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40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ffgggy
威爾斯親王 | 2012-10-31 13:48:49

 1.一大關鍵是養陰陽
  -- 四季養生的總原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目的在於借助天時,調整陰陽平衡
  春夏是陽長陰消的時期,陽長佔優勢,所以春夏要借助天地陽長的趨勢養陽;秋冬是陰長陽消的階段,因此,秋冬要利用天地陰長的時機養陰。這就是四季養生的核心,是要順應四時陰陽氣化的緣由。因為借助天時養生,所以得天之助而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 二大關鍵是順應生、長、化、收、藏
  我們知道,一年四季呈現著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趨勢,其規律是:
  -- 春主生
  -- 夏主長
  -- 秋主收
  -- 冬主藏
  所以春天要養「生」,夏天要養「長」,秋天要養「收」,冬天要養「藏」。
  -- 什麼叫養「生」?
  養「生」,就是春天應借助大自然的生機,去激發人體的生機,鼓動生命的活力,從而進一步激發五臟,盡快從冬天的藏伏狀態中走出來,進入新一年的生命活動。春天重在養肝,因為肝主生機,肝應於春。
  -- 什麼叫養「長」?
  養「長」就是利用夏天天地的長勢,去促進人體的生長功能,重點在養心,通過調動心的氣血運行功能去加強人體的生長功能。養長包括夏天要長個子、長肉、長骨骼。
  -- 什麼叫養「收」?
  養「收」就是順應秋天大自然的收勢,來幫助人體的五臟盡快進入收養狀態,讓人體從興奮、宣發的狀態逐漸轉向內收、平靜的狀態。
  -- 什麼叫養「藏」?
  養「藏」是指順應冬天天時的藏伏趨勢,調整人體的五臟,讓人體各髒經過一年的辛苦後,逐漸進入休整狀態,也就是相對的「冬眠」狀態。
  總之,我們強調養生、長、化、收、藏的意義,最重要就在於借助天時調整我們的陰陽。
  3 . 三大關鍵是養五臟
  -- 怎樣借助四時陰陽養五臟?
  肝應於春。
  春天肝氣當旺,肝主生,所以春天養肝比其他時候效果要好,那麼我們在春天就應該借此天時重點調養肝的陰陽,重點治療肝的病,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心應於夏。
  夏天心氣當旺,心主長,所以夏天是養心的最佳時期,因為可以發揮心氣當旺的優勢,這樣夏天調養心、治療心病就比其他時候效果要好得多。
  脾應於長夏。
  長夏(農曆6月、公歷7∼ 8月),脾當旺,脾主化(催化、熟化、生熱、消化),所以長夏應借助自然界的氣化趨勢及五臟趨勢重點養脾、調脾、治脾。
  肺應於秋。
  秋天肺當旺,肺主收,所以秋天應利用「肺當旺」的趨勢養肺、調肺、治肺病。
  腎應於冬。
  冬天腎氣當旺,腎主藏,所以冬天應利用腎氣主時的機會來養腎、調腎、治腎病。
  -- 如何利用四時的「六氣」調五臟?
  四季產生六氣(風、寒、暑、濕、燥、火)。
  天時中的六氣,是四季陰陽氣化產生的,是養人的,每一個氣對人體都是不可少的,就是說,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天地中的六氣。
  異常六氣又叫六淫,是非正常氣候形成的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侵害人體會形成疾病。所以六氣既養人也傷人,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六氣與人體相通的規律是什麼?
  風氣(春天的氣)通於肺;
  熱氣(夏天的氣)通於心;
  濕氣(長夏的氣)通於脾;
  燥氣(秋天的氣)通於肺;
  寒氣(冬天的氣)通於腎。
  六氣怎樣影響五臟?
  風氣通於肝。大自然中的風氣和肝的關係最大。風是春天的主氣,所謂春天主風。風在傷害人的時候,稱為風邪,風邪屬於陽邪,最容易損傷人的肝,尤其易損耗人的肝陰,使我們發生肝陰不足,出現頭暈、眼干、目澀、脅肋灼痛、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弱細數等症,風邪甚至還會擾動肝陽,出現肝風、甚至中風。這種情況叫外風引動內風,所以春天養生最應重視養肝息風。
  火氣通於心。夏天,大自然中的火氣、熱氣最大,與心的關係也最密切。火是夏天的主氣,所謂夏天主火。火在傷害人的時候叫做火邪,火邪屬於陽邪,侵害人的時候心臟首當其衝,也就是說火氣最先傷害心臟,這就叫做火氣通於心。加之心為火髒,火為陽邪,兩火相逢,心神最易受擾,出現心煩、失眠,甚至出現汗多、躁狂等情況,所以夏天最要注意養心安神。
  濕氣通於脾。長夏(農曆6月,陽曆7∼ 8月),天時之氣以濕為主,天氣又濕又熱。濕與脾的關係最大,因為脾是一個濕髒,兩濕相遇,濕上加濕,所以長夏天濕、地濕、人的脾也濕,這樣脾的消化功能就常常受到影響,而出現噁心、舌苔厚膩,不想吃飯,甚至頭昏、頭痛,這就叫做脾為濕困。所以長夏要多注意健脾、醒脾,要多吃點藿香、佩蘭、薄荷、生薑等芳香化濕之品及健脾養脾的藥食如白扁豆、白朮、薏苡仁等,原因就是濕氣通於脾、脾為濕困。
  燥氣通於肺。秋天,天時中的燥氣最強,燥氣和人體五臟中的肺關係最為密切,燥是個陽邪,性干。燥氣為患,往往最先影響肺,這就叫做燥氣通於肺。而肺又是一個很嬌氣的臟器,它最怕燥,一旦被燥邪所傷就易出現氣逆、喘咳、口乾鼻干、咳痰黏稠而乾等肺燥津虧氣逆的病證。所以秋天最要注意養肺生津。
  寒氣通於腎。冬天寒氣最重,寒氣傷人時,就稱為寒邪。寒邪最易傷人的腎,因為腎氣是水髒,其性為寒,這樣天時的寒氣和人體之腎,兩寒相逢,雪上加霜,腎陽易受傷害,這就叫做寒氣通於腎。腎陽受損就會出現怕冷、肢涼、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苔白質淡、脈沈無力,甚至出現腰腿腫等情況,所以冬天最要小心養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關門放狗 + 3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 義大犀牛加油!義大犀牛萬歲!義大犀牛一定要奪冠 ] !!!

取自∼真 好 笑∼名言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