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底國產新車最具話題性的產品,毫無疑問是晚了一年才在台推出的Nissan第二代Tiida,而以往Tiida省油、大空間的國民性格不但在新車上有更為突出的表現,所注入的科技與性能更是一絕,要在繼續稱霸掀背市場應該非常簡單。
Tiida Turbo國內廣告
上一代Tiida的出色空間,一部份原因可歸功於挑高車頂的設計,不過這也讓它的外型始終不協調,給人一股說不出來的怪異之感,而本代Tiida則將車長、車寬全面放大但降低車高,這麼一來比例對了,造型也就自然漂亮起來。在此之中,新Tiida還分有給一般消費者使用的自然進氣版引擎,以及訴求於性能迷的渦輪增壓動力等兩種車款設定,可是Tiida Turbo倒是維持一貫的「樸素」風格,並無搭配一套空力勁裝,只是換裝魚眼HID頭燈與透明尾燈,外加胎圈從NA的195 / 60R16增大為205 / 50R17,或許這又是為將來的原廠升級部品預留伏筆吧?
新Tiida的內裝也改變頗多,導入整合度高的懸浮式中控台,其儀錶並具有相當詳細的各項行車資訊顯示幕,加上雙區恆溫空調、音響Aux-in / USB的連結,以及免鎖匙啟動、光感應自動頭燈等配備,高級感有非常大的躍進,尤其全車系6種車款中有4種標準配備了7吋觸控Super Media系統,科技程度確實是遙遙領先同級對手。
內裝質感有大幅提昇,並注入科技性與人因操作介面。 |
至於Tiida NA與Turbo款的內裝差異,主要是Turbo採用類鈦銀飾板(NA為髮絲紋曲面印刷式樣)、紅色車縫線與皮布混搭座椅。另外,Turbo的儀錶板乃是GT-R字體結合紅色指針,時速錶底也順應其性能提高為260km / h。值得一提的是,Tiida NA款有加入方向盤快控鍵的定速裝置,但Turbo款卻全部取消,相信這亦是原廠認為Turbo車主應該都有愛大腳油門的習慣所致。
這是Turbo版的儀錶,另外其中央資訊屏幕也有各項行車訊息顯示。 |
NA版設有定速巡航裝置,亦能利於高速行駛的節能特性。 |
這裡筆者想說的是,Tiida Turbo沒有加入方向盤換檔撥片,以及座椅輪廓與NA版相同,甚至位置未降低都是可再加強之處,畢竟性能車還是該有自己的專屬運動化設定才對味。不過,Tiida Turbo倒是有一項設計讓人十分欣賞,那就是在Super Media系統中,它仿效GT-R設有增壓、油溫、油壓的指針錶畫面(NA款為電壓、油溫、油壓),這項設計也值得給予開發人員一大鼓勵!
Turbo款的Super Media有這樣畫面讓人十分欣賞。 |
談到Super Media系統,它除了影音娛樂(另可選配HD DTV)、藍牙通訊、衛星導航與前述的車況資訊外,還能結合上網功能進行路況 / 停車查詢、Google在地搜尋、旅遊規劃、即時提醒等功能設定,同時原廠貼心設有AVM環景影像輔助(含倒車攝影)、DVR行車紀錄器(可擴充32G SD卡)與節能駕駛評分,各方面都非常便利而無可挑剔。Super Media操作起來也頗為好用,包括兩旁的快捷鍵與Home自設我的最愛皆為很人性化的設計。
Super Media系統堪稱是國內最強的多媒體介面,功能已是世界級水準。 |
環景影像顯示對於停車也多了分保障。 |
不過,Turbo與NA車款的Super Media還是有所區分,那就是Turbo款採用車輛內建SIM卡的3G版本,而NA款為使用智慧手機信號的Wifi式樣,兩者間的最大差異是3G版多了電話 / 簡訊、客服中心與GPS定位追蹤,因此更加給予車主保障與便利性。
這個節能評分畫面也是希望車主能持續不斷挑戰油耗紀錄。 |
超大空間~超優動力
新Tiida的空間絕對讓同級車汗顏,其後座不但寬敞,膝部更是大到能讓人翹腳。此車在4295mm的車長下,竟然能創造出2700mm的軸距,室內有效長度因此達到極優渥的1837mm之譜,所以這次它已取消了前代的後座前後滑移功能,同時本車的行李廂容量也很充足,打平6 / 4分離後椅背的平整性亦表現不俗,總之不論乘坐或載物都十分的好用。
超大的後座空間絕對是新Tiida的武器之一。 |
行李廂空間與平整度亦在水準之上。 |
新Tiida的座椅採用與Teana同級的三層紓壓設計,在高密度泡棉材料下提供優異吸震能力,筆者唯一感到不滿的是駕駛坐姿偏高;而Turbo款的中央類麂皮布紋搭配倒是有不錯的止滑性,如果能把兩側包覆造型再做提昇的話,那就非常讓人心動了!
