個,反應時間約20秒。“武進三號”于80年代末進行改裝,裝有DA08對空對海雷達、AN/SPS-10對海搜索雷達、STIR火控雷達、HW-160火控雷達、AN/QS-23聲納、“長風三型”電子戰系統、“標準”Ⅰ型艦空導彈、“奧托”76毫米炮、瑞典“博福斯”40毫米炮和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一架500MD輕型反潛直升機、一座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和一座三聯裝MK46魚雷發射裝置,采用H-930MCS作戰系統,可同時追蹤24個目標,攻擊其中4個,反應時間8秒,具有防空、反潛、反艦綜合控制能力。

  “三夥伴”級獵掃雷艦:法國、荷蘭、比利時三國聯合研制的性能先進的獵掃雷艦。其滿載排水量595噸,艦上裝2具PAP104遙控掃雷具有法國DUBM21B艦殼聲納。該艦玻璃鋼結構。

  “永”字號掃雷艇:是台灣現役掃雷艇主力,共有13艘,但其艦齡已超過40年,實際上已不能擔負掃雷任務。其滿載排水量375噸,艇上有二座雙聯裝“奧里康”20毫米火炮。

  “進取”級遠洋掃雷艦:1955年在美軍服役,后美國轉讓給台灣。滿載排水量780噸,長52.6米,寬10.7米,吃水4.3米,以4部柴油引擎雙車推進。

  “海鷗”級導彈艇:是台灣引進以色列“胡峰”級導彈艇技術而建造的,共造50艘。其滿載排水量47噸,速度36節,續航力以32節可達700海里,人員編制10人。艇上裝有2枚“雄風”Ⅰ型反艦導彈,1座“奧里康”20毫米火炮,火控系統MK35光電指揮儀,對海雷達LN66型,制導雷達割CAR76C5型雷達,還備有肩射式防空導彈。它是台灣建造數量最多的導彈艇。

  “沃斯珀”型海岸巡邏艇:是台灣中船公司于1987-1990年建造的艦艇,其有22艘,主要用于海岸巡邏、港口反潛和對付蛙人。滿載排水量143噸,長32米,航速40節,艦上有一座“博福斯”40毫米或60毫米火炮,有二個深水炸彈施放軌,還有對海雷達和艇殼聲納。

  在台灣海軍部隊中服役的還有一種新型巡邏艦。它便是被列入台灣軍事當局“光華三號”計劃、台灣自行開發的500噸級近岸巡邏艦。該種型號的第一艘巡邏艦“錦江”號于1994年12月開始服役,到1999年12月止,台灣海軍已有6艘這種類型的導彈巡邏艦。

  “中”字號坦克登陸艦:是美國于1946-1961年轉讓給台灣的艦只,共有20艘,服役期均超過40年,是台灣兩棲作戰兵力輸送的主力。艦滿載排水理4080噸,標準排水量1653噸,主尺度100×15.2×4.3米,航速11.6節,續航力15000海里,編員100-125人。裝有8座“博福斯”40毫米與56毫米炮和幾門“奧里康”20毫米火炮,最大裝載量1230噸。

  “合”字號通用登陸艇:蹲國“二戰”期間建造,台灣共有22艘,滿載排水量309噸,主尺度36.3×10×10.5米,航速10節,編員15-25人,有2-3座“奧里康”20毫米火炮,可攜載150貨物或3-4輛坦克或250名士兵。

  “新港”級登陸艦:共有2艘,是1994年台灣從美國租借的。該艦于1970年元月加入美國海軍服役,其排水量8450噸,航速12節,艦員257人,可容納451名登陸士兵。可運送坦克、重型車輛、工程裝備以及無法輕易以直升機或飛機運用的其他補給品。艦上可裝重500噸,在非戰斗裝載時可載貨2000噸。

