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luinluog
準男爵 | 2012-10-18 23:51:26


法律保護誰?


先和網友玩一個腦筋急轉彎。問題如下:
如果發現配偶在外積欠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負債,而家中資產卻是登記在你的名下,你該怎麼辦?


很多人會選擇「離婚」,以為婚離一離就沒事了。如果網友的答案也是離婚,可就損失慘重了。


因為在法律上,如果夫妻沒有辦理「分別財產制」。離婚後,沒有財產的一方可向對方請求一半的財產,就算當事人不主張請求,握有債權者(例如:銀行)也可以「代位求償」。


最近嘉義也有一名婦人,丈夫早在十幾年前就拋家棄子,不知去向。後因投資股票失利,積欠某銀行1千多萬的債務,由於雙方早已不相往來,婦人並不清楚丈夫經濟狀況。一直到最近收到法院查封拍賣財產通知,才知道辛苦了幾十年買的房子和財產都無法得到保存,她認為民法關於夫妻財產的規定,不盡完善健全,對弱勢、無辜的一方很不公平。


不僅嘉義婦人,一般民眾大概也都不知道。早在民國96年5月,民法第1030條之一修正後,夫妻財產請求權就已不具專屬性。當夫妻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不但繼承人可以代為主張,連債權人也可以替夫或妻,代位行使夫妻財產差額請求權。


所以,家庭若有類似情形,為確保妻或夫彼此權益,律師建議到法院辦理「分別財產」會比「離婚」或「置之不理」有效。


*法律保護誰?


現今社會道德和良心都已經不值錢;而法律也只保護懂法的人,而不是好人。 很多人遇到事情,喜歡問身旁親友。其實跟法律有關問題,一般人根本不懂(除非親友學法),所問非人,不但於事無補,有時更糟糕。


許多人一聽到律師諮詢也要付費,就很捨不得。等到真正走上法律途徑,或官司打輸了,需要付出更慘痛代價,才悔不當初。


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經遭遇詐騙集團。當她發現被騙後,第一時間就委聘了律師,而且一次聘請三位(因律師各有所長),經過整整一年的訴訟,雖然前後支付了將近50萬元律師費,不過卻保住了上千萬元的財產。


如果執著律師費太貴,不肯聘請專業律師協助;萬一最後房產判定歸屬於詐騙集團,豈不是因小失大。


*親簽效力大


與投資人有關的「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成立將屆滿一年,一共完成486件評議案,其中有154件(約占32%)裁定金融機構必須部分或全部賠償消費者的損失。


「金融消費評議中心」曾經處理過一件投資型保單的爭議案,契約書中明訂不保證投資績效,且壽險公司還有放大、紅字標明,消費者也在契約書上簽名。中心表示「這件案子告上法院,消費者未必能勝訴」,幸好消費者出具了業務員行銷時,試算報酬率的文件,最後裁定壽險公司要負一定比率賠償責任。


投資人雖然有「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當後盾;不過還是要謹慎小心,尤其是消費者在契約文件上簽署具有法律責任姓名,就等於「輸一半」。


*個資法施行 權利有保障


「個人資料保護法」十月一日正式上路,未來個資外洩,最高可求償兩億元、刑度最重可處五年有期徒刑。


至於,銀行、保險、電信等企業的擾人電話行銷,也將有法可管。企業利用個資行銷時,須經當事人書面同意,一經拒絕須立即停止行銷,否則將受罰。


另外,若購物台、大賣場、網路業者不慎洩漏個資,民眾可以委託公益社團提請團體訴訟、集體求償;若有民眾自認明明沒提供業者個資,卻收到廣告DM,有權要求業者說明,如發現業者違法蒐集可以求償。至此,一般民眾的隱私權,總算開始有了保障。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jack2451
侯爵 | 2013-2-13 17:07:08

謝謝你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