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913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ffgggy
威爾斯親王 | 2012-10-11 17:47:01

ETtoday 新聞雲

Joss

無論健保一代二代,健保美其名稱保險,實則脫離保險應依年齡與不同類型風險與出險的精算,皆以經常性薪資為計算基礎。在一般民眾的觀念就是有限付費下的社會福利,當作是一種稅的概念。就算健保周轉不靈也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支助,左手交右手。抽煙酗酒嚼檳榔有多繳健保費嗎?那還說是保險費根本自欺欺人!

但很多雇主常為規避勞健保的部分負擔,往往高薪低報。以高額的紅利與年終取代,甚至大幅超越年薪,卻不願加薪。常以法定基本工資申報,不僅逃了勞健保,也損害勞工權益,對誠實申報的公司非常不公平。試想,一位房仲業務拿基本工資為底薪,賣一間房抽傭就可能超過年薪,卻每月仍繳最低健保費。若業績更好,就算年收入幾百萬還是一樣健保費。而誠實申報的公司,年薪數百萬的頂層主管,勞雇雙方都要負擔高額的勞健保。這樣公平嗎?

雖然二代健保也將納入過高獎金徵補充保費,對高本薪申報的人仍不公平。

而現在傳出補充健保費拿定存族與投資人開刀?

定存利率低,早已經是負利率時代。以定存理財的人是最保守的理財方式,利息錢非獲利,連物價上漲都彌補不了。

而投資人參與分配股利。一種人是長期投資,政府不是口口聲聲要投資人長期投資?而現在要懲罰?另一種人是因為股票套牢,不得已只好當股東,股票市價可能還在大幅虧損。

請問衛生署長,何謂負利率?什麼是除息除權?都不知道吧?施政要考慮總體,內閣沒人有點經濟常識?那不就是圖利法人?逼一般民眾將資金投資海外,那還拼什麼經濟?

所得高的人多繳一點稅,多付一點健保費,全民皆認同。那就以綜合所得稅的概念課徵健保稅吧!

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扣繳的流程與邏輯,民眾皆熟悉,也比現行健保計算眷口簡單。以每月扣繳的健保費,就如同薪資預扣所得稅。若有非薪資的其他收入就可以加徵健保稅,就算半個月獎金也跑不掉。如同申報綜合所得稅報稅般,有免稅額,有扣抵額,如同最低稅賦制設個人最低健保費。而且將來還可能有證券交易所得與不動產交易所得,及海外所得。財政部怎麼如此本位主義自絕於世外?

精算全國每年健保支出與全民綜合所得,重新訂定健保費率,既達到較為公平,能服眾鑠之口。

如此稽徵成本低,也減少雇主規避勞健保而不願加薪,也不會出現教規避勞健保的課程。

別再說是健保費,就講白了就是健保稅吧! 請立委快修法!

●作者Joss,北市,大畢,服務業。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關門放狗 + 30 感謝大大分享
oo7tourist + 12 + 1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 義大犀牛加油!義大犀牛萬歲!義大犀牛一定要奪冠 ] !!!

取自∼真 好 笑∼名言
回覆 使用道具
幻劍小道
王爵 | 2012-10-12 09:27:14

{:3_322:}雖說是健保稅
不過我贊成需要徵收就要徵收
畢竟健保是為了大眾的健康著想
不過真的也要依不同財富等級進行不同稅率才對
而且級距要拉大
這樣才會讓大家覺得是會讓人心服的政策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oo7tourist + 8 + 8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JemiWuWu
侯爵 | 2012-10-12 12:36:07

健保費,實際上已經是稅了,只是官方不願意承認而已。
大方的正名吧。
要加稅就光明正大的作,不要在那邊偷偷摸摸,遮遮掩掩的。
例如說,
5%級距的繳稅,需要加徵 1% 的健保稅,
12%的,加徵 2% 的健保稅,這樣,稽徵成本也降低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幻劍小道 + 6 + 6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oo7tourist
威爾斯親王 | 2012-10-12 18:08:49

本帖最後由 oo7tourist 於 2012-10-12 18:13 編輯


其實不是我們天生口賤沒水準愛開罵
只是今年以來攸關民生議題不斷發燒讓全民雞飛狗跳
實在令人心中怨念不斷滋長 到底是百姓笨還是政府腦殘
一個光輝十月原本該好好為國家慶生  可是人人沒心情
再加上經濟景氣實在大壞  大家收入沒增加就算了
政府一再耍小聰明 漲價的漲價  加稅的加稅
反正只要政府短收的稅收都直接向民眾索討填補國庫
嘴裡頂著公平正義  手理專做苛刻百姓的算計
怎不叫人憤怒心寒 大刀一揮不是朝向企業跟財團
而是直接往最基層辛苦的百姓坑殺他的生活費
這算甚麼公平正義  簡直是討好財團然後坑殺百姓