  機械化登陸艇共有250艘,主要用于登陸時運送裝甲運輸車輛和人員。滿載排水量57噸,主尺度17.2×4.2×1.2米,航速9節,可載34噸貨物。

  272型登陸艇:台灣70年代建造,約30艘,滿載排水量5噸,上面有2部7.62毫米機槍,主要用于兩棲戰中派遣陸戰隊蛙人清除海灘障礙和排雷。

  除了護衛艦、驅逐艦、掃雷艦、登陸艦、導彈快艇等艦艇之外,台灣還有“武夷”號補給艦和新型的快速運輸艦。“武夷”號大型綜合補給艦是國民黨海軍參照美軍海運TAO-187級油水補給艦而于1989年建成的大型綜合補給艦,滿載排水量17000噸,艦上可載9900噸油、水、武器裝備和食品,可搭載1架CH-47或2架S-70直升機,有一座8聯“小桷樹”艦空導彈發射架和“博福斯”40毫米與70毫米火炮各一座。新型快速運輸艦是台灣“中船公司”設計制造的新型快速貨物人員運輸艦,其外型與美國的“阿戈爾”快速貨物運輸艦相似。

  三、艦用武器

  台灣艦用武器主要有S-70CM1反潛直升機、S-70海上救援直升機、500MD“防禦者”輕型反潛直升機、“標準”Ⅰ型艦空導彈、“海上小桷樹”艦空導彈、“雄風”Ⅰ型艦艦導彈、“雄風”Ⅱ型反艦導彈、“魚叉”反潛導彈、“阿斯洛克”反潛導彈、SUT魚雷、MK46魚雷、MK44魚雷、MK10多管反潛火箭炮、MK54深水炸彈、WSM-110水雷、WSM-210水雷、MK6水雷、MK38火炮、MK30艦炮、“奧托”76毫米/62緊湊型艦炮、“博福斯”近距防空武器系統、CS/UPS對海搜索雷達、STIR制導雷達、CR-201“工蜂”六型干擾火箭發射器等。

  下面對台灣艦用武器進行逐一介紹。

  S-70CM1反潛直升機:1991年台向美國購買了10架,后又購買了10架,主要用于岸基反潛和配在新一代水面艦艇上。機上電子設備AN/ASN-150戰術導航系統,機載雷達AN/APS-143(V),以及AN/AQS-13B吊放聲納、AN/ASQ-81(V)磁探儀。最大航速每小時361公里,續航力550公里。機上可載2枚MK46魚雷。

  S-70C海上救援直升機:美國于1984年批準向台灣出售,共24架。機上有2名機組人員,可載士兵12人,最多達19人,可吊運3629公斤貨物,最大航程可達550公里。

  500MD“防禦者”輕型反潛直升機:是台灣艦載輕型反潛直長機,最大起飛重量1610公斤,航速每小時204公里,續航力376公里,可攜1枚MK44或MK46魚,空中滯留時間1小時48分鍾。電子設備機頭部搜索雷達、A/ASQ-81拖曳磁控儀,其探潛距離達900米,靈敏度0.5伽瑪。它裝配在16艘“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艦1架。

  “標準”Ⅰ型艦空導彈:是國民黨海軍加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的導彈。導彈航程46公里,半主動雷達制導,速度2馬赫,發射時需調整艦的航行方向,最大高度20000米。與它相配的還有“標準”導彈垂直發射系統。該系統是台灣研制的新一代護衛艦的第二批導彈發射系統,可發射“標準”Ⅱ型區域艦空導彈或台灣自制的“天弓”導彈,與“長白”相控陣雷達相配合構成防空武器系統。可同時攻擊多個空中目標,射程達73公里。

  “海上小桷樹”航空導彈:是台灣從美國購買的一種紅外制導空空導彈,是由“響尾蛇”空空導彈發展而來的。彈長2.87米,彈徑127毫米,最大射程3公里,有4聯裝和6聯裝兩種發射裝置,裝配在“陽”字驅逐艦上。

  “雄風”Ⅰ型艦艦導彈:是台灣仿照以色列“伽伯列”型導彈生葵,其射程36公里,半主動制導,速度0.7馬赫,飛行高度100米。彈長3.41米,彈徑340毫米,翼展1.35米,發射重量520公斤,彈重500多公斤,彈頭重75公斤。制導雷達割TN-10X或HP-76C。發射裝置通用貯運發射箱。裝配在驅逐艦和導彈艇上。

  “雄風”Ⅱ型反艦導彈:是台灣參照美國“魚叉”反艦導彈設計的,分艦艦型和岸艦型,有效射程60公里,超視距射程最大80公里,速度0.85馬赫。采有慣導加末端主動雷達制導,導彈火控雷達割TN-10X火控雷達。台灣還在研制這種類型的潛艦和空艦型導彈。

