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ook1573670
伯爵 | 2013-1-30 23:47:41

a6c73ab95694a381629564c2d509e3eb.gif
原本四處飛翔的家鴿現在變成了受人控制的“機器人鳥”。
2.gif
圖爲該研究項目的總負責人蘇學成教授(左)與“機器人鳥”在一起。圖中紅圓圈爲植入家鴿腦中的微電極。
3.gif
“機器人鳥”按指定口令飛行的示意圖。


 世界首例“機器人鳥”近日在我省出世——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一項成果使家鴿“聽懂”了人話。2月26日,記者在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看到,一只頭上戴著微電極的家鴿,按照研究人員發出的計算機指令,準確完成了起飛、盤旋、繞實驗室飛行一周后落地的飛行任務。將來走出實驗室后,可用于搜救探險。

  26日上午,記者來到“機器人鳥”的家——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科技大學青島校區。在學校機器人研究中心頂層,見到了一群在此生活的“機器人鳥”。

  微電極,

  直接植入腦神經

  鴿籠里,大約有四十多只鴿子,有家鴿,也有信鴿。指著其中幾只頭頂有紅色突出物的鴿子,研究人員解釋說,這就是中心研發出來的“機器人鳥”,頭上的物件就是它與普通鴿子最大的區別。研究人員打開鴿籠,正在棲息的幾只“機器人鴿”看到記者手中的照相機,立刻咕咕叫著四處躲閃,看上去,其敏感的反應與一旁的幾只普通信鴿沒有什麽不同。

    “機器人鳥”研究項目小組成員、山東科大機器人研究中心劉小峰博士介紹說,之所以稱其爲機器人鳥,是因爲在這些鴿子的腦部通過手術在特定的神經位置植入了微電極,這個紅色的類似于雞冠狀的東西是用于固定用的牙科水泥。實驗時,再將一個微刺激發生器插入鴿子頭部的電源,電腦發出指令,鴿子就可以根據指令做出相關的動作。而平時,這些鴿子就如同普通的信鴿、家鴿一樣在鴿籠里生活,甚至繁衍后代。前不久,一只“機器人鳥”就在這里孵出了一只小鴿子。

  在實驗室,劉博士還向記者虛擬演示了手術的大致過程。先給鴿子麻醉,去掉頭頂一角硬幣大小的一塊頭皮,再開顱,將微電極植入。植入的位置根據需要而定,都是特定的神經核團。最后用牙科水泥加以固定。術后經過7天的康複,這只準機器人鳥就隨時可以投入實驗了。

  聽指令,

  沿著紅線走“8”字

  研究人員介紹說,從2005年年底,山東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開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機器人鳥”的研究。在一年多的時間中,先后有四百多只鴿子參與了實驗。目前,在人工施加的電腦編碼指令下,機器人鳥已經可以做前行、左轉、右轉與強迫起飛等動作,實驗已經成功。

  由于時值寒假,該項目研究小組的成員還沒有到齊,在場的研究人員無法現場演示指揮“機器人鳥”做動作,但是記者通過錄像,看到了已經連接上微刺激發生器的幾只“機器人鳥”的表演。

  記者看到,幾乎是在計算機發出指令的同時,頭戴“紅冠”的“機器鴿”便開始進入狀態:研究人員在電腦上點擊強迫起飛的信號,頭頂著閃爍的紅燈,一只鴿子在地上前行了幾步,突然呼扇著翅膀飛了起來,在屋頂盤旋了一周后落在了屋角的一個水池上。而在研究人員輸入前行、左傳、右轉的指令下,一只鴿子兩條細腿也開始在場地中間邁開步伐,沿著一條紅線走開了“8”字路線。另一只鴿子則背著微刺激發生器,伴隨著上面閃爍的紅燈不斷地轉圈。

  一邊的劉博士解釋說,計算機將事先編好的編碼信號送到一個無線遙控器中,無線遙控器再將信號發送出去,連接在鴿子身上的約有一元硬幣大小的微刺激發生器接受到信號后,通過電極刺激鴿子的神經位點,鴿子就可以按照指令做出相關的動作了。
{:4_403:} 點評:腦控武器基本成型,要是裝到小強身上送幾只給腳盆雞,那就歡樂多了~!!不知“民主自由”的灣灣對心靈控制做何感想啊?不是國軍無能,而是共軍有尤里~!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历史是棒子创造的,未来是三哥规划的,现实是湾湾掌握的。 ----------腹黑的毒舌,简称蝮蛇。
回覆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chailifoo
見習騎士 | 2013-3-14 16:31:56

Surprise, first i told is from some university in US but is from China. Keep it up China.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