Turbo版座椅為皮布混搭,止滑效果與舒適度都不錯。 |
Tiida這次的動力當然是一大賣點,其NA款搭載的HR16DE引擎儘管出力普通(115hp / 15.7kgm),但在雙CVTC可變氣門正時搭配DIS雙噴射系統的架構下,順暢度與節能特性可說非常優異,再配上有1000種變速模式的Xtronic CVT,起步、加速堪稱輕快,且平均油耗18.5km / ltr更是一絕,整體非常符合一般駕駛所需。
雙噴射NA引擎出力為115匹,主要注重順暢與節能特性。 |
NA Tiida既然屬於國民化設定,其CVT相對也取消手排模擬換檔功能,但它還是設有放大減速比提振加速力的Sport模式,而Sport與Normal的力道亦差異頗大,畢竟一個是低轉速、一個為高轉速的特性取向,不過切換Sport時可發現伴隨而來的拉轉噪音頗大,這當然是CVT揮之不去的宿命。
NA版CVT由於無手排控制功能,因此加入放大減速比強化加速力的Sport模式,而這也可用作於引擎煞車。 |
與NA版相比,Tiida Turbo的動力又是另一個層次表現,這具原裝進口的MR16DDT引擎擁有雙CVTC可變氣門正時、DIG缸內直噴與渦輪增壓三大利器,因此馬力高達185匹,24.5kgm峰值扭力也可維持於2400~5200rpm的寬廣區間內。另外,本車使用的強化版Xtronic CVT變速箱還附帶6速手排控制(取消Sport模式),可想而知開起來會多麼有樂趣,而且其平均油耗亦僅15.0km / ltr,所以要快速不一定得耗油!
1.6缸內直噴渦輪引擎最大出力為185hp / 24.5kgm,順暢度比歐洲同級動力還好。 |
Tiida Turbo除了加速十足快速外,其順暢度更是與自然進氣無異,不會讓人感到Turbo的遲滯或突兀現象,引擎的特性調校非常細膩,加上6速手排的換檔反應模擬迅速,退檔亦幾乎無限制,所以對於彎道操控同時有相當大的幫助,只能說它開起來真是頗具樂趣。
1.6 Turbo的CVT 6速手排模擬換檔快速,同時退檔轉速限制很少。 |
操控性極具水準
最後再談到操控部份,這次Tiida依舊是採用掀背車常見的麥花臣、後扭力樑懸吊,這種設計的特色就是車尾反應非常靈活,而新Tiida由於重心降低、軸距拉長,在靈敏中還增添了更多的穩定性。以懸吊設定較軟的1.6 NA款來說,它在山路上仍然很好控制,在輪胎尖叫、激烈轉向的當下,總可感受到車尾會自動擠進而跟上前輪指向,且整體的循跡性足夠,所以對於Turbo版,筆者也有更大的信心去挑戰。附帶說明的是,Tiida配用的速度感應式電子動力方向盤,不同車速下輔助力道的差異真是很明顯,這亦讓Tiida更好上手。
NA Tiida的加速、操控表現皆符合大眾所需求,是一輛相當好開的車。 |
依照大馬力車的要求,Tiida Turbo版導入VDC循跡防滑輔助、17吋BS S001跑胎與較硬朗的懸吊設定,這車在面對彎道時一樣很容易控制,除了動力順暢度佳、手排降檔限制少之外,最重要的是其避震器支撐性足夠,且VDC系統的介入細膩,因此讓人可放膽一搏,展現絕佳的出入彎道流暢性,同時如果刻意Push還能帶來安全的小幅側滑樂趣。基本上目前國產車沒有一部在山道上是它的對手,就算是進口掀背也得有一定實力才能與之相抗衡。
在VDC循跡控制的協助下,Tiida Turbo可讓人盡情享受操控樂趣。 |
17吋BS S001跑胎與較硬的懸吊設定,也是Tiida Turbo的必要武器。 |
Tiida Turbo的操控加速絕對是鋼砲級水準,但它還需要再對外型、內裝細部做修正,才會更吸引玩家級車主! |
新Tiida確實是讓我們欣賞的好車,兩種動力設定也能完全滿足不同人士的需求,唯一的遺憾是Turbo版售價有些偏高,且外觀、內裝細部還有進一步提昇的空間。其實原廠這樣的訂價策略,無非是希望激發出更多NA版的買家,但我們更希望Tiida Turbo能在價位上平易近人些,讓這部國民跑車能得到更多車迷的認同!
Yahoo!奇摩汽車觀點:渦輪直噴化的期許
從新Tiida身上可看出國產車已能跟上時代腳步,不再是以往的次級品象徵,這一點絕對是好事,同時能刺激各車廠間互相競爭,但願渦輪直噴化能一部接一部,這就是國內車主的福氣了!
Nissan Tiida 1.6規格諸元
引擎型式:1.6升L4 DOHC 16V
最大輸出:115hp / 5600rpm、15.7kgm / 4800rpm
變速驅動:CVT無段變速、前置引擎前輪傳動
懸吊型式:前麥花臣、後扭力樑
輪胎尺碼:195 / 60R16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車體尺碼:長4295 / 寬1760 /高1520mm(軸距2700mm)
車身重量:1206kg
建議售價:65.9~75.5萬元
Nissan Tiida 1.6 Turbo規格諸元
引擎型式:1.6升L4 DOHC 16V+Turbo
最大輸出:185hp / 5600rpm、24.5kgm / 2400~5200rpm
變速驅動:CVT 6速手自排、前置引擎前輪傳動
懸吊型式:前麥花臣、後扭力樑
輪胎尺碼:205 / 50R17
煞車系統:四輪碟煞
車體尺碼:長4295 / 寬1760 /高1520mm(軸距2700mm)
車身重量:1321kg
建議售價:87.9~90.9萬元
詳細規格配備請見(新車展示~2013 Nissan Tiida)
■ 歡迎到Yahoo!奇摩汽車粉絲團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