  “魚叉”反潛導彈:美國海軍于1968年研制成功,70年代服役。1993年,台灣購得41枚,后來又購得一批,共有100枚這樣的導彈。彈長3.72米,翼展0.91米,彈徑0.31米,彈頭重321公斤,水面發射重量475公斤,有效射程80海里,具有高爆炸力。可自動尋找目標。它裝配的“諾克斯”級導彈護衛艦上。

  “阿斯洛克”反潛導彈:是美國60年代開始裝備在水面艦艇上發射的短程反潛導彈,70年代賣給台灣,台灣有12艘驅逐艦裝有此型導彈。彈長4.6米,彈徑325毫米,發射重量435公斤,射程2-10公里。由一枚MK46魚雷及一固體火箭推進器組合而成。其火控系統MK114,包括MK53攻擊戰術顯示台、MK134計算機等。台灣使用的是MK112八聯裝發射裝置。

  SUT魚雷:系德國制造,新型線導魚雷,可裝備水面艦艇和潛艇。台灣海軍采購該雷主要用于裝備在“旗魚”級潛艇上,每艘28枚。雷長6.15米,直徑533毫米,既可在深水,也可在淺水中使用。

  MK46魚雷:是美國于1965年開始生葵輕型魚雷,可以從水面艦艇、飛機和潛艇上發射。台灣所有的驅逐艦都裝有此型魚雷。其射程11公里,速度40節,彈長2.59米,直徑324毫米,重258公斤,彈頭重44公斤,采用主、被動聲納制導。使用MK32三聯裝發射裝置。

  MK44魚雷:系美制但已淘汰的輕型魚雷,但台灣仍在使用。可從水面艦艇、潛艇和飛機上發射,采用主動聲納制導,射程5公里,速度30節,最大下潛深度300米。

  MK10多管反潛火箭炮:是美國“二戰”時使用的反潛武器,台灣仍在使用,24管。裝在“陽”字號驅逐艦上,發射距離300米,深度61米,炮彈重量26公斤。

  MK54深水炸彈:可挂在S-2E反潛飛機翼下;WSM-110是一種感應水雷,可挂在S-2E反潛飛機上;WSM-210水雷是一種由艦艇布放的感應水雷;MK6水雷r種由艦艇布放的沈底感應水雷;MK38火炮是“陽”字號驅逐艦上裝備的二戰時使用的艦炮,雙聯裝,口徑127毫米,射程17公里,每管發射率每分鍾15發,仰角85度,彈重25公斤,炮重1810公斤。

  MK30艦炮:蹲國“二戰”時使用的艦炮,單聯,口徑127毫米。射程17公里,彈重25公斤,仰角85度,每分鍾射15發,射高9830米。

  “奧托”76毫米/62緊湊型艦炮:是台灣從意大利購進的海軍武器,用在“陽”字號驅逐艦上。射程對海16公里,對空12公里,發射率每分鍾10-85發,彈重6公斤,炮重7.5噸。

  “博福斯”40毫米/70毫米單管艦炮:是台灣從瑞典引進的小口徑快速防空火炮,裝配在“陽”字號驅逐艦上,每艘2座,既可用于防空,可又用于近距反艦。射程約4000米,發射率每分鍾300發,炮彈初速每秒1000米。

  “密集陣”近距防空武器系統:是台灣從美國購買的海軍防空武器,用在“陽”字號驅逐艦的改裝上。火炮6管20毫米“加特林”火炮,每分鍾可射3000發,探測跟蹤發射全部自動化。

  CS/UPS-70對海搜索雷達:系台灣自行研制的艦載近程雙頻對海搜索雷達。采用固態脈沖技術,分S波段和X波段。其型號UPS-50(X)C。

  STIR制導雷達:是一種近程跟蹤制導雷達,用于制導“陽”字號艦上的“標準”Ⅰ型艦空導彈和76毫米火炮。有X波段和K波段。采用主動目標顯示和“多普勒”跟蹤。

  CR-201“工蜂”六型干擾火箭發射器:是台灣自行研制的16管126毫米來干擾火箭發射器。可發射紅外和箔條干擾彈,射程約10公里。每艘驅逐艦裝有4座,台灣大部分艦艇上都裝有這套系統。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9 + 9 感謝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9  金幣 + 9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