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林欣芸
王室 | 2013-1-23 02:05:38

“你可以有聰明的想法,但如果你無法讓別人明白你的想法,那你的大腦就不會讓你有任何成果。”
(克勒斯勒前總裁李.亞科卡語)。

據了解,絕大多數的職場人士對溝通技巧有著迫切的需求,其中不乏外資企業的職員,學歷均在本科以上,更有不少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中層管理人員。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職場人士對溝通技巧有著如此迫切的需求呢?
原因就在於幾乎每家公司的招聘啟事都會提及對溝通能力的要求。
溝通能力越來越成為職場成功應聘的首要要素,也越來越成為職場人士成功的必要條件。
因此無論你的職位高低,無論你從事何種行業,高效溝通能力都將會是你的利器,也是最具生產力的資源,更是每個職業人士的職場夢想。

既然溝通如此重要,那究竟什麼是溝通呢?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溝通還只是一個關於說話的問題,會不會溝通就等同於會不會說話。
這種想法是正確嗎?

定義上來講,溝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換信息,即指一個人與另一個人以視覺、符號、電話、電報、收音機、電視或其他工具為媒介交換信息的方法。

每個人每天每時每刻都會遇到溝通問題。
到單位見面打招呼是溝通,和朋友、客戶相互發電子郵件是溝通,上下級、同事之間,部門與部門、公司與公司之間還是離不開溝通。很多時候人們做事情只注重事物的客觀道理,但往往容易忽視處理方法。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這就是溝通存在的道理。由於溝通在我們生活當中無處不在,從某種意義上講,溝通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口才問題,也不再僅僅是一種職業技能,而是一種生存方式。



對於職場人士來講,沒有良好的溝通將是致命的。
如果你是一般職員,個人可能喪失職場競爭力,無法完成預期的業績或者目標。
例如,在公司你容易因為缺乏溝通引起誤解,上司會對你有所保留。
和客戶不能良好溝通,很有可能影響業務,甚至丟失客戶。
如果你正處於職業生涯的上升狀態,由於平時和同事之間的溝通不好造成人際關系不佳,有可能因此失去晉升的機會。如果你是中高層的管理者,溝通不暢通使公司的宗旨不能很好地向下級傳達,跨部門之間的溝通不理想可能會影響整個公司的進度,導致公司整體業績的下滑。

因而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不管是身為職員還是管理者,幾乎每時每刻都要面臨溝通的問題,與客戶、上司、同事、下屬等,口頭或書面交流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溝通技巧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一個人職業生涯最終能達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商業社會的運轉離不開有針對性的和高效率的溝通。企業對經濟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了解、戰略決策的制定執行、顧客滿意度的提高都直接取決於溝通的質量。

良好的溝通不僅能保證你的交流順暢,也會為你的工作表現加分。
當人們認識到溝通的重要性,溝通的原理、藝術、技巧便開始成為一種培訓方式被人們接受。
也就出現了溝通課程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

根據調查顯示,職場溝通問題主要有:
部分人員現階段遭遇到特殊的溝通難題;
較多人謀求整個職業生涯的高效溝通技巧;
存在對下屬的溝通與激勵困難;
存在與上司的述求與交流障礙;
有個人溝通問題,也有組織內溝通渠道不暢;
有語言交流能力弱,也有非語言溝通技巧不擅長。

那麼,溝通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大部分時候,人與人處於不同的溝通平台,如果每個人都想著自己的道理,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與人溝通,往往會產生雙方不滿意的結果。這是矛盾的根本。

有一個公司總裁去女兒幼兒園參觀孩子們的書畫比賽。
他看到一幅《陪媽媽上街》的畫,裡面沒有高樓大廈,沒有車水馬龍,有的只是數不清的大人們的腿。她感到很奇怪,最後是幼兒園老師幫他解開了疑惑,幼兒園的孩子身高幾乎還不到大人的腰部,他們上街看到的除了大人的腿還能是什麼?於是他想,孩子們上街時看到的只是大人們的腿,這是身高決定的;同樣道理,公司員工能看到的是自己的工作、利益和前途,並不是每個人都像總裁一樣思考公司的未來,這是環境決定的。因此不要指望別人都和你的見識一樣。之後,他開始加深與員工的交流,公司的業績也隨之突飛猛進。

溝通中“溝”是手段,“通”是目的。怎樣才是真正“通”了呢?“通”就是對方被你影響了,甚至按你的意思做事情了,就是“通”了。如果溝通以後,對方沒有“通”,那就只被你“溝”了一下而已,沒有達成溝通目的。因此關鍵在於“我們說什麼並不重要,別人聽到什麼才真正重要”。這需要更高的技巧,與人交流要求我們巧妙地聽和說,而不是無所顧忌地談話。

成功的溝通者要具備以下的素質:

一、講出來:
尤其是坦白的講出來你內心的感受、感情、痛苦、想法和期望,但絕不是批評、責備、抱怨、攻擊。

二、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
反之只會使事情惡化,成為溝通的劊子手。

三、互相尊重:
只有給予彼此尊重才有溝通,若對方不尊重你時,你也要適當的請求對方的尊重,否則很難溝通。

四、絕不口出惡言:
惡言傷人,就是所謂的“禍從口出”。

五、不說不該說的話:
否則往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來彌補,甚至於還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終生遺憾!
所以溝通不能夠信口雌黃、口無遮攔;但是完全不說話,有時候也會變得更惡劣。

六、情緒中不要溝通,尤其是不能夠做決定:
情緒中的溝通常常無好話,既理不清,也講不明;尤其在情緒中,很容易沖動而失去理性,做出情緒性、沖動性的”決定”,這很容易讓事情不可挽回,令人後悔!

七、理性的溝通,不理性不要溝通:
不理性只有爭執的份,不會有結果,更不可能有好結果,所以,這種溝通無濟於事。

八、覺知:一切都需要覺知。如果自己說錯了話、做錯了事,而不想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時,最好的辦法是什麼?“我錯了”,這就是一種覺知。

九、承認我錯了:
認錯是溝通的消毒劑,可解凍、改善與轉化溝通的問題。

十、說對不起:
說對不起,不代表我真的做了什麼天大的錯誤或傷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種軟化劑,使事情終有余地緩解,甚至於還可以創造“天堂”。

十一、讓奇跡發生:
自己願意互相認錯,就是在替自己創造了天堂與奇跡;化不可能為可能。

十二、愛:
一切都是愛,“愛是最偉大的治療師”。

十三、等待轉機:
如果沒有轉機,就要等待。當然,不要以為等待就會有成果。最終還是要你自己去努力,若不努力,你將什麼都沒有。

十四、耐心:
等待唯一不可少的是耐心,有志者事竟成。

十五、智慧:
智慧使人不執著,而且福至心靈。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謝謝您,喜歡文章,請幫忙點感謝唷!
回覆 使用道具
bb_11
子爵 | 2013-1-23 21:56:23

溝通是門藝術。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