一 奢侈稅
去年六月火速通過的禁奢條款  擺明著是在打壓房仲業
法案實施了一年  房價有跌嗎?沒有  照樣漲的很熱絡 豪宅成交履創天價
有實質上對民眾名顯的收益嗎  有!  多出一萬多房仲業者失業人潮
台北市光倒閉關門的房仲業者不下千家  誰來為他們的出路著想?
去年預估信誓旦旦說一年能實收稅額高達一百五十一億
結果呢?  才只收到五十幾億  成效落差之大真是摔破失業者的眼鏡!

二 油電雙漲
事情才發生在今年四五月 油價因為購油成本不斷攀升
再加上國際中東緊張情勢不斷擴大 伊朗以色列衝突好像即將引燃
所以油價短期期貨高攀不下 為了紓解中油的法定盈餘營收繳交國庫壓力
於是一夕之間油價足額調升三元 隨後在祭出電價也要反應成本也要調漲
雷人的事情發生了  竟然調高油價之後因為中東情勢急轉  
油價大跌回到每桶八十二美元 國內隨即反應實際成本連降十三次...
剛好又回到當初起漲前的三分之一不到價格內...
這一波毫無前瞻 預測完全失準 因為預期的漲價心理因素
所有調漲上去的民生物資價格已經回不來了...
就在上個月又是電費及轉彎說不漲了  延到明年十月在檢討
大有為的政府你在耍寶嗎 玩笑也不是這樣開的

三 證所稅
這個天大的公平正義崇高的理想  在當前的領導人意志下使命達成
而且是獨步全球的絕無僅有的搬石頭砸自己腳的政策  世界之冠  誰與爭鋒
全球美債歐債爛攤子還在收尾的三月  大家極力在想辦法開創利多 以舒緩景氣不振
結果國內忽然傳出要課徵證所稅  放了一個大利空  趕走了一堆投資客
為的只是所謂的資本利得稅的公平正義  說的很鏗然有力  猶言在耳
所有荒腔走板的版本我們在此不再多說 就只說現實的台灣股市
因為這個法案莫名其妙無故蒸發市值三兆 每天成交量縮水到只剩四五百億
原先預估每年的證交稅一千一百億  也負成長到實收不到七百億的水準
這讓人想到無頭蒼蠅怎樣跟他的腳步走呢?
前劉部長說預計年課徵一百一十億的理想沒達成
我看到明年此時  一毛錢都課不到 因為法案又見風轉舵了 什麼也不是

四 健保補充費
好偉大的計劃  可是健保是社會福利還是社會保險的起碼份祭都分不清楚
按照公平正義的理想應該是要向有錢人去加費  向企業主徵收補充費
結果為了討好大企業  就轉向大眾索取  大刀一輝說只要薪資以外的收入
兩千台幣就要繳收百分之二  這點又再度觸怒了所有民眾了〈前幾天又說改為五千了〉
補充費竟然向弱勢族群索討 這是變相的一種加稅
就是因為要貼補家用才去兼差 學生才去打工 這種收入要列入補充費
銀行的定存是老年人的生活保本費  連這個利息也要A
股息股利  不管有沒有填息 虧錢的貼息照樣算有收入  也要繳交補充費
大家看著了  到明年實施之後  國內法人投信在分發股息股利的四到九月
一定會引爆棄息棄利的風潮  到時候股市無量崩盤看政府怎麼玩  有多少錢去護盤
因為股息股利分配一定要填息才算有賺到  沒有填息像宏達電今年發股息四十元
一毛錢都沒賺到  那還是投資人自己的錢貼息 因為發放股息股價市值直接減四十元
這樣真的很好賺嗎  沒虧死就已經是含淚而笑了


五 調整基本工資
原先誓言但但的要調漲基本薪資的政策  也是虎頭蛇尾不歡而散
這我就不想多說了 協調會照樣開  時間照樣推辭  最後不歡而散
負責的人也請辭了 只剩下最終的半套〈時薪調整〉基本薪資沒動

綜觀以上所有軌跡  我看到一件事情 這些政策都對  都應該去實施
可是時機不對  把對的事放在不對的時機 沒有足夠共視 沒有廣大的溝通
所以每件事都只能是領導者自己唱獨腳戲  沒人看得懂他的劇本在唱哪一劇
這就是台灣現在的最大信心危機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ffgggy + 10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