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葉錦祥
藉著此次受邀採訪Trofeo Maserati賽事的機會,與中國CTCC賽事有了第一次的接觸,到在上海賽道的Pit區逛來逛去,因為這次的正賽是WTCC世界房車錦標賽的第八站,有2/3的整備區均為WTCC車隊所使用,其他1/3則為CTCC中國房車賽,仔細看雖然仍可以分辨兩個組別間的車隊規模,但差別微乎其微,沒想到在短短十年間,中國賽車運動已經有了飛快成長。國內賽車運動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但跑了那麼多年,從龍潭賽車場或者是現今的全民樂活賽車場,我們始終跳不出那個旋渦,即便直到今年我們才又多了一個大鵬灣,但因為安全規範與周遭配套問題的限制,仍無法舉辦像樣的國際賽事,讓國內許多有心朝賽車運動發展的車界人士仍舊持續耗損,一輪換過一輪,賽車場上的面孔一直在變,沒有完整的配套與贊助,錢燒完了,熱情也沒了。
看得出來這是參加中國CTCC房車賽的車隊嗎?車輛規格及檢修操作程序幾乎已快要跟WTCC車隊相同。 |
反觀對岸,雖然起步比我們晚,但人家一開始就蓋了個F1規格的賽車場,主要的一線城市也都能找到賽車場,大格局造就出完全不同於我們的大環境。我們有TTCC房車賽,對岸也從2003年開始舉辦CTCC房車賽,在經過短短八年的演變後,我們的TTCC還是一樣,一兩個技師拖著千斤頂與一箱隨身工具就算是維修團隊了,有時車手還要自己跳下去修車,但反觀CTCC,除了車輛規範已比照WTCC,廠隊規模與賽車製作幾乎已比照國際標準,老外工程師、原廠設計的空力套件、序列式變速箱、競賽用避震器與一整個技術團隊,更別說是空檔期間完全比照WTCC廠隊SOP的檢修調整程序。當然,能夠看到對岸有如此快速與健全的發展,這雖讓早期曾參與國內賽車運動的筆者非常羨慕,不過卻也非常吃味及感嘆,一直卡關的國內賽車運動要如何才能跳出這個旋渦?相信在政府與執政人士對賽車運動的印象仍沒有改變之前,一切都是死胡同。
同上。 |
在車廠的大力贊助下,廠隊使用的賽車幾乎都有原廠賽車部門的技術支援。 |
此次WTCC賽事中最受矚目的就是Honda Civic,JAS車隊自2013年賽季起以Honda半廠隊身分參賽。 |
CTCC賽事主要分成量產車組與超級量產車組共兩個組別,圖中為北京現代的量產車組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