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11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蔡元培
王子 | 2012-10-9 20:58:35

便 秘

 「吃、喝、拉」是維持生命的基礎,當排洩障礙時,將是體內亂源的開始。現代人由於飲食精緻、生活不規律、緊張繁忙等因素,促使便秘族大增,輕者腹痛.頭痛;重者引發癡呆、癌症。對於排便大事,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

病因篇

 排便是人類身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之一,當食物消化、吸收至殘渣排洩約需24至48小時。若排便時間超過48小時,或是排便困難,即可稱得上是便秘。

 便秘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症狀,若誤認便秘是小毛病,將可能因小失大,應仔細認識此號稱萬病之源──便秘的來龍去脈。

 醫學家把便秘分為慢性變成習慣的「習慣性便秘」和某種疾病引起的「器質性便秘」兩種。

習慣性便秘

 大部分的便秘族屬於此類型,其發生原因大都與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有關,例如-

飲水不足
人體必須從腸道吸收適量的水分,供給新陳代謝所需,一旦水喝的少,自然腸道內殘留的水分就少,糞便也就變得乾燥堅硬。此外,喜歡吃辛辣、重口味、嗜酒無度的人,或是感冒的人,腸道內火旺、水分不足使得大便乾結。

纖維食物攝取不足
由於飲食的精緻化或是吃得少或是牙齒功能差,使得纖維食物不足,糞便量減少。

排便動力缺乏
如老年人、多次妊娠女性、過胖者,因腹肌衰弱而引起。

情緒因素
緊張、壓力或憂愁、思慮過度的人,將影響傳導排便的神經,並且使胃腸功能低下,造成便秘。

疲勞
經常勞累的人,腸蠕動機能不足,易引發便秘。

藥物作用
服用抗組織胺及去除充血劑,易使大便乾燥,而某些會促使腸蠕動減緩的藥物,如鎮定劑、止痛劑、安非他命、減肥藥、抗憂鬱藥、含可待因的咳嗽藥、鈣劑、鐵劑,也易引發便秘。

運動不足
長期久坐,活動量小或長期臥病的人,因腸蠕動不足,容易便秘。

習慣不良
沒有定時排便習慣,或是經常拖延上大號的人,容易導致排便反射作用失調。

治療篇

 便秘是許多人共通的毛病,但很少人會就醫治療,通常是買成藥自療。究竟便秘應如何求治才好?

 瀉藥和灌腸是大部分便秘者用以解便的方法。瀉藥可刺激大腸產生劇烈收縮,達到瀉肚、通便之效。然而瀉肚之後,便秘仍接踵而來,並且還可能變本加厲,腸管道因而愈來愈無力,藥量也愈服愈重,最後大腸完全失去蠕動的能力。因此,服用瀉藥並非明智之舉。若需服用請依照醫師指示,一但藥效差時,不要增加藥量,最好換另一種藥較好。

 灌腸器是一種自肛門塞入的潤滑劑,它會刺激腸道粘膜,使糞便易於排出,其暢通感覺倍受便秘族歡迎。但灌腸器頂端堅硬,若使用時過猛,極易造成肛門肌肉或直腸粘膜受損,產生直腸潰瘍,被誤診為癌症的機率高。使用時,先在灌腸器頂端或肛門口塗上凡士林,以減少摩擦,或是購買合乎人體工學的灌腸器,可降低傷害的發生。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心態決定選擇,選擇決定人生!你有怎樣的心態,你就有怎樣的人生!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